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音乐对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的影响
【摘 要】留守儿童是指双亲中其中一人或两人都因各种原因离家工作,却独自一人在家的儿童。如今在中国留守儿童属于占比人群较高部分,而他们的心理健康状况比较严重,令人堪忧。音乐教育具有多种功能,它独有的魅力可以帮助儿童进行心理健康疏导,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儿童心理健康发展。本文就音乐教育在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疏导工作中的作用进行以下探析。
【关键词】留守儿童;音乐;心理健康;情感
在农村,留守儿童呈逐年上升趋势。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状况委实令人担忧,主要有学习没有激情,为人处世较冷漠;不擅长交往沟通,脾气暴躁,容易冲动等方面的问题。要想改善这种状况,笔者认为可以利用音乐的力量,对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产生积极地影响和教育的作用。
一、运用教材,唤醒学生的情感世界
音乐教育以情感体验和形象思维作为审美的主要途径。音乐教育中培养的情感是一种高尚的情感,他可以净化人的心灵。留守儿童由于没有较多的时间和父母交流沟通,长期的父爱母爱的缺失,使他们有一种不被重视、甚至被抛弃的感觉,由此而形成焦虑、抑郁的性格,致使他们用扭曲的心灵去面对社会。在这种情形下,音乐教师或语文教师可以在歌曲和课文的教学中,利用富有感情的歌词和旋律对留守儿童进行情感教育,引导他们爱父母、爱家乡、爱老师、爱同学,培养他们健康阳光的心态。例如,在学习《国歌》时,要让学生了解时代背景,把这首歌的旋律,歌词的内涵详尽地注释给他们,让他们懂得,新中国的成立来之不易,懂得幸福的生活是先烈们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从而激发学生爱国主义情感。可以用秧歌舞表演《大中国》,让学生意气风发、生龙活虎,在欣赏音乐美、舞蹈美的同时,感受到我们祖国的古老、文明与伟大。如在教学赏析课卐《回家》,通过乐曲分析和情景再现,告诉学生“家是最温暖的地方”。再如,教学三年级《妈妈的心》,学生们首先会想到父母,通过教师有意识的引导,可以拉近留守儿童和父母的心理距离,让他们知道,父母虽然不在身边,但心里一定是爱自己的孩子的。这样,就消除了孩子的消极心理因素,同时产生积极健康、乐观向上的情感。让他们经常处于愉悦的状态,一定有利于儿童身心健康成长,同时也教会他们如何感恩,学会去爱身边的人。在聆听《劳动歌》时,教育学生劳动是最美的,因为劳动创造了财富,让学生在优美的旋律中,感受到劳动带来的快乐。在教学五年级《友谊篇》时,让学生聆听《让世界充满爱》,以及大家合作表演的《手拉手》,同学之间的关系,自然融洽起来,从此不再出现同学之间斗殴谩骂、歧视等现象。教师还可以经常播放一些校园歌曲,如《校园的早晨》、《每当我走过老师的窗前》、《长大后我就成了你》等歌曲,培养学生爱学校、爱老师的情感。事实证明,经常向留守儿童教唱一些积极向上、充满亲情的歌曲,能使他们感受到社会、父母、老师和同学的关爱和亲情,用感情来点燃信心和希望的火炬,这对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将产生积极的影响。
二、音乐教育能促进留守儿童的整体意识和协作关系
交往合作能力是人们参与各种活动应具备的社交能力。留守儿童在父母缺位教育的情形下,往往表现出孤独、焦虑、不自信,导致他们不愿融入集体,更不愿意参加集体活动,久而久之,他们交往能力差,没有合作精神。而音乐审美教育是一种实践性很强的情感体验活动,如果恰当地进行音乐教育,就会使儿童的现状大大改观。
课堂上,儿童通过听、唱、律动、舞蹈等多样化音乐实践方式,积极地参与到音乐活动中来,体验到在集体中欣赏音乐的和谐与愉快。如,适时地让学生进行独唱,以全班学生打分数形式,进行评定等级,充分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因此,留守儿童们也对音乐渐渐ล地产生了兴趣。身心愉悦,忘掉烦恼与忧愁,培养了积极情绪。在四年级有个叫张姣的留守儿童,学习成绩差,不爱说话,教师提问,很少回答。而在音乐课堂上,表现活泼、积极,判若两人。在老师的鼓励下,她能唱出委婉动听的歌,得到同学们的欣赏与羡慕,自己也引以为荣,找回自信,从此,性格变得开朗起来。
课外,丰富多彩的歌咏比赛,兴趣组和合唱合奏等音乐活动都是以集体活动形式开展,每个参与活动的儿童都要自觉维护集体活动的要求,重视表演前排练过程,让他们感到每一次成功,都是大家团结协作的过程。如六年级有个留守儿童叫章永双,平时性格粗犷,很高傲,自以为是。在2014年六一儿童节庆祝会上,他的一首《让我们荡起双桨》,情绪昂扬,歌声优美,获得大家经久不息的掌声。现在终于明白:自己荣获个人最佳表演奖,与老师的指教,同学♡们的帮助与合作,是无法分开的。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说,音乐增强了他们的集体观念,提高了他们协作能力,也认识到在集✡体中谁也离不开谁,加强了团结,使班级更和谐。
三、音乐能加强记忆,促进学习
留守儿童往往由于多种原因,产生厌学情绪,天长地久,记忆力减退,成绩下降。但通过音乐教育,终于有了转机。在音乐教育中,特别是乐器演奏时,手、脑、眼、耳互相协调和配合,能提高反应能力,使左右脑得到了锻炼,促进智力的提高,有利于注意力集中,也加强了记忆。在平时的音乐教学中,我常常留意那些差生,有个叫操祺的留守儿童,过去要求背诵的段落总是背不熟,可如今,背诵课文总是前列,原来他把课文当做歌词唱出来了。
另外,音乐还能使儿童的知识面更加开阔,在了解作品的内涵,时代背景时,这本身就是一种学习的途径。在某种程度上,把音乐与语文这门学科紧密地联系在一起,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过去厌学的学生,如今都变了样,基本上都能主动学习。真是“音乐是学习的助力推手”。
四、音乐教育让留守儿童感受到生命美
音乐的本质是听,单靠听难免会产生厌倦感,也就不能全身心地投入,无法深切体会到感受到音乐的美。要想最大程度地优化音乐的作用,必要做到以下两点:
(1)把听觉与视觉结合起来,就是把有形的色彩融入到无形的声音中去,让音乐呈现出色彩鲜艳的画面来,使学生真切地感受到音乐所表达的形态美。因此,在教学中,我常常利用课本插图,力求让学生看懂图意,了解寓意背景,提出主题、体会情感。如四年级下册《划龙船》一课的插图就一目了然地展现了歌曲的主题背景和音ฉ乐风格,教学中,教师做好引导、指导工作,学生悟其内涵,定下感情基调,对乐曲的表达就更准确,学生唱起来,声情并茂,真正感受到生活美、生命美。
(2)把音乐与舞蹈结合起来。音乐与舞蹈本来就是一对孪生姐妹。在新的课程标准设定的领域中,把传统的唱歌、游唱、器乐等整合在表现里,而最能表现特征的是舞蹈。让学生在课外排练、课堂上表演。以《我是中国人》为例,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编排,各抒己见,自选动作,各具神志,有的器宇轩昂、有的活泼可爱,感染力极强,使儿童感到做一个中国人无比自豪,从而更加热爱生活、热爱生命。
总之,对于留守儿童来说,音乐教育主要表现在启迪、唤醒激励、感染等方面,为留守儿童找到精神安慰,能调节他们不良情绪,引导他们积极向上,奋发有为,使他们朝着良性方向发展,完善其人格。
参考文献:
[1]吴婷.浅析音乐教育促进校园文化发展的作用与意义[J].群文天地.2011年16期
[2]向娇.浅谈留守儿童基地学校孩子的音乐兴趣培养――支教工作有感[J].黄河之声.2015年06
[3]张茜.山东省农村留守儿童与非留守儿童心理健康及行为问题的比较研究[D].山东大学.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