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型大学视域下大学生诚信问题研究
摘 要:诚信不仅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高校思想道德教育的核心内容。当代大学生作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理应自觉成为诚信品德的践行者。然而,当前普通本科院校在向应用型大学转型发展过程中,有的学生的诚信缺失现象严重,产生了较大的负面影响,必须引起我们的重视。具体解决对策是:一是创设良好的诚信环境;二是强化高校诚信道德教育;三是重视家庭教育的作用;四是提高大学生自身的诚信意识。
关键词:应用型大学;大学生;诚信问题;对策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指出,要“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和社会诚信建设,弘扬中华传统美德”[1],充分凸显了诚信在社会主义建设中发挥的重要作用。随着我国社会主义改革事业的稳步推进,我国在物质文明建设中取得了巨大进展。但由于社会交往中的不诚信现象,给整个社会带来了消极影响,直接导致了人与人之间信任度的下降。就当前高校而言,大学生的诚信状况不容乐观,影响了学校的正常教学秩序,败坏了校园风气,诚信缺失越来越成为我国大学生思想道德现状的突出问题之一。应用型大学旨在培养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专业性人才,更要关注所培养人才的道德品质。本文针对应用型大学发展过程中大学生存在的诚信缺失问题,拟探寻出问题背后的深层原因,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略。
一、当代大学生讲诚信的重要意义
古人云: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自古以来,诚信作为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它既是社会发展的黏合剂,也是人们精神修养的至高境界。在人类历史发展的长河中,诚∞信贯穿于人们彼此之间的沟通、交往,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建立信任关系,这使诚信的价值和意义得到更为充分的发挥。久而久之,诚信逐渐成为道德中不可或缺的核心组成部分。经过几千年的文化洗礼,传统的诚信美德已经深深地积淀在人们的生活和意识里。在当前社会,不仅经济活动需要诚信,政治活动、文化活动和社会活动都需要诚信,特别是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今天,讲诚信才能维护市场秩序,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有序的发展。
当代大学生肩负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同时在公民道德建设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大学生讲诚信,既是传承中华民族优良传统的客观需要,也是推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具体而言,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大学生讲诚信是高校加强思想道德建设的关键。党的十八大紧密结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需要,从公民层面提出了“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将诚信作为社会主义国家公民ศ的基本价值追求,集中体现了诚信的重要性。进行诚信教育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学生能否恪守诚信准则,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我国高等教育的水平。因此,为强化高校思想道德理论建设,应把大学生诚信品质的培养列入学校重要议程,引导广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自觉遵守诚信准则,成为诚实守信的楷模。
第二,大学生讲诚信有利于促进自身全面发展,培养身心健康的自我。个ป人全面发展的核心内容是自身素质的全面发展。教育的根本目的是为了培养全面发展的人。当代大学生是国家和民族的希望,唯有德才兼备方能成大事。因此,大学生要想真正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尤其是道德素质,就应牢固树立起“万善诚为先、众德信为基”的理念,重视修德储能,把自己培养成为具有崇高品质的人,实现自身的健康成长。
第三,大学生的诚信状况对整个社会的诚信状况具有一定的导向作用,它将直接影响到整个社会诚信环境的建构。大学生作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是中国未来现代化建设的希望,也是国家公民道德建设的中坚力量。大学生的诚信水平形成了整个社会诚信建设的风向标和蓝本。因此,当代大学生诚信品德的养成,能够有效地促进整个社会诚信风气的形成,引领社会公众走向文明发展的康庄大道。
二、当前应用型大学发展过程中大学生的诚信现状
应用型大学是随着社会经济发展,高等教育由“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转变而来的,是新建地方本科院校在学校发展中所选择的一种高等教育模式,其突出表现为服务面向地方的区域化、学科专业结构和人才培养模式上的职业化、学校事业发展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校地互动性等特征[2]。推进应用型大学建设,有助于新建本科院校坚定发展方向,强化自身功能定位,实现特色发展,这既是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内在诉求,也顺应未来国际高等教育发展的趋势。
诚然,地方本科院校走应用型发展道路成为一种趋势。然而,在应用型大学发展过程中,一方面,学校把强化学生实践技能奉为真理,将学生的就业率作为衡量教育质量的终极标准[3],忽视了对学生伦理道德品质的培养,致使学生诚信缺失现象严重;另一方面,面对当前社会经济利益和分配方式呈现多样化,面对世界范围内各种思想文化的相互激荡,不少大学生逐渐抛弃了作为传统美德的诚信思想,降低了对自身道德素质的要求。例如,考试作弊在高校屡禁不止、毕业论文抄袭严重、学历造假盛行、部分学生申请助学贷款只贷不还等等,更有甚者,在一些高校里还出现了专门的代考现象,诸如此类失信行为严重扰乱了正常的教学管理和教学秩序,毒化了校园风气,扭曲了一部分学生的心灵,产生了极大的负面影响和消极作用,成为阻碍地方普通本科院校进一步发展的障碍。
通过仔细分析,我们发现在高校转型发展过程中,造成学生❧诚信缺失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第一,周围社会环境的影响。目前,我国正处于由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由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由封闭性社会向开放性社会转型的过程,市场尚不成熟,那些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配套的法律法规建设相对滞后,社会上频频出现不诚信现象,一定程度上扭曲了大学生的道德认知。时下,传统诚信美德的陨落,俨然成了一个严重的问题,以至有些学者用“诚信危机”来形容当前的社会风气。前些年在网上出现的老人跌倒事件无疑将诚信问题推上了舆论的前沿。事情的经过大概如下:2006年11月20日上午,南京市民徐老太在公交站等车,据其称被正在下车的市民彭宇撞倒,而彭宇则称下车时看见老人摔倒,因而扶至旁边,并且在其亲属到来以后一起送老人到医院,其中还特地垫付了200元的医药费。令人匪夷所思的是,老人非但没有感恩,还将热心人彭宇告上了法庭,要求赔偿其医药费用,最终法院竟判决彭宇承担40%的医药费。这样一来,好心做事反而惹了一身麻烦,之后引发了全社会的热烈争议[4]。诸如此类的社会不诚信行为着实对大学生诚信品德产生了消极的影响,加速了社会道德的下滑。
第二,学校自身存在的缺陷。高等院校是提升大学生思想道德修养的重要阵地。高校不仅要重视智育,而且要关注德育。目前,国内部分应用型大学过于注重教授科学知识而忽视了对学生的人文教育。例如,在我国应用型大学中,工科院校占据了绝大多数,这些工科院校往往过分强调锻炼学生的实践技能,而对学生的思想道德要求不高。大学里开设的《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这门公共课程,任课老师习惯于照本宣科,采用理论灌输式方法进行授课。学生集体反映枯燥无味,此类思想政治教育课程竟沦为了学生饭后吐槽的对象和主题。有的学校为了提高毕业生就业率,在毕业生就业时,常常通过推销毕业生以完成上级部门下达的就业指标;有的学校为了吸引生源,在招生宣传过程中过分夸大师资力量、硬件设施及往届毕业生就业率;还有的学校在应付上级评估时,事先通知学生积极配合,弄虚作假[5]。多数学生对学校此类弄虚作假举动多有抱怨。
第三,家庭教育方面的原因。现在的大学生多数为独生子女,集万千娇宠于一身。自小娇生惯养,吃苦少、安逸多,舍己奉公的精神少、关注个人利益得多,往往以自我为中心,这种思想和行为严重背离了诚信的本质。此外,中国的家庭教育基本上以智力教育为中心,只关心孩子的学习成绩,忽视了对孩子的道德教育。他们认为,只要孩子学习成绩好,最终能考上理想的大学才是重点,至于孩子诚信与否无关大碍,哪怕孩子道德品性差一点,也是没有关系的。有的家长对自己孩子的不诚信行为不仅没有进行及时的教育指导,更有甚者把自己不诚信的思想教导给孩子,正所谓“上梁不正下梁歪”,就这样,孩子们逐步认同了家长的不良行为,在诚信的道路上越走越远[6]。
第四,学生自身方面的原因。唯物辩证法认为,内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根据,外因是事物发展的条件,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学生自身存在的原因才是第一位的。在“象牙塔”里的大学生,其个人价值取向尚未定型,心智发展不成熟,经常表现为不成熟性、反思性并存的特征。当今社会,高校学生普遍社会阅历不深,自我约束能力不强,对是非、善恶认识不足,缺乏一定的道德评判能力,常常存在知与行相脱节的现象。他们对诚信标准的评价存在双重指标,即对待诚信品德有着强烈的功利主义[7]。换句话说,在其自身利益获得满足的情况下,这时候他们可以选择诚信的行为。一旦其利益受到损害或受到利益诱惑时,他们很可能摒弃诚信原则而做出与诚信相悖的行为,但另一方面他们却寄希望社会和他人对自己诚信,这充分地凸显了大学生自身品德发展过程中的矛盾性特点。
三、解决当前大学生诚信问题的相关对策
“诚信观是人们对诚信问题的总体看法和根本观点,也是诚信美德和诚信行为的必要前提。”[8]通过诚信教育,可以使高校学生真正从内心深处培养和拥有诚信的美德,树立比较自觉的、正确的、全面的诚信观。因此,为改善当前应用型大学发展中学生存在的诚信缺失问题,必须大力加强诚信教育,使诚信理念为广大学生所认可,进而在社会上营造一股崇尚诚信、重视诚信的道德氛围。概括而言,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第一,创设良好的诚信环境。诚信教育绝不能脱离整个社会这个大环境。当前,我国正处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征程中,必须将诚信道德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相结合,这有助于形成全民族奋发向上的精神力量和团结和睦的精神纽带,创设良好的社会环境。在此过程中,政府对公民的诚信道德建设负有重要责任。要通过加强制度建设和诚信道德教育,培育诚信文化,形成人人讲诚信、重信誉的观念,切实将诚实守信的传统美德内化为社会成员的道德习俗,形成浓厚的诚信文化氛围,打牢诚信社会的文化根基。
第二,强化高校诚信道德教育。诚信教育是校园伦理文化的灵魂,校园伦理文化建设也应当立足于诚信教育。然而,诚信观念的形成不是一蹴而就的,作为一种优良的道德观念,诚信是需要通过教育才能起作用的。现在的高校,应当将学生的诚信教育摆在重要位置,狠抓德育工作,努力改变以往诚信教育的内容、方式和手段,大力宣扬诚信文化。具体来说,其一,可以考虑将诚信教育的内容渗透到“两课”教学、日常行为管理及学校的各项活动中[9]。其二,学校可以设置专门关于诚信文化的宣传栏和海报,使广大在校学生感受到传统诚信文化的魅力,以陶冶其情操。其三,从学生的学习目的和学习态度入手,通过严肃考风、净化学风,将诚信之德融入学习和学校生活的方方面面,使学生的言行仪表合乎诚信的要求。
第三,重视家庭教育的作用。父母的言传身教对孩子良好品德的形成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尤其是父母对待某一事物的态度直接影响着孩子的思维方式和行为习惯。“高贵的诚信品质存在于和谐、民主的家庭氛围中。”[10]父母应果断摒弃传统守旧的教育理念,适时更新教育信条,为孩子的全面、健康发展创设良好的家庭环境。在平时的家庭教育中,父母务必严格要求自己,以“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的态度,注重自己的品性修养,时刻自重、自省、自警、自励,为孩子们树立好的榜样。在平时家庭中,夫妻之间必须相互信任,坦诚相待,否则容易导致相互猜疑,最终损害的将是孩子的身心健康和原本幸福美满的家庭。此外,对于孩子平时的不诚信行为,父母应严肃地进行批评、教育,以此警醒孩子做一个诚实守信的人。
第四,提高大学生自身的诚信意识。诚信是每一个公民为人处世的根本道德要求,只有在生活中真诚地待人处事,真心实意地为他人和社会着想,甘于奉献,才能实现与生活世界的整合互动,继而使社会公共生活和谐有序。对于当代大学生而言,要成为一个守信用的人,就必须提高自己的诚信意识。诚信意识的培育是一个润物细无声的过程,提高大学生诚信品质的关键在于培养他们的诚信意识,因为只有具备了诚信意识,才可以对其道德行为产生一定的规约作用,这就要求大学生做到以下两点:其一,坚持实事求是的世界观,一切从客观实际出发,尊重客观规律,自觉抵制各种不诚信的想法。其二,掌握诚信内涵,提高诚信认识,自觉将诚信意识转化为诚信信念并付诸行动。只有这样,才能赢得他人的信任和信赖。
参考文献:
[1]郑承军.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N].内蒙古日报,2015-11-06(07).
[2]冉隆锋.论应用型大学的内涵及特征[J].职业技术教育,2015(13):24―25.
[3]胡天佑.建设“应用型大学”的逻辑与问题[J].中国高教研究,2013(5):26.
[4]梁宁,潘荣华.社会转型期公民道德责任的缺失与重建[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30(3):39-40.
[5]程琳.当代大学生诚信的现状及其对策研究[D].扬州:扬州大学,2012.
[6]邹军.当代大学生诚信缺失的对策研究[D].沈阳:辽宁大学,2012.
[7]罗成翼.当代大学生诚信教育研究[D].长沙:湖南师范大学,2006.
[8]唐凯麟.大学诚信读本[M].长沙: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9]刘雄旺.高校大学生诚信教育载体建设的研究[J].兰州交通大学学报,2009(5):30-31.
[10]李玲.当代大学生诚信教育问题研究[D].兰州:西北师范大学,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