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高校经济困难学生情感关怀方式研究

时间:2024-12-26 14:18:13 来源:作文网 作者:管理员

"

论文摘要:高校经济困难学生作为大学生中的一个特殊群体,他们所受到的关爱直接关系到其健康成长,也关系到高校教育的和谐稳定。文章从分析高校经济困难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入手,阐述了加强对高校经济困难学生的情感关怀工作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在此基础上总结并提出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加强对高校经济困难学生情感关怀的措施和方法。

论文关键词:高校;贫困生;心理健康;情感关怀;教育

随着我国大学的扩招和并轨收费制的实施,高校经济困难学生的数量大幅增加。所谓高校经济困难学生,也称贫困生,是指在生活和学习上缺乏基本经济保障的高校大学生。一是负担不了学校所规定缴纳的各项费用;二是缺乏维持正常学习和生活的费用。无疑,经济的贫困给他们正常的生活、学习与身心健康成长带来了一系列问题。目前,各级政府、各相关高校和社会各界对贫困生都比较重视,也对这一特殊群体给予了诸多的关爱,政策上的优惠,经济上的资助等大大缓解了其学习生活的压力,贫困生的生活状况有了较大改善。但是,与此同时,笔者发现,在对高校贫困生的教育中,情感关怀还没有得到应有的跟进,有的虽然有所跟进,但关怀方式不当,没有产生应有的良好效果。为此,本文试作一探讨。

一、加强对高校经济困难学生情感关怀十分重要

情感,是“人对事物的态度的体验,是人的需要得到满足与否的反映。”情感是学生身心发展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学生身心发展十分重要的动力和指标。所谓情感关怀是指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教育者对受教育者受到外界刺激所做出的肯定或否定心理反应的关心表现,从本质上讲它属于心理关怀的范畴,是人文关注的一个侧面。在解决高校贫困生问题上,加强情感关怀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它的根本目的是有效解决贫困生因贫困导致的心理问题,促进其建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自立、自重、自强。

首先,情感关怀本身就是教育的内在要求。春风化雨,润物无声。教育不是冷冰冰ข、干巴巴的说教。教育的对象是人,而人是具有情感的,动人心者莫先乎情,教育要情动于中而形于外,才能达到℃以情动人、以情育人之效。教育本身最需要的就是爱,真诚的爱,无私的爱,实实在在的爱,富有成效的爱。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建议》中指出“任何时候都不要忘记:你面对的是极易受到伤害的、极其脆弱的学生,学校里的学习不是毫无热情的把知识从一个头脑里装进另一个头脑里,而是师生之间每时每刻都在进行的心灵接触。”在教育教学中,教师拥有积极的、良好的教学情绪和情感,不仅有利于增进师生关系、改善课堂教学氛围、提高教学质量,而且有利于陶冶高尚的情操、促进身心健康。

其次,情感关怀是学生健康成长的需要。学生的健康成长有多种辅助条件,物质和精神二者缺一不可。按照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解决生活的经济之困还仅仅是满足其低级的生存需要,而情感关怀则是满足其身心健康的一种高级社会需要。高校贫困生不仅仅是经济之困,而其中许多人还因贫困而形成自卑、自闭、敏感、空虚,甚至世界观、人生观扭曲等心理的和精神的问题,他们更需要一种真诚的关爱,需要精神的砥砺,需要人生的指导,加强对贫困生的情感关怀,实质上就是加强关注贫困生的各种积极的情感需要。在贫困生的教育过程中,在努力改善贫困生的物质生活的同时,学校和教育者要加强对贫困生的情感关怀,通过疏通引导,开启他们的心扉,驱散他们心头的烦恼。同时,要指导、帮助他们树立崇高的理想,磨砺坚强的意志,坚定成功的信念,建立美好的友谊等。

第三,情感关怀是校园文化的重要内容。校园文化是一所高校独特的精神风貌,是推动高校前进的源动力,校园文化建设对增强高校核心竞争力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情感关怀应该成为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充满情感关怀的校园文化,布满温馨景色的物质文化,蕴含人性关怀的制度文化,饱含催人奋进的精神文化等都能让学生在校期间愉快地学习和生活,改善同学关系、师生关系,培养积极乐观、健康向上的思想品德,形成健全的人格。对毕业生而言,充满情感关怀的校园是诗,也是画,校园里,有写不尽的诗,画不完的画,说不够的故事,抹不掉的记忆!在这个记忆里,有浓浓的情,深沉的爱……对高校贫困生而言,充满情感关怀的校园文化必将影响其一生,有效促进学校和社会的稳定和谐。

二、高校经济困难学生情感关怀方式现存问题剖析

情感关怀方式则指教育教学过程中,教育者对受教育者进行情感关怀时,在时机、场合、手段等方面所采用的形式和方法。在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关心和帮助下,在奖学金、助学金、助学贷款等形式的资助下,贫困生的生活状况有了较大改善。在解决贫困生的物质贫困的同时,高校通过党团委、学生工作处和辅导员等多种渠道,了解贫困生的思想状况,加强对贫困生的精神扶贫,并且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然而,由于各方面的原因,现有的情感关怀工作无论在广度上还是深度上还未能达到较为满意的成效,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问题:不知道情感关怀的重要性。很多教师不知道情感在学生身心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只关注学生的认知领域,认为学生的主要任务是学习,教师的主要任务是教书。他们不知道学生除了学习知识之外,还有心理安全、尊重、关爱、好奇心、人际关系等很多需要希望能够得到满足。不愿意进行情感关怀。部分教师虽然明白情感关怀工作的重要性,但缺乏兴趣、没有耐心。目前高校的授课方式的特点决定了教师和学生的课余接触时间很少,很多教师都是课前进教室,下课出教室,课后辅导时间很少,甚至一门课程结束了也叫不出几个学生的姓名,更别提对学生进行情感关怀了。另外,一些教师师道尊严思想较浓,不能以平等的心态对待学生,从而对待学生缺乏尊重、关心和体贴,没有耐心对学生进行情感关怀。不会进行情感关怀。部分教师虽然知道情感关怀的重要意义,而且也愿意对学生进行情感关怀,但由于缺乏必要的教育科学素养,从而导致在情感关怀的实践中往往无从下手,不懂得如何去关注学生的情感问题。 "

三、对高校经济困难学生情感关怀方式的改进策略

对高校经济困难学生的情感关怀是一项系统的、长期的工程,需要整个社会、每所学校、每位社会成员共同的努力和关注,其最终目标就是激发他们的向上精神,升华思想情感,提高思想境界,化心理贫困为勇敢面对或积极应对。同时,情感关怀也是一种教育艺术,要认真思考,讲究科学的对策。

1.营造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氛围,加强对学生的情感熏陶

校园文化是学校教育宗旨和教育目标的体现,是对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进行熏陶的主要渠道,并有着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良好教育效果。加强对高校经济困难学生的情感关怀,必须充分发挥校园文化的作用,建设一种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积极引导贫困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建立良好的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的同时,高校尤其要注意精神文化的建设与熏陶作用:首先,要用奋发向上的校园精神引导贫困生。校训、校风、教风、学风这些体现校园精神的重要因素,每个高校都应根据实际明确提出、界定并大力宣传,寓意深刻,生动活泼,折射关爱,弘扬正气,激发朝气,让贫困生真切地感受到学校精神的高雅、富足,感受到学习生活的温馨、美好、愉悦,从而激发战胜贫困、奋发进取的斗志。其次,要用富有意义的文化教育活动感动和引导贫困生。除了在课堂教学这个教育的主渠道来关注、尊重和支持贫困生外,高校要积极结合教育目标开展节日纪念、典礼庆祝、先进报告、采访报道、社会实践等活动,继承艰苦奋斗、自强不息的优良传统,发扬团结友爱、平等互助的革命精神,营造和谐奋进的氛围,让贫困生在其中接受教育。在这其中,教师不单纯要教会学生专业知识,而更应该去关心、理解和尊重每一位学生,用无微不至的情感来增强学生对学习的自信和热情,以及面对挫折的勇气和乐观精神。再次,要用尊重、平等、友爱的人际关系来调节贫困生的情感。在学校中,贫困生所接触的最基本的人际关系——师生关系和同学关系对贫困生的情感影响很强烈也很深刻。作为师生关系中的主导者,每一位教师都应该认识到,学生是一个独立的个体,是有血有肉有情感的生命。他们有一颗还在慢慢成长的心,在这颗正在成长着心灵里,萌发和成长着自信、自重、自爱和尊严感。这颗正在成长着的心灵里,更多的是渴望关怀、赞许和尊重。加强情感关怀的一项重要内容,便是建立一种民主、平等的师生情感互动关系。只有建立起师生间融洽的情感氛围,教师的工作才能做到位,教育教学工作才能达到一个新的水平。因此,无论是知识的学习还是道德教育的过程,教师都应该扮演指导者和良师益友的角色,与学生进行平等、民主的沟通和对话,而不是把自己装扮成权威和主宰者,以一种高高在上的姿态来俯视学生。第四,为贫困生创ฏ造富有尊严的资助环境和资助氛围。贫困不是贫困生自己的错,贫困也并非耻辱。教育者首先要消除师生中的错误认识,特别要消除贫困生的自卑与敏感心理。同时,要创造一种氛围,让贫困生有尊严地接受资助。在助困工作中不论是对外宣传还是接受资助都要选择适当的方式,尽量不要触及贫困生敏感的内心。在学生接受资助时应让他们感觉到有限资源所灌注的爱与关怀,让资助人与被资助对象双方都能明白资助是建立在平等之上的馈赠。

2.建立并健全心理咨询体系

心理学研究表明,内心的苦闷长期得不到释放,容易造成精神压抑,严重的还会导致精神疾病。一个人受挫后,如果把痛苦和忧伤埋在心里,就像泥沙淤塞了ล河道,势必引起不良的后果。要把握贫困生思想状况,只有深入到他们的实际生活中,经过认真调查、仔细观察,才能发现贫困大学生的问题所在,进而开展及时的自信心教育、人格教育、心理教育、耐受力教育等等。为了更好地对贫困生进行情感关怀,首先,学校必须加大力度完善心理咨询机构建设,拓展心理咨询方式,提供更加多样化的心理咨询与治疗服务;其次,学校应该积极开展心理健康咨询和治疗活动,有针对性地开设大学生心理健康方向的辅导课程与讲座,帮助有不良心理倾向的贫困生“心理脱贫”;再次,学校还需加强专兼职心理辅导人员的队伍建设,加大心理健康宣传和教育力度,配备一定数量的专兼职心理辅导教师和学生心理委员,引导学生调整自己的心态。辅导人员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时,要特别关注经济困难学生的心理问题及其治疗对策,实施心理干预要坚持发展性原则、保密性原则等。

3.引导贫困生加强自我教育——尊重自我,自强不息

首先,要引导贫困生正确认识贫困,做到自强自立。对贫困现实的客观认识以及合理归因,直接关系到贫困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和发展动力。必须引导贫困生将自身与贫困现实区分开来。“自古雄才多磨难,从来纨绔少伟男”,“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贫困往往是人生奋进的良药。“出身无法选择,态度可以选择。”贫穷并不可耻,可耻的是自己不能够正确面对。其次,要鼓励贫困生参与社团活动,创造良好的人际交往氛围。鼓励贫困生在兼顾学习的同时,积极参与社团活动,担任相关职务。既丰富生活,扩展人际交往圈,又可锻炼能力,增强自我价值感。再次,要引导贫困生以正确的方式宣泄情绪,缓解心理压力。贫困生由于生活的压力,容易紧张、焦虑,可以通过合理的方式正确宣泄情绪从而缓解心理压力,保持健康的心理状态。第四,要教育贫困生增强社会责任感,学会感恩。贫困生能顺利完成学业,大多需要依靠政府、社会、学校等各方面的资助。贫困生应该学会感恩,学会用自己的爱心来反哺社会、回报他人,并在帮助他人的过程中体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增强自己的社会责任感。

4.建构更强大的集体支持系统

在加强资助,解决贫困生的实际困难,拓宽就业渠道,减少贫困学生就业的心理压力等实际问题的同时,我们也要更多地通过高校全体师生乃至全社会这个大集体密切合作,形成合力,来从情感上积极关怀好高校贫困生。首先,高校的师生要形成关爱与教育的合力,加强与贫困生的情感交流。高校,无论是教育管理者,还是任课教师,以及广大学生都要与贫困生以平等的姿态交往,为其提供有益的人生导向,促进贫困生的积极进取。大家都从实实在在的关心爱护入手,平时要通过细致入。微的观察,及时了解学生的实际困难,主动关心;要经常找他们谈心,排解他们心中的苦闷和抑郁,做他们生活中的良师益友,关心他们的学习和生活,不让他们觉得是“被爱遗忘的角落”;要善于发现他们身上的闪光点,如勤劳朴实、勤俭自强、好学上进、正直善良等,引导、激励他们扬长避短,克服自卑,走向自信的天地。其次,学校与家庭要形成关爱与教育贫困生的合力,主动加强与贫困生的情感交流。学校教育是主导,家庭教育是基础,二者都有各自的特点与作用,家校加强沟通,形成情感关怀的合力,主动做好贫困生的情感交流与关爱才能事半功倍。再次,学校、家庭与社会要形成关爱与教育贫困生的合力,全力加强对贫困生的情感关爱。社会本是一个大系统,社会的真情关爱会也会对贫困生产生强烈的震撼与影响。我们要把多种因素结合起来,形成一个完整的真情关爱系统,抓住良好时机相互配合,关爱与情感交流才更有良好的效果。


热门排行: 教你如何写建议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