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创新人才的培养规格及其培养途径研究

时间:2024-12-26 15:11:47 来源:作文网 作者:管理员

摘 要:培养创新人才是时代 ヅ发展对高职教育改革创新提出的新要求。在教育实践中,高职教育存在定位不清、创新人才层次的区分不明、创新人才培养的课程体系建设不健全等方面的问题。因此,弄清高职创新人才的培养规格,拓展培养途径,是搞好高职创新人才培养工作的关键。

关键词:高职创新人才;培养规格;培养途径

高等职业教育经过一轮快速发展,数量和规模均取得了较大发展,现在进入注重内涵发展和质量提升的新阶段。在新的起点上,要寻求高职人才培养工作质量和水平的新突破,应当立足于建设自主创新国家的新的发展战略,大力培养创新人才,为高职教育的创新发展注入强大的内在动力。

一、问题的提出

随着高科技的迅猛发展和知识经济的到来,我国高校在创新教育的理念创新、理论研究、教材建设、课程教学、人才培养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进展和成果。但总体来说,教育界对创新人才培养规律的认识并不深刻,教育改革的力度还不到位,创新教育的发展还不平衡。这种状况与建设自主创新国家的要求相比还有较大的差距。从高职教育的♒角度审视,高职创新教育所面临的情况更为堪忧,问题突出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 高职教育的定位不清

培养生产、建设、管理、服务一线的高素质高技术应用型人才的认知,强调了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的技术应用型特征。但是,这种界定对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的多样性认识模糊,片面地将培养技术传承人才作为主要的教育目标,把创业人才、创新人才的培养仅仅当作少数基础好、兴趣广、能力强的拔尖人才对待,人为地把大批学生排除在接受创新教育的行列之外。事实上,高等教育培养什么样的人才最终取决于经济社会发展的内在需要,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对高技能人才、创业人才、创新人才的需求越来越迫切,培养创✫业人才、创新人才是高职教育责无旁贷的责任。因此,高职教育应当把高职人才的素质要求提升到创业型、创新型的层面和高度,明确将培养高技术应用人才推进到共同培养技术传承人才、创业人才、创新人才的新阶段。

2. 创新人才层次的区分不明

在创新人才培养实践中,我们常从共性的层面提倡创新素质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没有对不同层次的创新人才提出有针对性的培养方案。创新人才的层次性特征主要取决于创新实践活动的差异性。所谓创新,就是对旧事物的改变和创造新事物。任何人在任何领域都可以从事创新实践。但是,创新是一个科学性、实践性很强的活动,如果没有一定的知识广度、思想高度和实践深度,主体是不会进行自发创新的。而且创新存在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由基础到应用的层次性,不同层次的创新活动对创新主体的要求也是不一样的。因此,我们应当根据不同层次创新人才的特点构建科学的创新人才培养体系。含混地提创新教育,甚至将普通高等教育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简单地沿用到高职教育之中,必然会导致人才培养目标的错位,损害高职创新人才培养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3. 高职创新人才培养的课程体系建设不健全

综观目前的高职课程体系,主要是围绕技术传承人才的培养目标构建的,对创新教育所需要的师资、教材、教学设施、教学管理等方面的教学基本建设没有给予足够重视,针对创新人才培养的相对独立的课程体系并没有建立起来,有的学校通过开设几门创新课程、开展几次活动、参加几次比赛等方式来应付创新教育。创新课程体系建设是搞好高职创新人才培养工作的核心,没有健全的高职创新课程体系,必然制约高职创新教育的规范发展,影响大批高职学生创新素质和创新技能的提高。

二、高职创新人才的培养规格

通常,社会上把人才分为学术型、应用型人才(包括工程型人才、技术型人才、技能型人才),“学术型、工程型等研究类人才由普通高校培养,高等职业教育着重培养技术型、技能型等实用人才”。根据这样的人才分类,可以将高等教育所培养的创新人才分为学术型创新人才、工程型创新人才、技术型创新人才、技能型创新人才。学术型创新人才主要任务是在理念、原理、理论体系等基本理论领域进行创新研究。工程型创新人才主要任务是在理论应用中围绕技术规划、技术设计、技术系统集成、技术整合等领域进行创新研究。技术型创新人才主要是在技术方案的制定、技术要求、技术治理等方面的创新发展。技能型创新人才主要是在技术实施中利用已有的技术和经验开展技术革新。学术型创新人才、工程型创新人才由普通高等教育培养,技术型创新人才、技能型创新人才由高职教育培养。可见,高职创新人才的培养规格与普通高等教育所培养的创新人才是有区别的。

从人才与生产要素结合的不同情形看,可以将高职人才分为技术传承人才、创业人才和创新人才三种类型。技术传承人才的主要特征是以拥有技术、技能的劳动者为特色与其他生产要素结合进行技术应用、技术治理和技术实施。创业人才的主要特征是将技术作为资本进行投资开展生产、经营、管理、服务等活动。创新人才的主要特征是实现技术方案、技术要求、技术治理、技术手段、管理模式等方面的革新。三种类型人才存在共性,有时发生交叉,相互之间可以发生转化。但是,作为一个相对稳定的人才类型,三者各自有着显著特征,三种人才的培养规格存在明显的差异。

从构成要件上分析,高职创新人才的培养规格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培养目标。高职创新人才培养目标是根据建设自主创新型国家发展战略的需要,贯彻“两为”教育方针,培养生产、建设、管理、服务一线的有理想、懂知识、会技术、能创造的高素质高技术创新性人才。二是知识结构。知识的传承是创新的重要基础,高职创新人才应当掌握一定的通识知识、专业基础理论和创新理论,为从事创新活动储备必要的理论素养✉。高职创新人才主要从事微观领域的局部的创新活动,一般不涉及宏观领域、中观领域以及基础理论、重大技术等方面的创新研究。因此,对高职创新人才所掌握的理论知识不要求过深、过难,但要求知识面宽、理论实用性强。三是能力结构。高职创新人才应当具备较强的自主学习能力,不能简单地复制老师和他人的学习内容,应当养成批判性、求异性、逆向性、综合性等特点的创新思维能力,应当培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验证问题的能力。高职生的创新水平属于技术革新的范畴,主要通过技术改进和技术嫁接实现创新目的,其创新活动一般不会引起技术质变,因此,培养技术综合应用和创造能力是高职生塑造创新能力的核心。四是素质结构。创新必须求真务实、☿协同攻关,创新人才需要具有诚实劳动、团结合作的良好职业道德和职业素质;合法性是创新活动的根本前提,也是创新成果有效化的重要保证,创新人才必须具备良好的法律素质;心理素质是创新人才重要的人格特征,好奇心、敢冒风险、迎难而上的意志品质、开拓进取精神等都是进行创新的重要主观条件。创新不仅是技术的再创造,也是思想观念、审美情趣的升华,良好的人文素质能够增强创新的潜能,因此,创新人才需要人文素质的滋润和熏陶。五是行为方式。创新能力的培养和学习成果的产生主要是在创造活动中取得的。因此,高职创新人才的学习方式、创新活动方式必须以技术实训、科学实验、创造性的生产实践活动为主要学习方式,理论知识的学习处于次要地位,即创新实践是高职创新人才的主要学习方式。


热门排行: 教你如何写建议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