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近你,为你插上音乐的翅膀

时间:2024-12-26 02:55:39 来源:作文网 作者:管理员

当心情愉悦时,我们总会在不经意间哼唱小曲;当闲情逸致时,我们总喜欢音乐就着清茶享受人生;当豪情满怀时,我们总想大声唱出心中的澎湃激情......。音乐是如此重要与美妙的东西,它渗透在我们生活的每个角落,既亲民亦高雅,毫无疑问,我们都喜欢它,需要它。可是,你听:冗长难懂的乐曲,枯燥乏味的乐理,让人顿时没胃口;整天让我们背作者简介,分析歌词,没劲;一上音乐课,我就头疼,因为一上课,就有无数个我۵根本不认识的音符扑面而来,让我招架不住......为什么会从音乐课堂传出如此格格不入的声音?我们的基础音乐教育怎么了?我们该如何把音乐课堂变成学生真正了解喜欢并能运用音乐的主战场?这些正是一线音乐教师必须要去思考并解决的问题。

义务教育阶段音乐课程标准提出:兴趣是音乐学习的根本动力和终身喜爱音乐的必要前提。在教学中,要根据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以丰富多彩的教学内容和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兴趣,不断提高音乐素养,丰富精ร神生活。那么课堂上老师该怎样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笔者从以下几个方面说说自己的一些看法:

1.关注学生的心理逻辑

所谓逻辑简单讲就是思维的规律。学生的心理逻辑是指学生的身心特点、心理发展的规律,学习的起点、内在的需要等。说到学生的心理逻辑,这里还得提到学科逻辑,学科逻辑指的是学科本身的系统和内在的逻辑结构等。教材就是按学科知识的逻辑体系顺序展开:首先,把学科内容分析为种种的逻辑成分;然后,对每种成分下一个定义;最后,把所有的因素按照逻辑公式或普遍原则,安排成若干组或类。严格的逻辑形式实际上体现了专家、内行者所取得的结论。但是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若把内行专家的终点当成学生学习的起点,是极不合理的。它忽视了学生的心理逻辑规律,用高于大多数学生思维能力的要求去指导学生学习,必然会导致学生失去信心,失去兴趣。

笔者长ฟ期担任初一年级的音乐课,对孩子们的心理很是关注,这个时期的孩子依然保留着孩提时代的纯真和稚气、天真活泼,不喜欢拘束,给这些孩子上音乐课,如果我们用非常专业的要求去授课,大多数学生马上就表现出目光呆滞或者哈欠连天。举个例子来说:给孩子们上视唱,视唱对没有专业训练的学生来说是非常抽象的内容,除非让他们跟着琴声反复唱,否则音的高低在他们脑海中几乎没有概念,对此,笔者进行了柯达伊的手势教学,首先教会学生用手势表现1、2、3、4、5、6、7这7个音符,接下来边做动作边唱这个音阶,学生掌握了之后,就開始让他们来比一比了:老师唱音高,学生做手势;或请学生做手势,下面的同学唱音高又是动手,又是动ว脑筋,只要老师掌握好节奏,学生基本上一直都处在充满动力的学习状态。这样才是符合学生心理逻辑的教学方式,效果也是事半功倍。

当然,教材按照学科逻辑设定的是学生应当学、必须学的知识,教师不能因为要迎合学生的心理逻辑规律而割舍学习内容,当学科逻辑与心웃理逻辑矛盾时,笔者以为教师应该认真钻研教材,对知识进行重新整合加工,并按学生喜欢的方式组织教学,使其符合学生的学习需要,激发动机。

2.利用学生的音乐经验

经验是个人亲身经历并从生活中得到的知识或技能,是知识发展与创新的重要载体,在音乐课实际教学中,教师合理利用学生已有的音乐经验,将他们已会的知识迁移到课堂,这样的方式符合学生的个性特点,容易引起学生对学习新知识的共鸣,有效增强课堂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取得的实效。

比如作者曾到别的学校借班上一堂公开课:《卡门序曲》,之前我并没有告知学生授课内容,但在音乐声响起时,学生就"骚动"起来,我问为什么,学生大声回答:老师这个音乐我们太熟悉了,这是我们大课间的音乐!课堂的气氛一下子就活跃起来,师生的距离一下就拉近了,学生的思维奔腾跳跃,已有的音乐经验不仅激发了他们的热情,更让学生在把握乐曲的结构、情绪等方面驾轻就熟,以至于在讲解这首乐曲的曲式结构"回旋曲式"的时候真的是不费吹灰之力,学生基本上都能准确辨别旋律的重复和对比。类似的作品分析或者歌曲学习都有学生的音乐经验参与,比如贝多芬的《命运交响曲》,比如老约翰施特劳斯的《拉德茨基进行曲》等等,当然,他们最喜欢的还是在以为会很枯燥的名曲中出现他们熟悉的流行歌曲的旋律。从无意识中接收到的音乐信息到以自我方式选择接触的音乐作品都是学生音乐经验的来源,教师在课堂中要善于发现,合理利用学生已有的音乐经验,定能让音乐课堂更精彩高效。

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上提到:音乐课应当弘扬民族音乐,理解音乐文化的多样性。这些知识的获得都是离不开学生音乐经验的自主获取,教师应当鼓励学生去接触更多元更广阔的音乐世界。

3.满足学生的实际需要

一堂优秀的音乐课,如果你听来思路清晰又赏心悦目,这必定是师生双方共同努力的结果,这样一堂成功的课,必然是通过教师的指引,学生的学习能力得到充分挖掘。可是若要得到学生的配合,让他们乐意被老师带领着去探究,满足学生的实际需要是必要的。笔者曾在班上搞过一个小民意:你心目中理想的音乐课堂应该是怎样的?答案"五彩缤纷":不喜欢笑也不笑的老师、不要老是在讲乐理知识、能不能把最近流行的歌曲教给我们、有互动,老师学生其乐融融、 朋友般的友好关系、老师能说会唱,要有逗比潜质这些不就是孩子们在告诉我们他们的需要吗?

确实,满足学生实际需要就是给了学生学习的动力,准确把握学生的实际需要、站在学生心理角度安排教学过程也就是教学成功的关键,这也从另一个方面准确体现了教师的教学能力。教师只有满足学生的实际需要,依据学生的学习基础、学习习惯、兴趣爱好等方面差异,设计不同的教学要求和学习方法,才能给课堂教学注入活力,让学生在音乐的怀抱任性自在的成长,逐步培养和建立起有利于学生终身发展的音乐能力。

音乐本来就是美的,音乐课就是为了让我们的孩子能感受美、欣赏美、创造美,靠近他们,了解他们的喜好,关心他们的心理,走进他们的内心,用他们喜欢的方式把基本的音乐能力和审美能力点点滴滴渗透到他们的学习中,当孩子们在教师的引导下建立起应有的秩序,并逐步内化成他们自己的东西时,我们会发现,音乐的翅膀已经慢慢张开,天空很高很远很辽阔,它在等待着飞翔者


热门排行: 教你如何写建议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