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银行金融市场业务操作风险管理的研究与启示
摘 要:2004年6月,巴塞尔委员会首次将操作风险纳入资本监管的统一框架内,要求金融机构为操作风险配置相应的资本,并明确了操作风险的定义。本文以商业银行金融市场业务操作风险管理的研究与启示为内容展开论述,首先,本文识别了金融市场业务重大操作风险事件的关键风险点特征;其次,通过对商业银行金融市场业务流程与现状的描述,分析和总结关键风险点;第三,从完善业务流程和内部控制流程、加强员工管理、改进信息科技系统、防范外包风险等四个方面,描述了银行金融市场业务操作风险管理相关工作;最后,构建了商业银行关键风险点评估指标体系,并简述了商业银行在金融市场操作风险管理工作机制方面的工作思路。
关键词:金融市场业务;操作风险管理
2004年6月,巴塞尔委员会首次发布了《巴塞尔新资本协议》,并将操作风险纳入资本监管的统一框架内,要求金融机构为操作风险配置相应的资本。巴塞尔协议基于操作风险产生的四个主要原因,将操作风险定义为:“由不完善或有问题的内部程序、员工和信息科技系统,以及外部事件所造成损失的风险。”在复杂多变的经营环境中,商业银行操作风险事件往往是在上述原因共同作用下发生的。
金融市场业务,是指以各类金融工具为交易对象,银行账户下为管理资产和负债进行的各类融资、投资和套期交易,交易账户下从事的自营、做市和销售等业务。目前,商业银行金融市场业务涉及利率、汇率、商品三大类几十种金融产品,在业务量快速增长的同时,金融市场业务的范围及复杂度也在不断扩大和提高,除原有的外汇、债券、货币市场产品等基础产品外,出现了结构化证券、结构化衍生品、商品衍生品、外汇期权、信用衍生品等新兴业务品种。可见,随着金融市场业务面临的操作风险增大,商业银行的操作风险管控压力也大幅上升。
一、金融市场业务的关键风险点识别
多年以来,具有先进风险管理经验的国际大银行,发生了多次重大金融市场业务操作风险事件。汇总分析,这些事件具有以下特征:
一是无效的银行内部控制和监督机制。巴林银行案件中,Nick Leeson在巴林银行新加坡分行分管交易和结算,他获得很多自己做决定的机会。另外,这些国际大银行公司治理机制失效,没能及时发现问题,并迅速采取必要措施纠正违规行为,也就无法避免各种操作失误和欺诈行为的发生。
二是银行重要岗位人员利用内部管理流程和信息系统漏洞作案。作案人均为银行投资主管和基金经理们非常依赖和器重的交易员。因此,虽然对重要岗位员工的信任非常重要,但这种信任一定要建立在必要监督和适当控制的基础上。
三是均为金融衍生品交易,且均发生在离总行较远的分支机构。金融衍生品具有巨大的杠杆作用,在带来高收益的同时,往往蕴藏着巨大风险。分支机构距离总行较远,总行管控力度较弱,从事风险巨大的衍生品交易可能导致重大损失。
二、金融市场业务的关键风险点分析
金融市场业务流程包括金融市场交易处理和金融市场交易管理。金融市场交易处理流程是指前台交易达成、中台风险管控、后台交易结算的整个流程。金融市场交易管理流程是指业务流程中各部门按照职责分工进行的具体工作。
(一)交易处理。目前,交易处理流程采取前中后台一体处理方式,前台在交易达成后,将交易信息录入交易管理系统,后台确认前台已完成交易,并进行结算核算处理。中台则监控各类风险管控指标,识别、计量和监控交易风险,汇总形成风险管理报告。
关键风险点主要包括,业务流程中没有纠错机制,职责分工不明确导致的风险,信息系统的软硬件和网络故障,系统感染病毒导致故障或信息泄露。
(二)交易管理。交易管理流程是指前中后台一体化的交易管理流程。前台主要工❥作包括,管理报价、交易头寸和交易员,并最终形成交易报告等。该环节的关键风险点包括,未授权或超授权交易、错误的交易信息录入或操作、错误的信息传输等。
中台主要工作包括,交易产品估值、风险指标计量、风险限额监控、市场数据维护等,最终形成风险管理报告。该环节的关键风险点包括,抓取系统数据出错、产品估值和风险计量的模型和监控风险等。
后台主要工作包括,确认和结算交易、资金清算、单据处理、会计核算、往来账户管理,还包括结算所需的电文往来、报表和存续交易管理等后续工作。关键风险点主要包括,后台结算核算中出现错误,错误的往来帐处理和信息传输等。
三、金融市场业务操作风险管理实践
通过对金融市场业务流程关键风险点的识别和分析,商业银行主要从业务流程及内控流程、人员管理、信息系统、外包风险等四个方面,开展操作风险管理。
(一)完善业务流程和内部控制流程。金融市场业务具有产品种类丰富、发行体和交易对手众多、交易结构复杂、资金进出频繁且金额巨大等特点,容易发生诸如故意隐瞒交易损失、未经授权交易、故意错误估值、⌘超授权交易等风险事件。为此,商业银行加强综合交易员授权执行力度,完善交易对手评级、授信流程管理,实现对交易员授权和交易对手授信的实时监控。
银行在实践中发现,传统的风险管理职能集中于风险管理部门的集中式控制模式存在缺陷。为此,交易风险控制的组织结构由集中式“防火墙”,转变为前中后台多层次、各有侧重的管理体系。
(二)加强员工管理。近年来,金融市场交易品种越来越丰富,交易结构越来越复杂,前中后台从业人员需要更高的专业素质和管理水平。商业银行普遍聘用既有金融市场交易又有信息技术从业背景的复合型员工,负责对前台金融市场业务、中台风险控制和后台会计处理的协调配合、业务和系统设计,避免交易产品带病投入生产。
(三)完善信息管理系统。资金业务系统实现前中后台全流程后,工作效率大幅提升,操作风险也随之大幅上升。交易业务发生错误交易或操作风险,将导致后台结算和会计入账等严重错误,纠错程序复杂、成本高。为此,商业银行普遍从系统参数管理、系统故障和缺陷等方面入手,完善信息科技系统。 1、系统参数管理。资金交易系统的运行管理是由一系列参数管理实现的,系统静态参数管理、维护工作的作用极其重要。商业银行普遍成立专门的系统参数管理部门,统一负责参数维护,对参数录入的交叉复核,避免系统参数管理分散、参数录入错误等风险。
2、系统故障和缺陷。系统宕机问题。采取措施定期清理系统资源,避免非法录入,对错误交易及时反应并重启服务,及时解决问题,并持续监控。
系统接口问题。资金交易系统和周围系统的接口众多,逻辑关系复杂,需定期对接口进行评估和检查,做到前台对交易进入系统进行确认、后台与交易对手的确认,确保系统接口正常运行。
系统改造问题。资金交易系统极其庞杂,所有问题不可能一次性解决。按照急缓及复杂程度,合理安排系统遗留问题改造工作,在规定时间内完成。重点检查暂时需要手工干预的遗留问题,避免产生操作风险。
(四)防范外包风险
信息系统建设和运维通常由外部专业公司进行,商业银行通过培训和人员调度、外包服务考核等方式,加强外包团队服务质量和水平,降低资金业务系统的外包风险。
四、金融市场业务操作风险管理的启示
商业银行应借鉴国内外先进银行的实践经验,建立完整的金融市场业务操作风险管理机制,主要内容包括:
(一)构建关键风险点指标体系。从业务流程和内控机制、员工、信息科技系统、外包服务管理等方面,构建金融市场业务的关键风险点指标体系,如表1所示。
(二)操作风险管理的改进思路。商业银行运用关键指标体系,定期识别和评估关键风险点,并根据评估结果制定行动方案。明确责任部门牵头组织,重点针对新增的、风险程度升高的风险类型进行整改。
建立操作风险事前、事中、事后评估机制。以“新产品上线、流程变化、损失事件”为触发条件,建立事前主动评估机制。以“关键指标”为工具,建立事中检测报告机制。以“风险事件库”为载体,开展事后收集和整改工作。
建立操作风险管理情况联合检查机制。进一步完善操作风险管理岗位建设,设置兼职操作风险岗位,形成适应于金融市场业务发展和风险特征的内嵌式 ت操作风险管理岗位体系。
参考文献:
[1] 袁吉伟.全球金融操作风险演变趋势及管理研究[J].南方金融.2014(01)
[2] 工行实现对金融市场交易业务事前风险控制[J].时代金融.2014(16)
[3] 赵嵬.建行总行金融市场后台操作风险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ฉ13
[4] 薛冬辉,李莉,关宇航.商业银行金融市场交易风险管理架构研究――以信用、市场、操作三大风险交互关系为视角[J].金融论坛.2013(11)
[5] 丰吉闯.商业银行操作风险与系统性风险度量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2012
[▼6] 胡光磊.国有银行的操作风险研究[D].山东大学 2012
[7] 谢平.操作风险管理“中国化”探索[N].21世纪经济报道.2012-06-25(015)
[8] 石朝格.银行资金交易业务面临三大风险[N].中国证券报.2007-03-23(A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