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高等师范教育中实践能力培养

时间:2024-11-11 01:15:08 来源:作文网 作者:管理员

摘要:在我国高等师范教育中实践能力培养方面还存在一些不足,如实践能力培养意识淡薄。课程设置不合理,实践基地建设滞后,实践组织形式松散等等,针对这些不足,我们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措施,以期全面提高师生的实践能力。

关键词:师范教育;实践能力;教育实践

高等师范教育要培养适应现代社会与教育发展需要的高学历高素质的师资,特别是培养实践能力强,过渡适应期短,毕业后能较快地与一线教育教学接轨的教师,已成为我国师范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必然趋势。教师工作是一种实践性很强的职业,教师不仅要有很好的知识结构,而且要有很好的能力结构;不仅要有过硬的教学能力,还要有较高的班级管理能力和教育科研能力。教师职业的特殊性对教育实践能力有较高的要求,而通过考察我国现行的高等师范教育,可以发现高师院校在教育实践能力的培养目标、组织形式、课程设置等方面仍然存在一些不足,如何培养高师学生的教育实践能力已经成为一个紧要和迫切的问题。

一、高等师范教育中实践能力培养方面存在一些不足

师范教育意识淡化,实践能力培养欠缺

随着近些年高校办学规模的扩大,很多原来专门的师范类院校已经升级为综合性大学,学校的师范教育特色不再突出,一味模仿综合性大学的办学范式而淡化了师范性。在实际教学工作中,过分强调理论教学的中心地位而忽视了实践性。学校偏重专业知识的培养,而忽视教育实践能力的培养,或者把教育实践能力的培养作为知识教学的附庸。把教育实践仅仅作为理论知识的巩固和应用过程,教育实践的目的是消化理论知识,除此以外别无其他;而学生为了考试成绩而学习,忽视了对实践技能的训练。因为理论知识是一种客观的、普适的和确证的东西,无论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组织形式、教学评价等方面,都是明确、有章可循而又容易操作的,所以无论教与学两方面都愿意把专业知识放到优先的位置,使教育实践能力的培养受到压制和排挤。这样,高师生只是满足了教师岗位中的学历角色要求,而教师专业化发展所必备的专业知识和实践能力没有得到重视,学术性和师范性之间的平衡度没有掌握好。而且,师范院校忽视了对学生研究意识和研究能力的培养。在这样的目标定位下,大部分高师毕业生要想真正胜任教师角色,还需要在工作后磨炼很长时间。

课程结构失衡。课程设置不合理

目前,许多高师院校的课程体系从总体上来说仍然延续传统的架构,整个教学计划的安排主要围绕专业来进行,在课程的设置上以学科为主,强调学科之间纵向的系统性、关联性和整体性,并逐步衔接深入。课程按照学科的知识体系组织教学内容,以传授知识为主要目标。这种以专业为中心,以学科课程为主要特色的课程设置,不可避免地导致课程结构失衡。其主要表现是,重理论课程轻实践课程,重必修课程轻选修课程,重学科课程轻综合课程。总之,现有的课程设置过分强调学科知识传授的系统性,忽视了教育实践能力的培养。同时,教育理论课程是培养高师生教育实践能力的核心课程,从课程结构上看,理应有完整、特殊的师范教育课程体系,但如今,除了几所重点高师院校的教育类课程正在进行探索性实验外,许多师范院校仍沿袭以前的教育体系,除多设了教育学、心理学和学科教学法课程以外,其他专业课程几乎与综合性大学没有什么区别。缺乏教育科学研究方法、教育评价、现代课程论、班级管理、现代教育技术和教学实验等现代教师迫切需要学习的课程。并且,开设的课程内容陈旧。重理论而轻应用,缺乏开放性与弹性,课程内容对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敏感性不高,新的信息相对缺乏。

教育实践基地建设滞后。教育实践时间过短

随着高校办学规模的扩大,虽然各级师范院校都加大了教育实践的经费投入,并积极建立、建设教育实践基地,但是,相比于大量需求而言,教育实践基地的建设还远远不能满足高师生教育实践发展的需要。首先,教育实践基地的数量不足。长期、稳定、系统的接待高师生参加教育实践的单位相对较少,零散的接受单位居多。这其中存在几方面的原因,第一,学校自身对实习基地的建立和发展的力度不够,导致一些可利用的资源没有被充分利用起来;第二,社会支持的力度不够,一些学校想要与之建立实习合作关系的单位不予支持,导致一些实习基地难以建立;其次,教育实践基地的支持度不高,效果不佳。高师院校与实习学校的合作形式松散,缺少一些相应的配套措施和保障机制,从而使实践过程得不到有效实施。有些学校基于保持课程连贯性和教学计划的考虑,接待教育实践的积极性不高,很大程度地压缩了实习学生参与一线工作的时间。因此,加强实践基地的建设和落实相关配套机制显得十分重要。教育实践基地建设滞后导致的直接后果是教育实习的时间安排过短,通常为6周左右,时间过短就无法使教育实习的内容充分展开,只能限于课堂教学工作,窄化为教学实习。而班级管理、教育科研、教育调查等许多活动基本上都被忽视或流于形式,没有真正产生实效。

教育实习组织形式存在缺陷,指导不充分

教育实践形式包括见习、研习、实习等,其中最重要的是教育实习,它是最主要的实践环节和训练方式。目前,教育实习的组织形式大体有三种,一是分散实习,让学生自行联系学校实习,大部分回母校实习。在实习过程中,实习生的业务指导和管理全部由实习学校负责。二是委托实习,由高校出面联系相关县市教育局。与教育局签订委托实习协议书,把学生交给教育局统一安排到当地各学校实习。学生实习期间的业务指导和生活管理委托教育局和学校共同负责。高校派教师定期到各学校巡视。三是教师带队实习,学生按专业组织实习队,每支实习队安排一位教师带队,下学校实习。实习期间,带队教师与学生同吃同住同工作。配合并协调实习学校对实习生的教学、班主任工作和生活等方面进行指导和管理。在以上三种实习模式中,第一、二种形式的实习组织管理松散,在许多情况下,学生在实习期间得不到规范的训练和具体的指导,实践能力的培养和训练处在一种自由、松散、随意状态中,因此能力的提高受到很大的限制。更严重的是由于不能经常督促检查,学生不参加实习活动的现象较为突出,实践教学效果大打折扣。第三种形式由教师带队实习,有组织、有计划、严格管理、规范训练,基本可以避免前二种实习形式普遍存在的缺陷。目前,很多师范院校的教育实习,有相当一部分学生采用的是第一、二种形式,实习效果明显受到影响。至于实习前的见习,多采用集体到中学听一两节观摩课作罢,接触中学教育教学活动十分有限,收效甚▲微。

二、高等师范教育中实践能力培养应采取的措施

突出师范教育特色,注重实践能力培养

我们首先应该在观念层面上有所转变和调整。突出师范教育的特色,明确师范教育的培养目标,既要注重专业理论知识的培养,又要使学生掌握教育学科和学科教学的基本理论知识和基本技能,同时还要培养学生的班级管理能力和教育科研能力。要明确专业知识教育与教育实践能力培养二者之间的关系,改变传统的专业知识教育与实践能力培养二元论的误区,促进知识教育与能力培养的有机结合,在培养目标中注重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使学校和教师从观念层面重新认识培养师范生的基本取向和理念。同时要把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理念贯穿整个教学过程的始终,在充分利用第一课堂的同时,利用好第二课堂提高学生的从师技能,如组织演讲比赛、三笔字比赛、说课比赛、课件制作大赛等活动,以及利用假期开展教育调查研究、走访校友等活动,全面提高学生的教学能力、组织能力和教育科研能力。

优化师范教育课程结构,加强实践性教学比重

要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教育实践能力,就有必要对现行的课程和教学进行改革。首先,课程的开发与设置方面,要注重与基础教育改革的实际需要相结合,增强课程的实效性和适应性。其次,学校的课程结构上,要突出实践课程的内容,可以遵循专业教育课程、教师教育理论课程、通识教育课程和教育实践课程四大模块设计课程结构,注重相关学科及专业之间的交叉和渗透,适量减少基础理论课程和必修课程的学时,增加实践课程学分及学时比例,增加实践类课程和选修课程的比重,增加基础教育改革研究、班级管理、心理辅导、校本课程开发等方面的课程,培养和发展学生的综合能力,并切实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适应能力。再次,在课程的实施过程中,要改变传统的以讲授为主的课堂教学方式,将理论课程与实践课程、课内学习与课外学习有机结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学生积极地参与到课程教学活动中来,把所学的专业理论知识转化为教育实践能力,以实现教育实践能力的有效提高。

加强校内实验室和校外实习基地建设

实验室和实习基地对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是十分重要的硬件资源和物质保障,缺乏相应的实验室和实习基地,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过程将难以制度化和体系化。因此,必须从以下几个方面人手,首先,要重视校内♪实验室建设。学校要有微格教室、多媒体教室等可作为模拟课堂的教学场所,并且其中的设施、设备要与中小学的水平接轨,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情境模拟和角色扮演等方式,直接进行实战演练,通过讲课、说课、评课等方式的训练,提高教育实践能力。其次,要积极推进校外实践基地的建设。特别是要重视与中小学建立密切的合作关系。开展教育实习基地的建设工作。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第一,积极争取上级教育主管部门的支持,协调师范院校和中小学之间的关系,建立能够稳定长久合作的教育实践基地,并从制度上保障实习基地的建设与使用;第二,争取社会支持,要让社会形成共识,师范教育这个大工程只由高师院校一方是无法完成的,要尽量争取中小学领导和教师的理解与支持,充分开发社会资源;第三,要重视毕业生的情感纽带作用,高师院校毕业生多是走向中小学教师的工作岗位,要充分发挥他们的情感纽带作用,加强与中小学的联系,建立实践基地;第四,要探索能实现双方的互惠互利的合作方式,这样才能保持与实践基地的紧密联系和得到实习基地的大力支持。

积极运用教育实践多种方式,加强对教育实践的指导

在教育见习方面,要采取走出去和请进来的双向措施,要打破过去那种只在教育实习前走进中小学听一次课的局限,或从根本上忽略教育见习的做法。一方面要创造条件增加走进中小学教育第一线的机会和时间,获得第一手经验;另一方面,在走出去条件不允许的情况下,可以每年从中小学请来优秀教师、优秀班主任,向学生作专题报告,介绍当前中学教改现状,介绍个人教育教学经验和班主任工作经验,使学生保持对中学教育现状的认识,对基础教育改革形势的了解。增强他们的师范教育意识,开阔知识视野,为他们步人教师岗位提供经验和启示。

在教育实习方面,除了对分散实习和委托实习等形式加强巡视、监督,确保学生能够保质保量完成整个实习过程,还要对各种形式实习进行有效指导。一方面,高师院校要选派责任心强、教学经验丰富、了解基础教育情况的教师担任带队教师和巡视教师,及时指导实习过程中学生遇到的问题;另一方面,由接待实习的学校指定一线教师对实习学生进行业务指导。针对一所学校同时接待、指导同一专业多名实习生较困难的情况。高师院校可以采用混合编队的形式,即由不同专业的实习生组成一个实习队下到实习学校,这样既减轻了实习学校课程安排上的压力,又避免了实习学校指导教师的一对多进行指导,减轻他们的工作压力。

抓住国培计划机遇,积极推行顶岗实习。2010年启动的国培计划全称为中小学教师国家级培训计划,包括中小学教师示范性培训项目和中西部农村骨干教师培训项目两项内容,采取骨干教师脱产研修、集中培训和大规模教师远程培训相结合方式,对中小学教师和中西部农村义务教育骨干教师进行有针对性的专业培训。高师院校要ผ抓住这次机遇,积极推行顶岗实习,在这个过程中,一方面,高师院校派出实习生顶替中小学教师的岗位,并且完全履行其岗位的所有职责,直接接触教育一线工作,使实习生的教学能力,班级管理能力和教育科研能力得到全方位提升;另一方面,那些中小学教师则去接受继续教育,这样就实现了师范院校和中小学的双赢。

高等师范教育中实践能力培养是一项很重要的工作,对教育实践能力培养模式进行改革不仅需要从理论上大胆地进行探索,更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兼顾师范性和学术性,在综合分析各种条件的基础上,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

参考文献

[1]陈永明.教师教育研究[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2]邓辉,李炳煌.大学生实践能力结构分析与提升[J].求索,2008,.

[3]高月春.国外教师教育实习的趋同性及对我国的启示[J].现代教育科学,2007,.

[4]洪松舟,卢正芝.论教师教育实践课程的失效与重构[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7,.

[5]张英彦.论高校实践教学目标[유J].教育研究,2006,.

[6]傅维利,陈静静.国外高校学生实践能力培养模式研究[J].教育科学,2005,.

[7]吴志华,傅维利.实践能力含义及辨析♂[J].上海教育科研,2006,.


热门排行: 教你如何写建议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