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克里姆特绘画艺术中的深层精神特质
摘要:本论文中,作者从另一个角度,希望从精神角度为当代艺术创作提供一个可展开的空间,较为全面地分析克里姆特绘画艺术中的独特精神特质,既是对国内克里姆特研究领域的深化,也可以为当代中国视觉艺术创作提供可借鉴的新的视角和思路。
关键词:克里姆特 精神特质 绘画
一、克里姆特绘画艺术呈现了世纪末当代人的精神危机和心理图景
克里姆特对深层精神的切入,体现了奥地利民族和艺术家自身的精神特质。随着新时代新思潮的来临,人们已不再依附于传统的理性哲学思想和宗教束缚,在这种日趋关注自身修养和精神的形式下,克里姆特开始由历史画、圣经画题材转向自我的寻找答案。在受到政治和传统学院的打击下,克里姆特把题材转向了女性图像以及生命死亡的描绘,来寓意其心中的焦虑和抗拒,希望通过女人来寻找完整的自我。克里姆特以绘▼画为载体,反映了19世纪末欧洲思想文化心理转向的时代精神;在ซ心理空间对生命本能动力的体验和表现,则体现了奥地利民族心理特质的潜在因素。克里姆特的绘画呈现了世纪末男性艺术家的精✄神发展轨迹和心理特质。他在精神――心理的层面创造的女性图像,承载着他对爱欲、痛苦、生命与死亡等生命终极问题的探寻和理解,排除了生活的表层意义,而获得了超越时间的永恒性。只有了解了克里姆特作品背后的精神意念,我们才能够借鉴创作过程中的切入点,如何反映时代信息。
在世纪末维也纳的断裂性时代,分离派的艺术理念是反对一切固有文化和传统观念的束缚,突出的表现就是实现本能欲望的解放。在世纪末,随着经济社会的变革,所有的机制和观念都在转型,但是在新思潮还得不到全方位的肯定之时,传统的观念和思想还是占有统治地位。例如克里姆特为维也纳大学绘制的《医学》、《法学》、《哲学》,在当时展出的时候引起了轰动,有不理解也有支持者,但是却没有得到维也纳大学的赞美和展示。官方对这种象征寓意,裸露的情欲之作本能上还是首先抵触的。在绘画中的非理性主义、对本能欲望的直接展现,以及非历史画的艺★术风格,遭到来自传统理性主义社会阶层和公众舆论的阻挠和攻击后,克里姆特的选择了从社会生活空间逃离。他停止了大型公共寓意性绘画创作,转向女性肖像画创作。在自由主义者小群体的庇护中,继续美学层面的反叛。
现代艺术通过多种手法描绘了我们生活的矛盾和精神冲突,克里姆特正是采用了这种寓意和象征的方式,把他的情感和焦虑通过减弱现实特征,转变成现实情境纯粹的幻影,让我们在它所营造的氛围中与画者进行了心灵的共鸣。处在中国当代,经济的变革,各种思潮的涌入,以及新事物的出现等等,以及随着变革社会出现的不合理不平衡的现象,都在使我们迷失、盲目,在这种情况下,我们更需要从自身精神心理中找到生命的本源动力。
二、 克里姆特绘画艺术体现了对生命和死亡的追问和思考
克里姆特面对由死亡引发的对生命终极意义的思考,这是他艺术创作题材的一个转折点,也是新的起点。也正是由于这个原因,我们才有幸能够看到克里姆特有关生命死亡题材的经典作品,才成就了一代艺术大师。他的绘画中体现的这种精神特质深深地刺激和打动着我们的感官和视觉感受。
1)《女人的三个阶段》中关于生命的思考
《女人的三个阶段》创作于1908年,克里姆特展示了女人不同的三个时期,即:老妇、年轻的母亲和年幼的孩子,象征着人的生命历程,表现出潜在克里姆特绘画深处轮回的观念。在画面中黑色和金色的混合的抽象背景中,朱红色的柱状总穿了画面,形成一个整体的十字构图,这个柱形以朱红为背景,布满了多样的女性象征,三个不同年龄的女性置于这个柱形空间中,象征着生命三个时期。
画家用写实主义的手法描绘人物,在这个平面化空间里,婴儿、母亲和老妇,三人的位置由外及内,暗示人生三个阶段的顺序。画面最左侧老妇,画家用写实的手法细致描绘了衰老的女性人体,特别是如照片般清晰再现了老妇的手臂,用另一只手托着垂下头,灰色的头发盖住了面颊,似乎绝望的在回忆逃避衰老的生命和即将面对的死亡。与之相反的是,在她的右边,是以装饰性手法刻画的年轻母亲,而她此时正怀抱着熟睡的婴儿,似乎共同沉迷在生命甜美的梦境中。老妇和年轻母亲的对比不仅代表女人生命的不同阶段和时期,还呈现了女性的不同生命阶段的特征。
样式主义风格的女孩和自然主义风格的老妇人之间的对比有一种象征的意义。生命的第一阶段体现为无数种可能性和变化,而最后的阶段则由不可转变的一致性所标志,这种不变的一致性不允许人逃离必须面对的现实。第一个阶段由梦所标志,最后的阶段则体现了梦的不可能性。这幅作品中生命的主题完全是通过女性生命的不同时期表现的。从和谐的童年、成长的自我、到老年的恐惧,生理的衰颓与迫近的死亡。克里姆特细致描绘了女性老年、青年和童年时期的外在形体,呈现了女性在不同时期的心理和精神特征,藉此表达对生命历程的理解。
2)《生命与死亡》中的精神特质
《生命与死亡》创作于1910年,克里姆特不再寓意性的表现死亡,而是真实直白的表现死亡的形象。画面的两侧,分别是以代表死亡的骷髅和代表生命的人群来组成,成为对峙的双方。作品采用象征和隐喻手法,左侧是身披长袍手举权杖的死神,右侧则是由代表生命的母子、情侣、少女和老妇共同组成。画面展示了人类从出生、成长、恋爱、衰老直至死亡的循环过程,寓意人的经历就是生命与死亡的轮回。右侧代表生命各阶段的人们,彼此之间没有交流也没有与观者的交流,故意回避死亡的事实,沉寂在自己的世界里。
在克里姆特的绘画中,表现了类似于弗洛伊德的对生命和死亡的理解。死神与人群在画面空间中被隔开,这暗示着死亡与生命的同在与隔绝。左侧死神长袍上的象征符号,暗示了死亡和生命本能欲望存在潜在联系:右侧沉浸在无意识欲望的人群中,老年的浅蓝色调与死神的深蓝色调相呼应,暗示着死亡的存在。于是,代表生命力的欲望本能同时也是趋于死亡的能量,生命和死亡不仅是轮回中的过程,而是同在于人的存在之中。
参考文献:
[2] 陈丽艳《克里姆特绘画风格研究》,河北大学硕士论文,2011.05
[3] 孙欣 ϡ. 克里姆特绘画研究M. 北京 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