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亲为救子甘当“人肉沙包”
多维解读
“人肉沙包”的背后更发人深思
如今,因家人患病而深陷困境的家庭,往往最先想到的是求助媒体或借助网络,而非正常的制度救济渠道。这意味着求助者为了博取更多的同情心,事先必须苦苦进行一番“创意”思索,这对于因家人患病而深陷困境、身心也早已疲惫不堪的人们而言,无疑会进一步加重对他们的折磨。而更多穷得一点“看点”都没有、亦无心力去“创意”的大病患者家庭,即使媒体给予报道,公众未必会有强烈的反响。因此有媒体人感叹:以“悲情故事”为卖点来求助,实在让人无奈。
不靠运气,不靠契机,如何让大病救助对接更加通畅,让每个国民活得更有尊严,这是“人웃肉沙包”背后更发人深思的地方。因患病而深陷困境者不再找媒体,而找政府,不再靠看点博取同情,而是靠制度救助安排,这是一个现代文明社会的必然要求,也是一个大国对于国民的应有担当。
愿有“创意”的悲情故事不再重演
与“人肉沙包父亲”类似的不幸者在中国还有很多,但不是每个人都能引起媒体的关注。而“人肉沙包父亲”之所以能获得捐助,与他有“创意”的求助方式有着不可否认的联系,但是这样的“创意”却让人感到悲哀和心疼。例如,四川白血病大学生带领14名同学,在新希望大厦外集体下跪,欲向该公司董事长借款100万;河北农民因没钱做手术,自己锯断了患病的右腿……这些方式都很能吸引公众和媒体的眼▲球,也无疑会引发一些患者及其家属的效仿,从而将筹集善款的方式变成有“创意”的ฎ“比隆”大赛。当这样的案例越来越多,公众疲劳之后,他们就只能采取更加极端的方式来展示苦难,从而导致恶性循环。为了让这些有“创意”的悲情故事不再上演,让国人不再因家人✫患病而陷入困境,进一步完善大病医保制度势在必行,亦是民心所向。
相关链接
80后独♚腿小伙驾车携母开启“尽孝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