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识与专业教育融合模式在物流专业的探索

时间:2024-12-28 20:58:20 来源:作文网 作者:管理员

一、我国高校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实施现状

长期以来,由于学科知识体系的分化以及社会分工的细化,现代高等教育坚持实施专业教育,要求学生掌握所学专业的基本知识和技能,成为该专业领域的高级专门人才。近年来为了适应社会发展的综合性需求、培养全面发展的综合型人才,通识教ด育在我国高校不断推进,与专业教育共同作用,成为高等教育的两个重要组成部分。但是,二者培养目标的矛盾导致了目前我国高校的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之间处于一种分离的状态,这既不利于我国高校的健康发展,也不利于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如何使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有机地融合在一起,并在实际教学改革中有效推行,使学生在科学与人文、功用与理念、专业与通识、知识与人格等方面取得平衡与和谐,是我们面临的紧迫课题。

我国高校借鉴国外教育模式改革的先进经验,对通识教育的推行进行了一系列探索。现行的模式主要有以下三种:(1)整合学科模式,加强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的结合或整合,形成新学科;(2)与专业结合的学分制选修课模式,包括必选、限选和任选三种方式;(3)实验班与学院模式,如北大的元培实验班、复旦大学的复旦学院等,学生先修通识课程,然后自主确定专业。虽然这些探索都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收效并不如预期明显,主要是因为专业教育思想根深蒂固,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之间界限分明,不能很好地融合。

二、通专融合模式对高校物流专业教学的意义

高校物流专业是基于社会生产实践的需要而设置的,不同于纯理论研究性学科,物流专业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新型应用性学科,要求学生成为既有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又有良好的身心素质、职业道德品质和创新意识的宽口径、厚基础人才。我国高校现有的专业教育模式已不能很好地完成培养适应社会生产实践的综合性人才的任务,因此,在物流专业现有专业教育的基础上探索融入通识教育,即实施通专融合模式,对于提高物流专业教学质量有着重要意义。

高校物流专业的人才培养以市场为导向,物流专业教师不仅要有较强的专业技术能力,还要具备丰富的实践经验和创新能力。在不断发展的社会经济条件下,物流专业教师只有不断学习探索、改进教学方法,重新审视、评估现有教学模式,积极寻找满足企业实际需求的培养方式,才能使学生最大程度地提高自身综合素质,迎接进入社会的挑战和考验。

三、通专融合模式在物流专业的实施策略与方法

1.理念层面使通专融合模式的理念深入人心

在工具主义和功利主义两种教育思想的推动下,高校师生对教育理念的认识仍然停留在比较浅的层面,认为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互相独立、重视专业教育轻视通识教育,长此以往很不利于培养出真正高水平的专业人才。

理念的转变是通识教育融入专业教育的前提。通过设计清晰的培养目标让师生都形成一种共识:高等教育应该既包含专精的知识又包含处世的智能,通识教育的融入是对专业化发展的更ย好补充。只有师生都有意识地理解通专融合理念,才能充分激发彼此的主观能动性,完成教育与学习。

2.制度设计层面构建通专融合的课程模式

现行的课程设置体现了五重五轻的特点,即重专业轻基础,重科技轻人文,重知识轻品质,重能力轻实践,重共性轻个性。针对这些特点,需要重新调整设计新的课程体系,真正在专业教育中融入通识教育。

这一层面涉及如何将通识教育融入专业教育的具体设计,它是将理念层面的设想变成实践的桥梁。良好的制度设计是通識教育融入专业教育的关ม键。其中通识课程模式设计是核心内容。

3.执行层面推行通专融合模式的教学手段设计

通专融合模式的执行是通识教育融入专业教育的具体实践与落脚点,也是最困难的一关。包括师资力量的建设与分配。

作为最终的推行者,教师以及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采用的教学方式对通专融合模式的实现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基于新的课程体系,教师需要设计适合的教学手段,充分考虑培养目标及课程特点,将通专融合的模式更有效地在教学中推行。

四、通专融合模式在物流专业实施的研究以天津师范大学物流管理专业为例

2014年10月至今,天津师范大学物流管理专业开始了通专融合模式的探索,师生通过三个层面的共同努力,收获了预期的效果。

1.制定清晰的通专融合培养目标

人才培养理念对人才培养模式的建构发挥着重要的引导和调控功能。首先要确立具体的人✍才培养理念,即:要培养信念执著、品德优良、知识丰富、本领过硬的高素质专门人才和创新人才。进一步结合专业特点形成具体合理的培养目标,即:物流管理专业培养适应社会经济发展需要的宽口径、厚基础人才,具有扎实的现代化、国际化的物流管理的理论、知识和方法,具有较强的物流企业和企业物流的财务、金融、法律、信息管理等方面综合素质,同时拥有良好的身心素质、职业道德和品质以及创新意识。

在教师和学生中推广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融合的理念,一方面组织教师深入学习通专融合的人才培养理念,指导其将培养目标内化到课程的教授当中;另一方面基于对学生的调查,了解其对高等教育培养理念的理解程度,进而开展关于通专融合理念的教育。

 2.构建专业教育中融入通识教育的课程体系

一方面,基于对通识教育重要性的理解,教师研究讨论对现有课程设置进行微调,在现行培养方案中课程设置的基础上,压缩理论性课程的学时,增加通识课程的学时,以提高通识课程所占比重,重视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同时提高专业选修课以及相近专业的选修课在专业课程中所占比例,为学生自主选择提供更大空间。

另一方面,基于学生的自主学习,由不同的教师分别设计、共同开设一门讨论型课程,以读书会、专题研讨会、物流沙龙三种形式进行,提供自主学习与研讨的环境。

3.优化教学方式与内容

对于师资力量的建设,一方面加强中青年教师到企业挂职锻炼制度的建设,鼓励教师深入企业一线进行实践学习,在经费和工作量上给予支持与承认。以及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能将所教授的知识与实际工作结合,使学生有更具体客观的认识。另一方面基于教师在通专融合模式推行中的重要作用,师生共同研究完善本科生导师制并进行实践。同时注重逐步引进企业导师制,邀请企业管理人员作为教师向学生讲授课程、指导相关学科竞赛等,指导学生将所学知识转化为对事物的洞察力、概括力、抽象力,进一步提高学生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能力。

对于教学手段的改革,根据不同的课程特点选择不同的授课与考核方式。授课的形式摒弃了传统的讲授型,变得更加多样化,增加了案例分析、讲座、研讨、实验、参观、实习等多种灵活的教学手段,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学生多方面的综合能力和对所学知识的直观认知;考核的方式也更为丰富,采用考试、考查、口试、论文、实验设计、竞赛等多种方式对学生的综合能力进行考核,同时提高平时成绩在期末考核成绩中所占的比重。强化提升学生各方面综合技能。

五、结ฃ论与展望

知识经济条件下,高校面临着激烈竞争,我国物流业飞速发展而物流人才却日益短缺,培养物流专业的创新型高级专门人才势在必行。高校只有通过全面深化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融合模式的探索,在原有教育内容的基础上进行创新改革,才能真正培养具备核心竞争力的综合性人才。如何在物流专业中将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进行融合,需要高校教师不断提高专业技术水平、实践能力和课程开发能力,依据高校办学条件、专业设置、师资状况、校企合作程度等方面的情况因地制宜,探索不同的途径与方法。


热门排行: 教你如何写建议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