试析高校青年学生干部领导力的培养策略探索

时间:2025-01-14 05:46:30 来源:作文网 作者:管理员

"

论文摘要:青年学生干部领导力是由政治力、决策力、执行力和发展力四部分❣构成的。领导力的培养是实现学生自我教育的重要路径,是形成优良校风的关键所在,是实现学生自主发展的内生需要。当前大学生和大学生干部存在着“三跃”“三欠”“三化”和“三缺”等领导力方面的问题。需要采取相应的策略加以解决。

论文关键词:高校 青年学生干部 领导力 培养策略

胡锦涛总书记在建党90周年重要讲话中指出:“我们党从成立之日起,就始终代表广大青年、赢得广大青年、依靠广大青年。青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也是我们党的未来和希望。”学生干部是大学生中综合素质相对较高的骨干群体,他们角色特殊,一方面肩负学习的重任,另一方面则承担着相应的岗位职责。他们广泛分布于校内各个组织和群体中,以学生代表的身份参与学校管理和教学工作,担负着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重要职责,在促进学校发展与稳定、服务学生成人成才等方面发挥着桥梁纽带的重要作用。提高高校学生干部领导力是摆在高校党建工作者面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一、高校学生干部领导力解读及其作用

中国科学院“科技领导力研究”课题组认为,“领导力是领导者在特定的情景中吸引和影响被领导者与利益相关者并持续实现群体或组织目标的能力”。因而领导力离不开领导者、被领导者以及所实现的共同目标。在高校,学生干部通常包括党干部、团干部、辅导员助理、学生会干部、社团干部及班委等等。学生领导力可被解读为“学生干部吸引和影响学生群体及相关人员实现群体目标的能力”。大到完成一次大型晚会、比赛、学习等活动,小到日常工作的开展等均为“持续实现群体或组织目标”,这些活动的完成是否达到预期目的,能否让相关领导及被领导者满意,体现了学生干部的领导力水平。

总体来说,学生领导力包括四种能力,在思想觉悟上,具备辨别是非曲直、辨别是非的政治力;在判断抉择上,具备深入分析、优选方案的决策力;在实施过程中,具备果断大胆、协作共赢的执行力;身处新环境时,具备学习创新、可持续上升的发展力。

1.领导力的培养是实现学生自我教育的重要路径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只有促进自我教育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引导学生自我教育是学校学生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目的是要通过引导学生进行自我认识、自我评价,最终达到自我完善。学生干部是学生管理工作的重要力量,他们来自学生、了解学生、影响学生,在引导宣传、组织协调、服务沟通和榜样示范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学生干部领导力的培养,有利于学生把握正确政治方向,有利于提升工作执行力度,有利于学生群体的有效管理,达到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完善的目的。

2.领导力的培养是形成优良校风的关键所在

学生干部队伍是学风、校风建设的重要力量。学生干部的双重身份决定了他们既是构建优良校风的参与者,又是各项管理制度的执行者。学生干部身处学生群体,通过他们能深入了解学风中存在的问题、学风管理中存在的漏洞等,进而及时❣反馈教学信息,化解教学矛盾,完善学风制度,推动日常工作科学的开展以及特色活动的创新开展,从而进一步引领学生构建良好的班风和宿舍风气,推动良好学风的形成。

3.领导力的培养是实现学生自我发展的内生需求

随着市场经济的蓬勃发展,就业形势愈加严峻,竞争日趋激烈,大学生的主体意识、竞争意识和危机意识不断增强。越来越多的就业单位也越来越看重竞聘者是否有过管理经验,对毕业生群体来说,尤其强调学生干部的管理经验,高校综合考评名次的排定也不再依赖于考分的高低,学习成绩已不再是成功与否的唯一标准。为数众多的家长和学生迫切希望能通过担任学生干部,增加个人阅历,提升自身素质,增加就业筹码。因此,担任学生干部成为学生提升个人综合素质的内生性强烈需求。

二、当前,大学生干部领导力存在的主要问题

1.疑信仰、疑主流、疑学习,政治力有待强化

学生的政治力是指学生的政治觉悟问题、辨别是非曲直的能力。

90后大学生在接受正面教育的同时,受负面影响,易产生“三疑”:一是疑信仰。影响主要来自家庭和社会。学生自幼接受红色教育,信仰共产主义。但由于理想与现实之间的冲突,导致产生信仰怀疑。二是疑主流。影响主要来自社会功利思潮。学生思想观念开放、生活方式多样化,观念与社会认同的集体主义价值观等主流观念有部分冲突[2]。三是疑学习。受社会部分“脑体倒挂”等现象的影响,盲从读书无用论,出现论文抄袭、考试作弊甚而悲观厌学等情况。

2.欠独立、欠意识、欠指导,决策力亟待加强

决策是指人们为了达到一定目标,在掌握充分的信息和深刻分析各种情况的基础上,科学地拟订各种方案并加以评估、最终选出合理方案的过程。而优选方案的能力谓之决策力。当前大学生决策力不强,体现于以下“三欠”。

一是欠独立,即缺乏独立思维能力。受家庭影响,大部分90后学生是独生子女,父母往往替子女做主,导致学生自理能力弱,为人处世的能力低,难以独立生活。

二是欠意识,即决策意识薄弱。ღ受学校环境影响,“填鸭式”的教育方式占据中小学教育阶段的主导地位,学生缺乏选择的余地。

三是欠指导,导致决策方向有偏差。受社会因素影响,功利主义倾向主导了一些学生的价值取向,导致其价值取向选择更倾向于功利化、媚俗化。

3.自我化、脆弱化、功利化,执行力需要改善

“执行力”这个词语最早被用于行政法学领域,指对具体行政行为予以强制执行的强制力或法律效力。高校学生的执行力可以解读为优质高效完成各项工作任务的能力总和。

当前大学生执行力不足,有“三化”倾向。

一是自我化,缺乏团队精神,导致不善合作。90后学生大部分是独生子女,父母对孩子的溺爱养成了学生以自我为中心的思维定式;教师以成绩为指挥棒,不够重视团队教育,缺乏对学生指导、锻炼的平台。

二是脆弱化,缺乏抗挫心态,导致害怕执行。90后是享受改革开放丰厚成果的群体,一直在父母的臂弯下成长,很少遭遇失败,一旦身处逆境,则垂头丧气、一蹶不振。

三是功利化,缺乏奉献精神。90后学生价值观更加现实,功利心强,注重物质生活,形成了“进入学生会就是为了当干部,帮老师做事就是为了入党”等功利观念。 "

4.缺意识、缺思考、缺创新,发展力更待培养

学生领导力的发展不仅仅局限于校园阶段的发展,还要着眼于校园后阶段的发展,即可持续发展,称之为发展力。

一是缺意识,学生主体意识薄弱。学生工作重视管理和教育,忽视学生的主体作用,被动服从管理已成为学生思维定式,因而学生个体发展受限。

二是缺思考,学生独立思考能力欠缺。目前高校的教育方式还只是停留在传授知识的层面,干部的培养停留在贯彻执行层面。

三是缺创新,缺少创新平台,创新氛围不强。干部的培养过程注重“传、帮、带”的过程,重宣讲、轻实践,重参与、轻深度,师生之间缺乏交流沟通,缺乏引导,导致学生创新能力不强。

三、高校学生干部领导力培养的策略

1.强思路、强载体、强实效,全面½提升政治力

一是工作上要“强思路”,即思想上要重视。有才无德是次品,无德无才是废品,有德有才方为正品。在加强经济建设的同时,技能教育固然会对社会的发展起到推动作用,但高校学生政治力的建设作为一项灵魂工程,直接关系到国家的命运、民族的兴衰,要重视引导学生形成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二是方式上要“强载体”,注重氛围的营造。要切实发挥有关“青马”工程、“两课”教育等载体的作用,加大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力度,适当运用多媒体和网络技术,提供声像并茂的现代化教育资源,寓教于乐,使课堂教育与第二课堂活动相得益彰,从而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勤学敬业的热情。

三是做法上要“强实效”,在坚持民主的前提下,深入贯彻为学生服务的理念。要结合学情研判,关注学生热点,改进工作方式,深入沟通交流,方式方法注重“润物细无声”,避免教条主义和形式主义,切实落实思想工作,促进学生政治力的健康发展。

2.抓理念、抓民主、抓方法,提高科学决策力

美国统计学家、管理学家戴明提出了PDCA循环管理法,其基本含义通过计划(Plan)—执行(Do)—检查(Check)—行动(Action)工作循环往复,以期提高工作质量或水平,从而促进人们所从事的事业快速发展[5]。

首先,ฉ在计划阶段(Plan),根据学生日常管理和校园文化活动的需求,发动学生干部,在进行广泛调查、分析研究的基础上提出相应的发展方针和具体目标,包括达到目标的途径和手段等等,提出可行性方案;其次,在执行阶段(Do),以学生为主体,按照计划,贯彻实施可行性方案;第三,在检查阶段(Check),要对照“计划”检查执行的情况,通过收集各类反馈信息,评价是否达到预期目标,及时总结经验,解决问题,并修正方案,必要时,可进行目标调整;第四,在行动阶段(Action),要根据修正方案,再次付诸实施,并转入下一轮PDCA工作循环。

3.促协作、促教育、促指导,切实提升执行力

一是促进学生之间协作精神的加强。结合学生兴趣,主动调整第二课堂内容和形式,积极开展文体友谊赛、竞技及野外拓展等以集体为单位的活动,通过营造轻松愉悦的氛围感染学生,调动他们的参与热情,增进同学间的信任,在不知不觉中逐步形成团队合作的意识和习惯。

二是促进思想教育的加强。如挫折教育,让学生学会辩证地看待挫折,并开展各类竞技比赛,鼓励学生参与竞争,学会挑战,正确对待失败。如在价值观教育中,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来指导自己的学习和工作,提高为同学服务的意识,等等。

三是要促进教师指导力度。教师积极介入学生实践活动中去,活动要有明确的目标和任务分工,学生要进行活动策划,对工作目标和任务进行有机分解,通过组织和协调,按照既定的流程顺利达到活动的目的,提升执行力。教师要在整个过程中精心设计,加强指导,营造和谐融洽的氛围,使学生进一步树立团队意识,培养协作能力,提高执行能力。

4.重学习、重实习、重创新,全力提升发展力

著名的物理学家劳厄曾指出:“重要的不是去获取知识,而是发展思维能力,教育无非是一切已学过的东西都遗忘掉的时候所剩下的东西。”高校应当改变学生能力培养方式,注重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培养,以“三重”实现以下三大转变。

第一,重学习,由在校学习向终身学习的转变。以信息技术为特征的知识经济时代,知识更新在加速,要适应新环境,自主学习、终身学习的理念就显得尤为重要。

第二,重实践,由执行者向管理者转变。高校应当淡化权力本位意识,要以学生为主体,最大限度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引导他们在干实事的过程中主动思考,探究丰富课外活动的方式方法,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三,重创新,由掌握理论者向实践创新者转变。培养学生创新的意识和能力是实现学生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环节。要合理设计社会实践环节,提高学生的社会融合能力,在实践中提高灵活应变的能力,提升学生应用知识、勇于开拓创新的能力,从而实现学生的可持续发展。


热门排行: 教你如何写建议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