残疾人按比例就业中的创新战略(1)论文
(陆 静 波于2003-4-13 9:50:24发布)残疾人与健全人一样,享有法律赋予的平℃等就业和选择职业的权利,劳动就业是残疾人改善生活状况、提高社会地位、参与社会活动的基础,是实现其人生价值的关键。搞好残疾人劳动就业工作,帮助残疾人从单纯依靠国家、社会和亲戚救济、供养变为自食其力的劳动者,不仅关系到残疾人劳动权利的实现,而且对促进我国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精神文明建设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依法全面推行按比例安排残疾人就业,是解决残疾人劳动就业的战略性举措。作为政策导向,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应该有计划、有步骤地实施好按比例安排残疾人的就业工作。
然而,这项工作还处于初创阶段,传统工作思维还或多或少地左右着我们的头脑,再加上我国正式加入WTO,在机遇与挑战并存的经济全球化浪潮中,我国参与经济全球化过程碰碰撞撞地进入了一个新阶段,一切都不可能按部就班,必须抓住机遇,应对挑战,化不利因素为有利因素,转变观念,转变思维方式,用创新思维切实做好残疾人的按比例就业工作。
一、 机制创新为了真正使残疾人按比例就业工作收到实效,必须从机制创新上大胆探索,构建适合时代要求的新的工作机制,形成一整套可行的运作机制,使按比例就业工作落到实处。一是建立机构。
残疾人劳动就业服务所是残疾人就业服务的专业性机构,江苏省太仓市工作基础抓得早,在市残联独立升格的同时,工作抓主动,在增设机构和编制难度大的情况下,几经努力,正式设立了太仓市残疾人劳动就业服务所,设机构定编制,全面负责全市残疾人劳动力资源管理和就业岗位的信息采集、求职登记、劳动能力评估、失业登记、就业培训、职业介绍等工作,并且协调全市12个镇的基层残联,建立全市残疾人就业信息网,服务所将所有资料存入电脑,动态管理,对全市各单位的残疾人就业情况和有劳残疾人的基本情况了如指掌,心中有数,切实为残疾人提供有效的就业服务。太仓市自1996年实行按比例就业工作以来,全市按比例安残912人,进入企业工作的有862人,仅去年一年,各基层残联就分散安置残疾人就业312人,切实为政府分忧,减轻了社会压力。
二是树立意识。残疾人是社会弱势群体中最需要社会帮助的群体,朱 基总理在九届人大五次会议上的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使用了“弱势群体”这个词汇,“积极扩大就业和再就业……,对弱势群体给予特殊的就业援助。
”这在中央政府文件中还是第一次。残疾人与健全人拥有同样的尊严,有同等的生命价值,对残疾人的关爱是人❣性中最善最美的体现,同时也是我们文明的体现,残疾人应该得到社会和健全人的帮助,为残疾人提供更宽阔更通畅的就业渠道。
应该树立按比例就业工作是一种社会的共同义务的意识,而不应该把单位安排残疾人就业看作是一种负担。三是政策扶持。
1996年中残联、劳动部等5家单位联合下发了《残疾人就业“九五”实施方案》,在文件中明确了全面实施按比例就业。近些年各地都在逐步实施。
然而,按比例就业不可能以行政的手段强行分配硬性安置,而是着重在宏观上以经济的、法律的手段,辅之以少量的行政措施,在就业政策制定、资金援助、岗位提供等就业环节给予扶持,充分体现政府导向,全面关心残疾人的就业。四是明确责任。
残疾人按比例就业只是把应由社会承担的职能还给了社会,按比例安排残疾人就业是每一个法人单位的一个社会义务,要调整工作思路,建立健全残疾人就业的履约责任机制,建立健全残疾人就业的监督检查机制,建立健全残疾人就业的工作协商机制,使工作强而有力、实而有效,富有针对性和操作性。机制创新是一个动态过程,与时俱进才能体现机制创新的活力。
在一些地方、一些部门、一些单位为什么一直解决得不是很好,根本原因在于缺乏一套完善的工作机制,或者不善于创新。实践证明,抓好工作关键离不开制度的保♒障。
二、 方法创新工作方法的切入点是抓落实。抓落实是个老问题,计划经济时代如此,市场经济时代也是如此,问题在于工作方法的单一与浅显。
解决的方法实际很简单,这就是落实的具体化。马克思主义认为,客观事物具有多方面的属性与特点,具体问题需要具体分析,不同性质的矛盾应当采用不同的方法解决。
中残联的《残疾人就业“九五”实施方案》是着眼宏观、立足大局,具有全国普遍的指导意义,而各地的情况各不相同,问题又是千差万别,因此必须根据自身情况,将共性要求与具体实际相结合,把原则性规定变为可操作性的措施,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地做好具体化工作。方法的单一在于领导的怕动脑、怕担责任上。
很多干部的工作平庸只满足于当“传声筒”,“收发室”。说是“与上级保持一致”、“贯彻不走样”,可实际上该管的事没管,该干的事没干,实际工作不落实,问题没解决,工作没有成效。
落实“三个代表”要求,必须运用具体化的科学方法。比如,抓好残疾人按比例就业工作,你就要动脑筋研究目前劳动所出现的新特点:一是服务型劳动种类多了、比重大了;二是科技型劳动在经济发展中作用越来越大。
我国第三产业一直发展迟后,随着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和市场经济调节范围的扩大,使许多服务型劳动从原来的物质生产部门中独立出来并实现了产业化,而且消费过程的新变化又导致了很多新兴服务业的产生,现代服务业部门不断扩张,各种各样的服务型劳动渗透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无用赘言,服务业部门的扩张,可以新增许多适合残疾人工作的就业岗位。同样,现代科技革命的发展和自动化程度的提高,还有电子计算机的广泛应用等,使生产过程中的科技型劳动的比重和作用不断上升,随着现代生产过程中科技水平的提高,产品技术含量的上升,不仅科技人员劳动的比重和作用在迅速增长,而且一般生产者的科技含量也在不断增加,而市场化前提下的科技型劳动最大特点是人员流动性极大,员工炒老板鱿鱼使管理者十分头痛,残疾者最大的特点刚好是流动性极差,有技⚥术的残疾人面临更多的岗位机遇。
有了这些分析,工作必定能往实里做,有道是一具体就深入,一深入就解决了实际问题。用具体化的办法,针对问题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就会有方法克服困难,创造出独具特色的工作业绩。
三、 内容创新残疾人按比例就业工作实际上是一项系统工程,绝非是简单的安置。因为残疾,残疾人与健全人虽然同在阳光下,但感受与经历不 ﭢ是完全相同的,所以我们在工作中要突出“关爱”。
以往的安置往往是就事论事,一“安”了之,不考虑残疾者的困难和特点,任务观点,消极被动,所以造成安置了而残疾人不能适应工作而离岗,形成了上岗下岗,再上岗再下岗,残疾人安排就业走怪圈的不良局面。因此,在残疾人按比例就业上,所有部门和单位都要强化三种意识:一是大局意识。
明确残疾人就业是全社会的责任。二是职能意识。
明确各部门根据各自职能抓好按比例安置就业。三是求实意识。
明确提出一系列可行性方案注重实际效果。内容创新的关健在于找准工作的结合点。
太仓市的经验是,把安排就业与培训结合起来,切实提高工作实效。第一,以就业需求为出发点,开展岗前培训。
残疾人的“二低现象”(即“文化水平低、技能水平低”。)严重阻碍了残疾人的上岗就业,太仓市残联一方面协调市教育部门,针对残疾 人现状,在小学开设了二个培智班,在中学开设了二个特教班,实行住宿、教育统一管理,而且所需费用全免,从源头上抓好残疾或残疾家庭子女的文化教育,另一方面,联系有关部门设立技能培训基地,多渠道多特性地开展就业技能培训,引导残疾人勇敢地改变自己,发挥主观能动性,积极地去适应社会而不是被动等待。
第二,以职业要求为落脚点,加强在职培训。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速度的加快, 显了技术在创立生产品牌中的作用,原来那种一次学习和单一技能将无法适应新时代的要求,开展岗中培训成为做好残疾人按比例就业中的重要一环。
太仓市残联一是通过有关部门将残疾人纳入企业内部培训范围,二是通过市肢残人协会、聋人协会、视障人协会及时了解残疾人技能情况,开展专项培训。第三,以创业意识为关节点,加强创业培训。
太仓市残联不满足于现有的按比例就业工作,在工作内容上求突破,开展创业培训。创业是最好的就业,以培训促创业,以创业促就业,努力营造良好的残疾人就业环境。
创新是最好的继承,残疾人按比例就业工作必须敢于创新。创新又是一种超越,是与时俱进的思想观念。
创新更是无止境的,经济全球化的不断发展,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只有不断推进创新,才能使我们所从事的事业不断发展。面对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化,只有以新的机制、新的方法、新的内容去应对变化了的客观存在,才能真正提高我们工作的针对性,增强工作的实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