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金融,助力“扶贫攻坚战”
置身于“后监管时代”,互联网金融作为金融与互联网创新的融合,正蓄势待发,弄潮广阔的农村金融。
2015年,对于互联网金融业来说绝对是不平凡的一年,行业在野蛮生长中逐渐走向正轨。一个值得强调的标示性事件,便是行业“基本法”的发布。
2015年7月18日,中国人民银行等十部委发布《关于促进互联网金融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按照“鼓励创新、防范风险、趋利避害、健康发展”的总体要求,提出了一系列❧鼓励创新、支持互联网金融稳步发展的政策措施,积极鼓励互联网金融平台、产品和服务创新,鼓励从业机构相互合作,拓宽从业机构融资渠道,坚持简政放权和落实、完善财税政策,推动信用基础设施建设和配套服务体系建设。
行业“基本法”的出台,标志着互联网金融在经历了一番摸着石头过河的探索之后,终于迎来了“春天”。众所周知,过去的这一年互联网金融其实并没有摆脱舆论的漩涡,尤其是一些劣质平台的出现,干扰了金融发展的秩序,将互联网金融推向了另一个风口浪尖,也使得许多业内人士开始思考互联网金融的下一个“风口”会落在哪里。
置身于“后监管时代”,互联网金融作为金融与互联网创新的融合,正蓄势待发,弄潮广阔的农村金融。
农村金融市场方兴未艾
众所周知,农村金融是我国金融体系的薄弱环节,仍处在欠发达的阶段。因此,尚无法满足农业规模化、产业化经营对于资金多样性的需求,而这也是导致我国农村现代化进程缓慢的主要❤矛盾。
其原因,一方面在于我国农村金融基础设施不完善,并主要表现在:在过去的很长一段时间内,我国⌛农村金融网点的持续性萎缩。其影响是在广阔的农村腹地,传统银行的支点或者ATM取款机鲜少存在,致使农民即使需要办理最基本的存取款业务,动辄就需要跑上十几里路到县城,更不消说要办理诸如像贷款、理财等较为复杂的金融业务了。据中国农业银行负责人介绍,目前,全国只有27%的农户能够从正规渠道获得贷款,而有金融需求的农户中仍有40%以上不能获得正规渠道的信贷支持。由此,巨大却难以得到满足的资金需求滋生了民间金融在农村地区的大肆发展,并趁势占据了该市场的重要位置。但由于受其自身高风险性及欠规范等诸多弊端的影响,致使这种“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式的民间金融体系并不适宜用来破解当前“三农”领域融资难的现实瓶颈。
另一方面,由于我国农村地区的存贷款比例还远远低于城市,这就意味着农村金融机构里的存款并没有被实际用于支援当地的新农村建设,而是又被“抽瘦补肥”调往了城市,因此形成了农村资金外流的“抽水机”现象。资金的大量外流致使尚需城市“反哺”的广大农村,却仍然在看不见的地方为城市化“输血”,其背后折射出的加剧两极分化的马太效应由此也就可见一斑了。
互联网改变着一切,也包括对金融行业的颠覆与变革。新的机会,新的商业价值,因为互联网业的勃发而重新焕发生机。互联网金融,便是“互联网+”领域的焦点行业。而如果要将金融市场从区域上进行划分的话,农村金融又将是互联网金融的“必争之地”。有几组数据,或许可以Σ更进一步地说明这一论点。
截至2014年年底,我国城镇化率已经超过50%,但仍有近7亿人口居住在乡村。在国家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背景下,下一步的农村建设和以精准脱贫为导向的全面建设小康政策,将给农村市场带来一次千载难逢的机遇。纵观农村金融目前的发展,尚处于初级阶段,亟待金融创新的不断落地来予以补强。
根据2015年5月CNNIC发布的农村互联网发展状况研究报告,截至2014年底,农村互联网网民数1.78亿。如果按照年均30%的增速计算,截至2015年年底农村网民数量将稳超2.2亿。这表明,互联网金融在农村已经拥有了良好的用户基础。
与此同时,在相关支持政策的助力之下,方兴未艾的互联网金融将在农村大有可为。目前,在电商领域,以阿里巴巴、京东为首的巨头纷纷开启了电商下乡之路,通过构建物流网络和渠道建设来挖掘农村市场的巨大价值。
事实上,在“互联网+”战略的影响下,越来越多的互联网企业开始注意并积极投身进这个具有上万亿量级的领域,以求“解渴”农村金融市场。对此有专家指出,互联网金融正让普惠金融迎来“黄金时期”。
互联网金融如何撬动农村“万亿”市场
十八届五中全会指出,要促进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而在实现“四化”的过程中,农业现代化任务艰巨。虽然,自2004年起,国家每年都会出台与农业金融改革和创新相关的政策,但是由于一些现实因素的掣肘,发展相对滞后的农村金融体系独臂难撑无力支持“三农”的发展,使得农业领域的融资需求仍然面临巨大缺口。
随着近年来“互联网+”东风的兴起,互联网金融与“三农”的结合,不但使以往以传统金融为主要依托的农村金融体系迎来了新的发展模式,同时也为加速发展现代农业提供了新的契机。据此,有分析人士指出,“三农”领域存在着大量金融需求,一旦得到释放,这将是一个上万亿的市场“蓝海”。而世界银行的一项研究也显示,“无论在拉丁美洲还是亚洲,农户和微型企业的年均投资回报率可达117%-847%。因此,那些资本稀缺的农户和微型企业,一旦获得资金,必将创造出比城市大企业高得多的边际投资回报率。”
由此,近年来各大涉足互联网金融领域的公司开始纷纷试水、布局农村市场,掀起了一场以互联网金融为重点的“下乡”热潮。对此,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的有关负责人曾表示,近年来,农村互联网金融不断探索、创新,突破了传统的农村金融模式。其中,如蚂蚁金服、翼龙贷、阿里、京东机及放心金融等企业纷纷向农村地区发展,农村的互联网金融迎来了新态势。
其实,最初互联网金融在中国的发展很大程度是因为余额宝的壮大而触发的。随后,互联网金融以其跨界融合的创新模式覆盖了被传统金融“轻视”的次级市场,致力于为实体经济“输血”,特别关注中小微企业及“三农”领域的融资需求,走出了一条定位为传统金融的补充机制的差异化发展之路。而相比传统金融,互联网金融所具备的一些天然属性使其在扶持“三农”发展方面更具优势:其一是由于农业生产自身的特点,使得农村金融具有“短、小、频、急”的周期性特点,而相比传统金融无法满足农民这种周期性的资金需求,互联网金融却可以根据实际需求设计出针对贷款的周期灵活的金融产品;其二则是通过模式创新降低借贷风险系数。因为,由于贷款利息可用待售农产品来抵扣,因此对于农民来说,除了按期归还本金外就无需再支付额外的利息及其他费用,此举不仅解决了农民从事农业生产的燃眉之需,又可以借助互联网的宣传效应,通过扩大销售来实现农民的致富增收。此外,互联网还可以通过融通社会力量,让城市富余资金回流农村反哺欠发达地区。
贵农金融携手放心金融
合力发展农村互联网金融
据悉,放心金融是众多聚焦农村互联网金融领域的企业之一,本次与“贵农金融”的携手旨在为解决贵州地区农村“融资难”问题提供助力,希望以互联网金融的方式切入这一痼疾。据了解,“贵农金融”是贵州贵农金融科技有限公司在省委、省政府的倡导与支持下,依据《贵州省供销社促进农村电子商务三年行动计划》具体安排,由贵州省供销社发起搭建的。对于此次与放心金融的跨界合作,“贵农金融”表示,希望借助各自的优势,共同推动公司互联网金融综合性服务平台的建设,提高其服务“三农”的能力。因此,“贵农金融”在其金融服务产品的设计上,主要借鉴、学习致力于深耕不动产融资租赁资产管理的新锐资产企业――放心金融的成功经验,并聘请放心金融董事长沈健先生作为其平台的首席战略顾问并操刀设计产品体系。
作为互联网金融领域深耕垂直细分领域的资产管理企业,放心金融自其成立之初就坚持以模式创新先行,不断对其品牌及产品理念进行深挖,最终形成了“线上投资+线下审核”的创新发展模式。
在业务设计上,放心金融致力于以用户需求为导向,旨在为众多企业及个人用户等提供便捷的投融资相关服务。通过连续推出的多款金融产品,放心金融现已初步完成其自身产品体系的搭建。数据显示,放心金融在上线短短7个月的时间内就获得了大量投资人与借款人的认可与青睐,截至目前,其注册用户已超过1.9万人,累计交易额近2亿元。
“践行‘温暖金融’是放心金融一直以来反复强调并身体力行的企业理念。”放心金融董事长沈健先生表示,希望放心金融品牌能够在互联网金融服务的基础上,能更有温度,更有人情味,体现关爱。“希望通过其团队的不懈努力不仅能够让投资人群获得收益,还能够切实解决人们在生活生产中遇到的困难。”
某种程度上也可以说,放心金融与“贵农金融”的合ฆ作,体现的正是金融创新者致力于打造“温暖金融”理念的决心,通过互补式的合作,将社会农业资本和商业贷款“引流”进贵州农村地区,为帮助“黔货出山”、提高贵州当地农民的生产生活水平,以及改变其贫困落后的面貌提供有益的助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