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唢呐不发亲”

时间:2024-11-10 20:07:28 来源:作文网 作者:管理员

唢呐,古称琐嘹,又称喇叭,是我国吹管乐器的一种。大约在公元3世纪,唢呐由波斯(今伊朗)、阿拉伯一带传入中国,之后,经过1300多年的发展,最晚不过16世纪,到明朝中期时,唢呐已经在我国20多个民族中广泛流行。

我国的唢呐虽种类繁多,风格各异,但多为木唢呐,即主体部分的杆子是用红木、柏木等木材制作而成。位于四川东部的大竹县出产一种竹唢呐,在材质、造型方便别具一格。大竹民间“没有唢呐不发亲”的传统一直沿袭至今,也让这里成了“中国竹唢呐艺术之乡”。

爱吹唢呐的竹乡人

“川东绿浪接天咏,竹乡唢呐别样红”。在四川省东部和重庆的大部分地区,华蓥山、铜锣山、明月山由西向东呈南北走向平行展布,大洪河、白水河、御临河蜿蜒其间,形成“三山夹两槽”的独特地貌(川东方言将两山之间最低洼部分中简称“槽”)。盛夏的一天,笔者在友人的陪同下,探访住在槽里(山底)的四川省非遗项目――大竹唢呐代表性传承人胡知全。当我说明来意,胡先生为我们娓娓道来……

大竹县俗称“川东”,唐武则天久视元年(700)置县,迄今有1300多年历史,因“竹多竹大”而得名。大竹的唢呐据说可溯源到700多年前的金、元时期,那时,槽里的文娱活动除了唱山歌外,就是吹唢呐,打锣鼓。官府每年举办“迎春”、“打春”等时令性节气庆典活动,专门雇请民间吹打乐手演奏,在民间每逢庆丰收、度佳节、祝新婚、庆寿诞或祭祖先、举丧事,人们ღ都要击鼓弄管吹打一番,唢呐匠、鼓乐手等手艺人十分吃香。大竹民间很早就有“没有唢呐不发亲”的传统,并一直沿袭至今。

清代诗人王渔华就曾在诗中写过大竹的竹子和唢呐:

竹山溪口水茫茫,溪上人家赛竹王。

铜鼓蛮歌争上月,竹林深处拜三郎。

随着经济的发展,大竹人富而思乐,唢呐、锣鼓简直成了生活中不可或缺之物,吹打活动更是蓬勃发展,如雨后春笋。全县50个乡镇,有450个乐队,从业人员达3000余人。

唢呐ฒ吹奏出其勤劳、朴实、豪放、铿锵、粗犷的风格,正是的大 Ü竹人性格之鲜明写照,表达对恶劣自然环境的征服,追求情感奔泻和精神愉悦,显示生命的活力,既调节身心,又消除劳作的疲惫,能促进改造自然,由精神化物质,从而有利于社会的进一步发展。

五声定音的“老杆子”

罗汉竹生长于肥沃、疏松、湿润、排水良好的砂质土壤中,具有竹壁厚实、竹节短、口型差较小、能抵抗湿热高温、不易开裂、音质共鸣等优点。利用这一天然资源,大竹人仿照木制唢呐的形状,用本地罗汉竹潜心研制成竹唢呐。经过700多年的发展,大竹人的竹唢呐制作工艺至臻至美。

竹唢呐由哨(当地艺人称之为“叫口”)、天心、杆子和喇叭四部分构成,木制唢呐用的“叫口”是芦苇管,而竹唢呐用当地“野麦”杆做成(其杆壁厚薄、老嫩、大小适宜,以春分时采摘为佳)。杆子用罗汉竹制作,以农历九九重阳节后砍伐的罗汉竹为宜,杆子依照长短大小,分为“头膛杆子”、“二膛杆子”、“三膛杆子”。“三膛杆子”是竹唢呐的基础部分,也是重要环节。在杆子前端有个扩音的竹喇叭,是竹唢呐的核心组成部分。竹喇叭系采用当地产黄竹剖竹蔑丝编织成喇叭状,当地人取名为“蔑篓篓”。然后,刮桐油石灰于竹喇叭上,灰干后经打磨上土漆,自然荫干才算定型。竹喇叭套于杆子下端,可活动和拆解。唢呐短者不盈尺,长者可达丈余。1995年10月,胡知全等艺人曾成功研制出长达1丈2尺8的竹唢呐。

竹唢呐为六孔(均在上面),采用五声(商、宫、角、徵、羽)音阶定音,又名六孔唢呐,或名“老杆子”,区别于七声(1、2、3、4、5、6、7)音阶定音(正面7孔,后面1孔)的木唢呐,当地艺人也称八孔唢呐为“新杆子”。最初,大竹人在给竹管确定孔距时完全凭着感觉,甚至以自己5根手指关节的长短在竹管上比划而定,所以竹唢呐产生之初,发音是不准确的,经过漫长的制作实践和吹奏摸索,最终才准确定位了孔与孔之间距离。

演奏高手:四支唢呐一齐吹

民间有“胡琴三担米,唢呐一早晨”的说法,意思是说唢呐比较好学,一个早晨就可以学好。其实竹唢呐跟其他民族乐器一样,并非一朝一夕就能学会,况且,竹唢呐曲牌数以百计,即使是流传甚广且常用的曲牌也够唢呐手操练三年五载。竹唢呐以天然形状的罗汉竹制作而成,即不可规范也无法精确杆子的长度、厚度等,受这些不利因素制约和影响,杆子的精度、内径、厚薄等都存在差异,由此直接影响并导致音色、音质、音韵等变异。用“麦草”制作的“叫口”,又加大了吹奏者的难度,必须在舌、唇、气的细小技法上进行苦练,要练到技艺娴熟实非一日之功。

竹唢呐在演奏时独具特色,可齐奏、独奏、重奏、轮奏、联奏,名目繁多,表演中起、承、转、合、轻、重、缓、急配合默契,相映成趣。常见的表演形式是两支竹唢呐主奏,另外三至五人敲响锣鼓进行伴奏。竹唢呐表现形式多样,有祖宗秘传的隐性换气法,还有娴熟多变的指法,再加之气息、嘴劲的控制,都使演奏生动传神。有的竹唢呐高手甚至能一人吹四支唢呐,口吹两支,鼻吹两支。还有的高手有两手握双唢呐吹奏、同时用脚击打锣鼓等特技,就像高难度的杂技一般,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令人叹为观止。

竹唢呐演奏时,队与队之间有相互叫劲之俗,一旦比试起来,那真是各师各教,各有高招。两军对垒时,架势拉开,互补服气,你吹个《金钩钓鱼》,他奏曲《老鸹打架》,你打个《斑鸠闹林》,他敲段《猛虎下山》。就这样昼夜不停、通宵达旦,直到决出胜负、众人尽兴为止。

曲调多样,魅力十足

观尽华夏之唢呐,惟大竹县独有竹唢呐,其音色之美,表现在连音的缠绕、吐音的欢快和舌尖的巧用等,能发出萧音、滑音、颤音、叠音、垫音、人声、马鸣等独特的声音。唢呐曲牌根据其内容和表现情绪分为九类:舞乐类、宴乐类、礼乐类、神乐类、喜乐类、悲乐类、军乐类、谱子类、其它类。最常用的是喜乐类和悲乐类,喜乐类轻快欢乐,吹奏时激昂嘹亮,和谐悦耳;悲乐类深沉、低吟、委婉、幽怨。把唢呐调的几个部分拆开吹奏,能模仿出不同人物的角色,如老生的苍老、低沉,花旦的俏皮、灵动,武夫的粗鲁、莽撞,等等。小小竹唢呐,竟能独自演绎出人世间的喜、怒、哀、乐!

目前,竹唢呐曲牌数目已达268种,有的是成套曲牌,有的是单支曲牌。从用法上分,有专用曲牌,也有通用曲牌。其音律以五声音阶为主,徵调式、商调式居多,音调有浓浓的川东风味。在实际运用中,不少曲牌能灵活处✈理,可以演奏得长一点,也可以演奏得短一些。这些曲牌或欢腾激越(如《满堂红》、《将军令》等),或缠绵婉转(如《吊堂引子》、《小放牛》等),或磅礴雄浑(如《大开门》、《翻天印》,或风趣幽默(如《打耗子》、《小开门》、《带堂引子》),风格多样。曲牌的表演形式也很丰富,由两支唢呐一前一后成问答句式演奏,叫“拆”;一支演奏主旋律,一支演奏长音,局部呈二声部对位形态,叫“旷合”;局部出现两支唢呐一高一低,相距八度同时进行,叫“打尖子”。竹唢呐曲牌多、风格广、演奏形式多样,能自如应对多种场合的需要,在抑扬顿挫里表达喜怒哀乐,在轻重缓急中传播民风民俗。

1989年以来,竹唢呐先后多次参加中国成都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节的展示和表演,捧回多项大奖。如,在2005年8月的四川省第三届旅游发展大会上,竹唢呐演绎的“凤凰展翅”就获得过银奖。2004年和2007年,中央电视台《乡村大世界》栏目组先后两次专程到大竹录制唢呐艺术。而今的竹唢呐正以烂漫的花开之势,鲜艳在巴蜀大地,馨香于华夏故园。


热门排行: 教你如何写建议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