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高校“财政学”课程改革的研究

时间:2024-12-27 06:32:45 来源:作文网 作者:管理员

一、财政学课程的特点

财❤政学课程是经济管理类专业的核心课程,以西方经济理论为基础,从财政理论、财政支出、财政收入及财政政策多个角度研究政府的经济活动过程,并展开宏观角度的分析。高校财政学课程主要有如下特点。

具有较强的理论性

财政学课程的教学内容中体现出较强的理论性特点,首先介绍财政学的基础理论知识,如公共财政体系结构、公共产品、公共选择、财政三大职能,主要从政府的角度结合宏观经济学与微观经济学基本知识分析公共财政的含义与体系结构。其次是有关国家预算、财政政策的内容,主要以文字和图表形式加以呈现,并且相关理论的文字表述都较为抽象。

具有较强的实践性

虽然财政学课程的教学内容以经济学理论为基础,立足于我国的实际情况介绍相关的财政理论,但是,该课程的教学重点主要是财政收入和财政支出两个方面。财政支出部分重点介绍我国的财政支出规模与趋势,而且从经济性质的角度介绍购买性支出内容,包括行政管理支出、教育支出、卫生支出以及转移性支出中的社会保障支出,这些内容都与我国的政治经济情况和国情紧密相关; 熟练掌握这部分内容有利于学生提升理论联系实际和理解整体宏观经济的能力。财政收入部分主要介绍商品税、所得税、财产税等税种的税制与计算方式,学生需要掌握计算方法并评价我国的税制体系; 掌握此部分内容有助于学生提高实践能力。

具有较强的时代性

由于财政学课程具有较强的实践性,因此,财政支出与财政收入等内容在教学中不应一成不变,而是不断顺应时代的变化,具有较强的时代性。例如,针对行政管理支出、国防支出、科教文卫支出等内容,我国在不同年度的支出规模与侧重点有所区别,主要是顺应总体经济形势的发展变化。财政收入方面的税☏制介绍也具有明显的时代性,教师在授课时需要引入最新的知识,提升学生对时政经济的敏感度。

二、财政学课程的教学意义

有利于完善经济学教学体系

财政学是经济学领域中一个重要的分支,以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理论为基础,主要研究政府的经济活动与行为。学生掌握财政学知识可以了解政府作为市场主体的活动,以及与其他市场主体的区别,学生还能了解公共产品及其提供方式,从而完善个体的经济学知识体系。

有利于提升学生的理论运用能力

财政学课程除了介绍财政学理论和财政政策,主要内容是财政支出和财政收入,学生需要掌握这些内容,进而在理解相关概念的基础上,结合我国的具体情况和发展趋势展开分析,重点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三、财政学课程在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学生的学习兴趣不高

从授课过程看,相比其他的经济管理类课程,学生对财政学课程的学习兴趣不高,许多学生认为此课程内容枯燥、没有明显的实用性。究其原因,首先是教学内容的理论性较强,特别是财政预算和财政政策方面的内容基本以文字描述为主,没有计算与图表,较为抽象,其他内容则相对简单; 其次是财政学属于经济学的一个分支,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经济学基础,一些学校安排财政学课程的教学时间较早,由于学生没有掌握相关的经济学知识,导致他们难以理解财政学的理论知识。

教学目标不明确

财政学是经管类专业的必修课程,涉及的内容广泛且不易理解,内容包括经济学理论、税务理论等,因此,经济学、会计学、审计学等专业的学生都需要学习该课程。目前,财政学课程还没有制定出针对每一个专业方向的教学大纲,导致不同专业学生学习该课程时,教师没有从授课内容、重难点、教学方法等方面加以区分,也没有针对专业学生制定不同的教学目标,由于不同专业的学生对财政学知识的理解程度不一,导致学生的学习兴趣降低影响到课程学习。

教学方法单一

当前,财政学课程在教学中主要采用讲授法,以教师讲授为主、学生记笔记为辅,教学内容多以书本知识为主,教师较少联系实际情况分析和补充书本内容。虽然教师多采取PPT 辅助教学,加入了图片和视频等内容辅助讲解,但是多媒体技术在使用中也存在一定的弊端,比如播放速度过快、缺少计算过程的演示等。如果教师仅仅使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没有引入讨论、案例、提问等教学方法辅助知识讲解,那么学生很难透彻地理解财政学理论知识,更不懂得怎样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工作中。此外,单一的教学方法也影响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与主动性,导致师生之间的互动较少、课堂缺少活力。

教材体系不规范且理论性较强

目前,各高校财政学课程的教材不统一,且种类繁多,教学质量评定也没有统一的标准。许多教材的体例设置和语言表述都不一致,有些教材直接照搬西方经济学理论,并没有立足于我国的财政情况展开分析和讲解,有些教材则出版年限较长,没有更正最新的财政数据,缺乏实践指导性; 章节顺序的差异也较大,内容安排也不一致。另外,当前使用的财政学教材多以理论描述为主,较少引入案例展开分析,图表与数据等内容也较为缺乏。教材体系不规范既不利于统一教学,也使得教师的授课随意性增大,还增加了教师的教学工作量。

考核方式与内容不科学

首先,财政学课程的考核方式主要为闭卷考试,成绩评定以期末考试为主、平时成绩为辅,其中,期末考试成绩占60%、平时成绩占40%,平时成绩以考勤和作业为主,考试成绩主要是期末闭卷考试。上述考核方式容易导致学生出现平时不学习、考前突击及死记硬背等不良行为,不利于培养学生的专业素质和提高应用能力。其次,考核内容主要是概念性知识,题型设置主要是选择题、名词解释、论述题等,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四、改善财政学课程教学的建议

引入课堂讨论,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财政学课程的理论性较强,教学内容多为文字形式且表述抽象,还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经济学理论基础,在教学中教师可以采取课堂讨论的方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首先,财政学课程的主要内容为财政支出、财政理论和政策,这些内容紧跟国家的方针政策,学生可以从国家财政部和各省财政厅的信息平台上取得相关数据和资料。其次,财政学课程主要采取大班授课,人数较多,为了让每个学生参与教学,教师需要采取分组讨论的方式,可以每周安排一个组进行PPT 阐述,其他组提问。讨论主题可以是就业、医疗、教育、行政管理支出、养老及环保等民生财政的角度,每个小组选取一个角度进行阐述,主要介绍目前国家推行的£政策和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一些思考、对策及建议。为了避免组内人员搭便车的现象,每个小组在PPT 上必须注明成员分工,教师综合各方面的表现进行打分。此方法不仅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使他们主动关注财政问题,而且培养了学生的沟通能力与合作协调能力。

实行差异化的专业教学

财政学课程是经管类专业的基础课程,教师应该根据专业方向的不同特点,制定出侧重点不同的教学大纲,在授课方法与内容上加以区别。例如,经济学专业学生对经济学理论基础知识的掌握较好,因此,财政学课程的教学重点应该放在财政理论知识的解释和阐述; 会计学专业学生对经济理论知识的掌握较少,在财政理论知识的理解方面有一定难度,因此,财政学课程的教学重点应该是税收制度与税种计算,财政理论和政策方面的内容以了解为主,为学生进一步学习税法等知识打下坚实的基础。因此,为不同专业方向的学生制定不同的教学目标,有利于增强学生对财政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采取多样化的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单一影响了课堂教学的质量与学生能力的培养,因此,教师需要利用先进技术和采取多样化的教学方法。首先,引入案例教学法。案例教学法由哈佛大学工商管理学院首次应用于课堂教学中,不仅能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而且能培养学生勤于思考的习惯,有利于学生将所学的理论知识与财政新闻及时政信息相结合。例如,教师在讲授行政管理支出内容时,可以引入挪用公款、违章修建等案例; 讲授农业支出内容时,可以介绍美国的农业政策,并与我国的农业政策对比,取长补短; 讲授政府公债内容时,可以引入欧洲债务危机。其次,教师可以在每次授课后提出一些小问题,特别是理论知识的应用方面,可以是选择题、判断题、问答题等,通过提问检验学生的知识掌握程度。

规范教材编写,增强实用性

统一和规范的教材不仅减少了教师的教学工作量,而且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果。针对目前教材体系照搬西方经济理论、理论性较强等问题,笔者认为,应该结合我国的国情和经济政策适时调整相关内容,补充有关国有资产管理体制的内容。

优化考核方☤式与内容考核方式

应当改变考勤为平时成绩主要评判标准的现状,引入课堂提问、案例分析、课堂讨论及出勤率相结合的多元考核方式,可以适当提高平时成绩的占比至50%,旨在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增强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期末闭卷考试成绩占50%,主要考核学生对财政理论知识的理解与运用; 考核内容主要包括公共产品、公共选择理论、财政支出知识的实际运用、财政收入中税种的计算、财政预算以及财政政策理解等内容。期末闭卷考试适当减少概念性题型,比如名词解释、论述题,增加能够体现知识运用能 ☹力的题型,如案例分析题,改变学生死记硬背取得考试成绩等不良倾向。


热门排行: 教你如何写建议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