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百年职场路
《莫愁・智慧女性》语汇新解――女性百年职场路
20世纪是发现、解放女性的世纪。
从文艺复兴之初,伴随封建王权秩序的松动,“人”的意识萌芽☒,女性就对自身的存在、价值、意义有了自觉意识。此后不断发展、斗争,被囚禁于家庭的女性走向社会,获得自然权利。
在这个过程中,职场与女性觉醒有很大关系。
女权主义的起源,同步欧洲工业革命,随女工出现而出现。第一次世界大战,劳动力短缺,欧美女性大批填补空缺岗位,分ย享为男性垄断的权利。而在中国,为救亡,女性加入时代洪流,得到解放。
女性通过职业化,获得社会权利,与男性建立了同志式的关系。
本文循着这条脉络,回顾女性如何从职场起步,走向全然解放。
国际背景
1789年10 月,法国大革命爆发后,一群巴黎妇女向国民议会要求平等人权,揭开女权运动序幕。
1907年,德国革命家克拉拉・蔡特金发起第一次国际社会主义妇女代表大会。她被誉为“国际妇女运动之母”。
1910年,3月8日被定为国际劳动妇女节。
19世纪中叶起,运动中心转向美国。这次运动争论焦点是要求两性平等,强调男女智力、能力无区别。
国内局势:妇女职业运动兴起
19世纪70年代初,上海租界内的烟馆为招揽顾客,雇佣女堂倌跑堂。有女性服务,价格又低廉,店伙、轿夫、杂役等都乐于来消遣。
1873年3月,政府发布查禁女堂倌告示。
工业部门开始雇女工,职业妇女产生。
职业女性真正得到发展,契机还是女子留学、兴女学运动。
1896年,第一批归国女留学生康爱德、石美玉在南昌与九江各开了一家医院。留学为女性开辟了一些较高级的职业。(《东方杂志》第31卷第11号《甲午战前四位女留ง学生》)
1897年,57位中国女性与65位西方女性共商办女学。这次“裙钗大会”是两千年来中国女性第一次集会。
在维新派和上海绅商努力下,1897年6月,中国第一所女子学校开学。女学堂开设西文、工艺、音乐、医学各课,着重职业训练。广东、江苏、湖南等地私立女学堂纷纷兴起。
1898年7月,《女学报》创刊于上海,这是中国近代创办的第一份女报。维新派女性在报上
主张向各国学习,“女子之学业成就者,为工为商,为医生,为教师”。她们提出“天下兴亡,女子也有责”。(《女学报》1898年9月第7期《论女学堂当与男学堂并重》)
从1901年至1911年,女留学生在国内外创办女性报刊近三十种,鼓吹女性自立。办报增加了女性职业范围,且让女性承担起男性才能承担的社会责任,并开始解放自己,还为后来女子参政运动埋下伏笔。
1903年8月金一著的《女界钟》发行,是近代中国第一部论述妇女问题的专著,第一次喊出“女权万岁”。
第
五、拟办中华女子国民银行。
随袁世凯上台,女子参政运动也走向式微。1913年11月,北京政府以“法律无允许明文”为由,解散女子参政同盟会。1914年进一步规定女性“不得加入政治结社”。
第二阶段 20世纪20年代至1949年
国际背景
避孕、节育是女性努力方向之一。她们觉得要经济独立,必须掌控生殖功能。
1949年,法国思想家西蒙娜・德・波伏瓦出版《第二性》,被誉为“有史以来讨论女性最健
全、最理智、最充满智慧的书”。
国内局势:为职业平等而斗争
北洋政府压迫下的女性一直沉寂,直到新文化运动兴起。
陈独秀在《新青年》发表系列文章,指出孔子之道“以夫为妇纲,为妇者当然被养于夫,不必有独立生活也”,完全背离现代生活、社会进化原则。
1918年 6 月,《新青年》刊登易卜生作品《娜拉》,女性纷纷呼吁“不能成为男子的玩偶”。鲁迅提出“娜拉出走后应该怎么办”,指出女性只有经济自立,才能完全自由。
思想解放,促进了人们对女性经济问题的深入广泛思考。(《解放与改造》第 1卷第 3号)
“上海邮局任用女职员……那时女权运动随着工人运动的潮流,激荡全国。政府为适应潮流起见,始准国家机关ศ,任用职员,不分性别”。(《上海产业与上海职工》上海人民出版社)
以文为业的女作家首次出现,如丁玲、冰心等人。
女撰稿人、编辑、记者队伍壮大。如路透社的赵敏淑、《中央日报》的封禾子等。
法律界也出现了女性,如南京邓季惺、上海史良、北平纪清漪等。
崭露头角的还有女科学家,如丰云鹤、劳君展等。
从业资格提升,缘于女性文化技术水平的提高。
20世纪20 年代,江苏省内27个县小学女教职员里,出身女师的504人,来自女中的130人……
首都警厅1931 年招收女警,均为高小毕业,口试合格后,笔试党义、国文和算术。
1948 年,中国航空公司、中央航空公司有空中小姐 40 位左右,通晓广东话、英语、上海话、国语,高中以上文化程度。
工厂多是机器劳作,对女工的技术要求也相应提高。(《民国时期社会调查丛编――文教事业卷》福建教育出版社)
从业女性虽大大增多,各领域都涉足,但所占比例不高。大多女性职位也较低。
工厂中,女性大多是普通职工。银行女职员大多是会计助理、练习生。(上海市通志馆年鉴委员会《上海市年鉴》1937年10月)
1931年,政府颁布新的《工厂法》《中华民国民法》,确认女工八小时工作制、与男工同工同酬。工时、工资、奖惩等,都有适用女性的条例。(《上海产业与上海职工》上海人民出版社)
女性勇敢地走上职场,但遇到许多轻视。
当过教员、公务员的白女士说:“这五年做事的结果,除教书时从学生方面得到一些安慰和兴奋外,我得到的是侮辱、轻视、讥笑、毁谤和排斥。”(《妇女生活》1931年4卷1期《从职业说到救亡》)
出现歧视,是因为某些单位容纳女性别有所图。如北伐告成时,一些没有女职员的机关,随便从亲友中拉几位,能否做事不管,应应光景是必需的。
此外,女性在经验、能力、社会阅历上都不足,从业受影响是必然。但不管怎样,作为新生力量,她们勇于投身社会,塑造了中国女性新形象。
第三阶段 20世纪1949年至今
国际背景
女性解放运动掀起第二次浪潮(20世纪60年代到80年代)。首先从美国开始。直接导火索:一是1963年,贝蒂・弗里丹发表《女性的奥秘》一书,用体验和调查驳斥“快乐家庭主妇”的神话。一是失望于男性支配的民权运动,女权主义运动广泛开展。其基调是强调两性分工自然性、争取工作条件平等等。一些西方女性获得堕胎权。
此阶段,性别问题主流化――联合国将1975年定为国际妇女年。®
之后,女性解放运动掀起第三次浪潮(1990年至今)。性别研究兴起,流派纷呈。
国内局势:
1949年新中国成立,“妇女能顶半边天”成为时代口号。
具临时宪法地位的《共同纲领》通过,女性取得各项平等权利。
绝大多数城市职工家属被发动,安置到国营单位、街道集体企业,女性长期企盼的就业意愿一夜之间实现。
20世纪70年代末开始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后,女劳力占半数以上。商品经济较发达地区,从
商农民中女性约占二分之一。农业生产总值中,女性创造的产值超过一半。(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中国妇女的状况》1994年6月)
1995年,在北京召开的联合国第四次世界妇女大会,会议形成《行动纲领》,整个世界范围内都加快了两性平等步伐。
参会各国政府宣言:确保妇女有平等机会取得经济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