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会计与审计专业“三进三出”人才培养模式创建
高职院校会计与审计专业“三进三出”人才培养模式创建
突出实践能力培养,改革人才培养模式, 是国家教育部、江苏省教育厅对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工作一贯要求,也是高校教学改革的一个重点。钟山职业技术学院会计与审计专业通过8年来的探索与实践,创建了注重实践能力的“三进三出”人才培养模式,取得了良好的应用效果。实施本模式以来,我院本专业竞争力由弱变强,学生得到社会普遍好评,入学人数稳步上升,5年毕业生一次就业率平均为97.1%,在江苏省高职院校中名列前茅。
一、 “三进三出”人才培养模式的基本思路所谓“三进三出”,是指紧紧围绕实践能力培养这个核心目标,让学生在就读的三年中,三次进入学校进行课堂教学和实验教学,三次走出校门进行社会实践和顶岗实训,形成面向社会实践的开放式、职业技能递进式培养过程。
这种模式的关键是如何三次走出校门。我们在会计与审计专业的实践经验是:第一次走出校门安排在二年级上学期的后半学期,使学生在部分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学习的基础上,通过社会实践,初步接触社会,加深认知;第二次走出校门,安排在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程基本结束以后,让学生通过校内实训室按工作岗位先模拟操作,然后出去融入社会,了解和熟悉职业岗位,运用所学专业知识和技能,尝试参加实际工作,感悟差距;第三次安排在全部课程学完后的毕业实习期间,学生通过参与实际工作、顶岗实训,实现课堂教学、实验室与职业岗位的完全对接。一出校门,目的在于增加学生对工作岗位的认知和对本专业的学习兴趣;二出校门,目的在于是学生明确岗位职责和技能要求,明确进一步回校学习训练的重点;三出校门,目的在于将所学的理论、技能与实践应用融会贯通,使学生无需培训而可直接胜任岗位职责的需求,达到人才培养目标。
二、实施“三进三出”人才培养模式的五项工程上述“三进三出”人才培养模式,包括在实施过程✘中的五项教改工程。五项工程分别是:课程体系改革;教学组织与方法创新;实训基地建设;教材建设;师资队伍建设。
1、课程体系的改革因为实施“三出校门”,原有的课程体系必须改革。我院会计与审计专业通过“删、减、并、增”来改革原先的课程体系。经过多次研究,删掉与本专业要求沾点边但联系不多、属于扩大知识面的课程7门;按“必须”、“够用”原则,减少了一些理论性较强课程的学时;根据理论联系实际的要求,合并了原先理论课程和实践课程分离的课程3门;增加了实习、实训和社会实践的学时。这样,逐步形成了突出实践教学内容的课程体系,既保证了学生集中时间和精力学好专业知识和技能,又为较好地落实“三进三出”实践学时提供了条件。目前,我院会计与审计专业教学计划实践学时已占总学时的50%左右。
2、教学组织与方法创新伴随“三进三出”培养模式的实施,必然涉及到原有教学组织与教学方法的改革和创新。学生走出校门与实际岗位对接,其工作能力与岗位任务的恰当匹配非常重要;在学校,教学内容的设计必须与学生的基础匹配,才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就是分级教学的必要性。因此,在有条件的情况下,对学生应尽可能组织分级教学。
我院会计与审计专业针对民办高职院校学生“学心、学力、学律”差异的具体情况,创新教学组织形式,实行滚动式专业分级教学。从2003级开始按“自愿报名、领导审核、择优组班、滚动建班”的原则,创新了按专业分级教学的组织形式,体现了因材施教的教学要求。具体做法是从第二学年开始,在所学课程全部及格和未受任何违纪处分的前提下,按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成绩排序,经自愿报名、系主任审核批准后择优组建“提高班”,分别实施“普通班”和“提高班”教学计划,并分别提出“三会”和“四会”的不同要求。在教学方法上,“模块教学法”和“岗位训练法”比较适合于“三进三出”的培养模式。我院对《基础会计学》课程试行“模块教学法”,改革以往“章章都要讲,章章有重点、章章要考核”的传统做法,将教材中的内容整合为四个模块,即借贷记账法、会计凭证、会计账簿、会计报表。对《财务会计》课程,我们试行了“岗位训练法”,按会计工作的9个岗位业务内容设章讲授,改变了多年来按“会计六大要素”顺序讲授的传统,实现了课堂教学与职业岗位的“零距离”,使学生在校外实践中能迅速到位。
3、实训基地建设构建好校内和校外两类实训基地,是实施“三进三出”培养模式的基本保障。 “三进三出”人才培养模式强调把实践教学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之中,强调以实践教学促进理论教学的改革,逐步建立了“课堂——实验室——社会”三环紧扣的实践教学体系。一般要求课堂教学少讲精讲、精讲多练、边讲边练、边练边指导。课后适量布置作业,阅后讲评。
为了保障“三进三出”模式的实施,我院会计与审计专业非常重视校内实训基地和校外实训基地的建设工作。在校内,分别建有手工会计模拟实验室和电算化会计模拟实验室;在校外,与全省59家会计师事务所和2家企业建立了委派与接受实习生的关系,并与其中的17家签订了实习基地协议书,建立了密切的伙伴合作关系。为了充分发挥校外基地的作用,我院会计与审计专业还经常聘请校外实习基地的专家到学校对学生开设诸如“审计底稿的编制”等专题讲座,所以学生到会计师事务所实习的时候上手快,解决了事务所在年底人手短缺的问题,深受事务所的欢迎。此外,对学生实行双导师指导制度,解决了普遍存在的落实实习单位难的问题,杜绝了学生实习放任自流的现象。做到了学生实习有单位、过程有监管、质量有保证。
4、教材建设“三进三出”人才培养模式是一个“课堂——实验室——社会”三环紧扣的循环过程,课堂和校内实验离不开教材,而社会实践又将检验校内教学的质量,并将社会的最新需求反馈回来,促进校内教学的改进。这种改进集中反映在教材建设上。
我院始终把教材建设放在优先考虑的地位。八年来,会计与审计专业教材经历了从“本科教材代替型—&♡mdash;本科教材压缩型——自编教材适用型——联合编写通用型”的渐进改革过程。逐步采用了适用高职高专培养目标要求的适用教材。到目前为止,我们已联合兄弟院校主编并出版了《基础会计学》《审计原理及实务》《财务会计》《成本会计》和《财务管理》等内容新颖、突出案例、适用于高职高专的教材。这些教材在使用过程中受到兄弟院校的肯定。 5、师资队伍建设教师在实施ธ“三进三出”的人才培养模式中起主导作用,是教学改革的主力军。我院会计与审计专业的师资队伍以专职教师为主,专兼结合,已形成了老中青相结合的梯队结构。不仅具有较高教学研究水平的专业带头人,而且大多数教师具有较扎实的❤理论功底和较高的教学水平。在9名专职教师中,青年教师占78 %,具有硕士学位和在读研究生的达100%,双师型教师占56%,为不断提高青年教师的业务能力和教学科研水平,开展了教授、副教授结对“传、帮、带”活动,安排青年教师出国参观考察,每年派出一位青年教师到会计师事务所顶岗实训,鼓励青年教师参编教材和参加学术探讨活动。7名青年教师中已有5人先后获得“优秀授课奖”、“优秀教师”等荣誉称号,5人获院“优秀课题奖”和多媒体课件制作奖,青年教师先后主编、副主编教材7本,发表论文30篇。
三、创建“三进三出”人才培养模式的初步成效我院会计与审计专业创建的“三进三出”人才培养模式,通过几年来的实践,已经取得了初步成效。
1、专业竞争力由弱变强 2、评价指标达优我院在2006年12月以“良好”的成绩通过了“国家级高职高专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会计与审计专业的指标已经达到优秀。江苏省评估院在《评估报告书》中对会计与审计专业的评价是:“专业设置较清晰,针对生源基本特点,实行专业分层教学,因材施教;制订并执行了突出实践教学环节的“三进三出”教学计划,取得了较为明显的成效。”11项评估指标获得10A、1B的优秀成绩。
3、院内频频获奖本专业先后获得院重点专业、特色专业;《基础会计学》、《财务会计》课程先后获得院级优秀课程;《基础会计学》教材先后获得院级优秀教材一等奖、院级教学成果二等奖;“会计与审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实践”获2007年院级教学成果一等奖;“会计与审计专业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有机结合的途径研究”教改课题获得2007年院级优秀课题。
4、学生普遍喜欢《基础会计学》实行模块教学法后,学生普遍反映思路清晰,一门课学完后即可归纳为“借贷法—证—账—表”六个字;《财务会计》课程实行“岗位训练法”后,学生普遍反映对企业的会计岗位有了清楚的认识,心里有底气了;学生在三年中三次走出校门进行实习、实训、顶岗实习,对会计、审计工作有了切身的感受。
5、社会好评如潮实施“三进三出”模式后,学生深受社会欢迎。毕业生因职业技术素质高,动手能力强,获得学校、家长、实习单位、用人单位的良好口碑。已毕业离校的五届毕业生一次就业率平均为97.1%。很多用人单位主动预约本专业学生前往实习。有的实习单位直接录用了正在实习น中的应届毕业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