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门供水特许经营的启示-综合新能源论文(1)
2003年以来,特许经营制度拉开了中国水务改革的大幕。2007年供水改革如火如荼,因为竞争激烈,甚至多次出现外资溢价收购案例。
2008年以来,形势逆转,供水改革何去何从,成为业内的共同迷惑。 2009年供水行业的目光聚焦澳门,澳门自来水的实践或许会给我们的一个清晰的答案。
1985年,澳门特别行政区政府首次授予澳门自来水公司25年供水经营权,成为亚洲第一个供水系统服务的特许经营项目。25年间,即使在面对诸如澳门回归、咸潮、非典等重大的变革和挑战时,澳门的服务合约依然体现出极大的灵活性和生命力,澳门自来水服务最终战胜了危机,经受了考验,赢得了公众及政府的高度认可,也获得了合理的收益,其成功的秘诀何在?在25年期满之际,2009年11月30日,澳门自来水公司续签澳门供水专营特许合同,澳门自来水股份有限公司的供水服务批给期将自2010 年7 月8日起延长20 年,至2030 年7 月7 日。
此次续约成就了供水特许经营典范,成为亚洲第一个供水系统服务特许经营完成并续约的项目。探寻澳门项目的经验得失,对于我国其他地区的供水市场改革有重要意义。
一、特许经营模式构架了政企协同关系中国政府部门常说,市场化改革,改变了原来政企不分的关系,自来水公司与政府由原来的行业管理关系,转变为监管与被监管的关系。但是澳门的实践告诉我们的不是这样。
城市供水是一项最基本的公共服务,世界上绝大部分国♂家和地区都一样,包括澳门和中国大陆。由市场化的企业来提供公共服务,并没有改变供水服务的基本性质。
企业是来帮助政府提供服务的,政府仍然是公共服务的责任主体。因此,对于供水服务来说,政府和企业之间是采购与协同服务的关系,是共担风险、共同应对民众及其他各方面的关系。
政府与企业如果有监管的关系,也是基于商务合约的甲、乙方关系。澳门自来水项目很好地体现了这一点,也恰恰是这一点,使得澳门在咸潮、非典等重大危机面前,政府ฐ和供水企业一同面对,共渡难关。
这一协同这体现在很多方面:一是原水费用的处理方式。第一个25年合同期间,原水的成本和供给方式发生了巨大变化,原水的费用比重日益加大,如何在居民价格稳定的前提下,应对原水价格调整成为服务价格的重大考验。
政企双方基于协同的考虑,在新合约中明确约定,特区政府补贴原水价格,共同维持居民水费稳定。澳门供水高度依赖珠海西江水源,近年来水资源费的上涨势头比较明显。
目前水资源费是1.54元人民币,特区政府每立方米原水将补贴0.88澳门元。为了与自来水公司一起共同应对原水费用上涨▼,其实政府之前已经对自来水公司进行补贴,只不过本次续约,以合同形式进行了明确。
并且,按照自来水公司专营合约续约文本,特区政府将收取自来水公司水资源费,代替目前的由自来水公司直接向珠海购买原水。二是水质检测方式。
政府维持适当的检测能力,过强的政府水质检测使成本增加,过弱的水质检测又不利于水质保障。为此,政府和企业有各自的水质检测中心,整个城市由双方共同选择,设置76个取样点,政府每天随机抽取取样点,并取水,由政府和自来水公司分别在自己的检测中心化验,自来水公司的检验结果要上报给政府,而政府检测中心做核对性检测。
政府用这种方式约束了自来水公司。在原水水质检测上也体现了这种协同,珠海来的原水由自来水公司代表政府进行检测。
三是共同促进节水。节水符合社会需求,但是节水会降低自来水公司的收益。
在新型政企关系之下,澳门自来水公司实现了与政府的高度共识,并作为节水工作小组成员之一积极参与有关事务。自来水公司清楚意识到,节能、减排和环保是社会发展大趋势,在水资源日趋紧张的情况下,节水是其中的一部分。
如果在节水方面消极被动,如同螳臂当车,被淘汰是迟早的事情,不如采取积极的态度,面对挑战,未雨绸缪,积极参与。只有这样与时俱进,才能赢得政府和市民的信任,赢得发展的机会。
与此同时,澳门政府则给了自来水公司其他出路,比如在项目续约时的新合约中,向自来水公司放开了再生水和海水淡化的经营限制,使自来水公司也有机会参与其中,从而有途径弥补✈可能会造成的损失。对于一个供水特许经营项目来说,政府和企业到底是一种什么样的关系?是“猫和老☪鼠”的对立关系,还是互利共生关系?供水市场的改革因为涉及到政府、民生、水企、员工等多方因素,本身十分复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