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感教学在高校教育教学中的作用
教学是涉及到教师、学生理性与情绪动态变化的人际过程。其本质不仅是传授知识,也是使学生身心全面发展的过程。此过程要求在教学活动中把认知活动和情✫感活动有机结合起来,必须重视情感教学。
情感教学是指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围绕认知因素通过负载教师正性情感的教学变量并借助于相应的教学手段并来激发、调动和满足学生的正性情感需要和认知需要,以促进教学过程的优化、教学效果的增强和教学目标的完善的教学行为。
一、高校教育情感教学现状
我国高校教育存在着严重的重认知教育而轻情感培养的现象。在教学过程中以教师作为主体,而学生仅作为接收者被动接收教师传递的信息,老师讲,学生听。授课教师忽视互动教学环境的创设和教学内容中的情感因素,只是一味地进行知识的传授,整个过程单向单调,没有双向的教学理念,课堂教学易陷入沉闷、无生气的状态。学生没能作为学习的主体,无法发挥学习的主动性,最终导致学生丧失学习的乐趣。
现代媒体技术的引入,在改善传统教学模式的同时,也带来诸多弊端。多媒体技术下的辅助教学使得教师在课堂内能讲授更多的内容,随着大数据时代的来临,高校教育中教师需传递给学生的信息量也随之猛增,满堂灌的现象没能随着新教学手段的带来而改善,却越演越烈。教师备课做PPT,上课读PPT,下课后继续准备下次课的PPT的现象大量存在,而学生由原来的看着老师学,变为看着屏幕学,忽视了师生间的情感交流。
二、高校教育情▲感教学的实施
1.控制情绪
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与人的需要之间的关系的反映,是人的成长过程中重要的非智力因素。学生对知识的掌握,人生观的树立等,是通过情感体验而实现的,因此学生对教师情感方面的要求远远超过了对教师知识的要求。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情绪对学生的情绪有着直接的影响。如果在课堂上教师带着正性情感进行教学,这些正能量会感染学生,使课堂气氛便会变的愉悦。相反,若教师带着负面情绪教学,会使学生感到极大的压抑。因此,为使学生能有足够的信心和勇气投入到自主性的学习活动中,教师应让学生有足够的心理安全感,要善于营造良好的情感交พ融的氛围,拉近与学生的心灵距离。
2. 倾注情感
列宁说:没有人的感情,就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人对真理的追求。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倾注其情感,多站在学生的立场上去看待一些问题,将۵情感倾注于教学过程的细节中。
尊重。教师在教学中需贯彻以人为本的理念,必须正视、尊重学生由于生源地和学习能力不同而带来的学习水平差异。教师对应为学生提供求知的安全感,让学生感到亲切可信,使学生亲其师而信其道。
激励。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必然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教师应该启发学生依靠自己来解决问题,针对具体问题鼓励、引导学生积极思维。收获成功的喜❣悦可以激发学生积极情感的产生,激发学习兴趣,而兴趣是学习的动力之一,正如孔子所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学生只有产生了兴趣,学习才会由被动变主动。
赏识。为使学生能在心理上增强进一步学习的信心,教师应对于独立思考能力强、具有自己的判断和见解的学生给予表扬,帮助分析问题。伯令纳指出:表扬是一种最廉价、最易于使用且最有效的、但也是最容易被人们忽视的激发学生学习动机的方法。
批评。教师对学生的进步给予肯定的同时,也应善意的指出和纠正学生的缺点和错误。对于屡禁不止的现象批评教育是一种必然的手段。
3.重视课堂外的情感交流
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指出:成功的教学依赖于一种真诚的理解和信任的师生关系。良好的师生人际关系能激发学生进行合作教学的兴趣。因此,作为一个教师,不仅要在课堂上灌注情感,在课堂外也应创造机会多和学生沟通,利用QQ、微信、E-mail等方式加强师生交流,增进了师生情感。
4.学生间互动
高校教育的特点使得学生需要大量的课余时间的学习,学生间的情感交流也非常重要,作为教师要引导他们进行交流。在平时的教学中,可以根据学科的特点,布置一些阶段性的任务,要求学生以小组方式协作完成,提交相应的成果或报告,并对完成情况进行评选或答辩,给予一定的成绩或奖励。这样一种学生间相互监督、协作的学习方式,通过学生间相互激励、相互竞争,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结语
苏联教育家休金娜曾指出:学生的认知活动不应当是枯燥的、毫无热情的和纯理性的,因为认识不仅是对现实的反应,而且也是对现实的态度,这些态度中包含着个性的情感表现,内心感受以及带有深刻个性的意向。大学生在情感上有着很强的依赖需要、尊重需要和理解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