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推进职业教育供给侧改革论略

时间:2024-12-26 13:35:58 来源:作文网 作者:管理员

十三五规划提出着力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使供给能力满足广大人民日益增长、不断升级和个性化的物质文化和生态环境需要的发展主线。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对我国整个教育界来说,就是为经济社会转型发展培养更多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对职业教育来说,就是构建有中国特色地方特点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对职业院校来说,就是实现职业教育与产业转型升级的深度融合和全面对接,培养大批高质量应用型技术技能人才。

一、职业教育供给侧改革理念先导

1. 职教供给侧短板呈现。一是从职业院校维度看。职业院校办学条件和生产性实训条件不能满足办学需要,真正的双师型教师偏少,完善的实训基地紧缺;专业设置雷同,并且与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和产业升级无法紧密对接,产业转型升级急需的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迟缓,导致技工荒现象的出现;职业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条件比较薄弱,学校用于投资或更新信息化设施的资金有限;职业院校科研人员以发表论文和申请专利为主,而与产业之间互动联动和创新不足。二是从行业企业维度看。企业是❧举办职业教育的重要主体,但对职业教育的参与还不够主动,校企合作仍然是学校 一头热。主要问题在于企业现阶段的技术供给严重不足,产业技术人才需求严重短板。三是从政府主管维度看。职业院校布局不合理,办学条件参差不齐,有些职业教育政策处于不落实、不贯彻、不执行、不作为的空转状态。四是从社会认知维度看。社会上存在轻视职业技术教育的现象,技术技能人才得不到应有的重视。五是从家长观念维度看。家长重普教轻职教观念依然流行,视自己的孩子上职业院校为无奈之举。六是从学生状态维度看。部分学生进校后,专业目标不明确,学习态度不端正,顶岗实习不对口,职业选择不对路。总之,当前职业教育供给侧产品还不能满足人民群众的需求,企业等用人单位参与职业教育的体系和机制还不健全,深度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明显不够。

2. 职教供给侧改革内涵。第一,供给侧,即供给方面,指国民经济平稳发展取决于经济中需求和供给的相对平衡。第二,供给侧改革,即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指从提高供给质量出发,用改革的办法推进结构调整,矫正要素配置扭曲,扩大有效供给,提高供给结构对需求变化的适应性和灵活性,提高全要素的生产率。第三,职教供给侧改革,就是从职教供给侧入手,针对职教结构性问题而推进的改革。要使职业教育要素升级,减少无效、低端和重复供给,扩大有效和中高端供给,使职教供给体系更好地适应技术技能人才需求结构变化,适应服务引领新常态,从根本上实现高效、高质、精准、有效的职业教育供给,为我国经济、社会、行业、企业、专业岗位供给更多技术技能人才,从而实现国家创新发展、协调发展、绿色发展、开放发展、共享发展的发展价值目标。

3. 职教供给侧改革深义。现代社会发展不仅需要学术型人才,更需要大量的技术技能型人才。只有通过职业教育,才能培养更多高精尖缺的职业技术人才,才能进一步提高我国的生产制造水平。我国以往主要靠投资拉动经济增长,现在有相当多传统产业的供给能力大大超出了需求,很多产业更是以有悖经济成长的逻辑在发展,这种发展超过了我国客观国情的约束,造成了严重的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而供给侧改革是实现产业结构转变,让资金、技术、人力等生产要素更好地流通,进入到产业升级管道。其中,人力要素是关键要素,而在人力要素中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又是当前最为紧缺的。因此,职业教育要增加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供给,减少专业不适应、素质不适应的职业教育人才供给,促进产业优化调整,使人才培养结构与经济结构、社会结构相匹配。职业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具有高素质、高技能,能完成复杂生产任务的人才,职业院校要利用面向社会、开放办学、跨界发展、就业导向等优势,及时发现技术技能型人才的缺口,弥补产业人才需求的短板。

二、职业教育供给侧要素提质

1. 院校人力资本的管理。职业院校主体是由教师和学生组成,其劳动力供给主要包括应届毕业生和在职教师等。毕业生是否优秀,取决于学校是否有优质的生源、专业的课程教育、优秀的教师团队和有效的管理制度。要尽可能采取措施,让职业院校人力资本的管理效益最大化。

2. 资金、资产的最大效益。资金、资产合称资本,资本供给强调其有效供给,要使资本形成有效投资,形成有效需求,增✯加有效供给。资金、资产等物质资源的供给,需要本着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绿色发展、持续发展的理念,让职业院校的资金、资产等资源产生最大效益。

3. 激励发明和产权保护。技术进步的供给重在创新。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从供给角度来说,一定要让创新成为经济增长的最重要动力。因此, ヅ要加快职业技术教育改革,鼓励教师和学生的创新发明,为创新培养更多技术人才。职业院校要切实加强教师的知识产权保护,提升师生创新成果的实际转化率,并依据一定的标准进行表彰与激励。__

4. 学校教育场所效用化。职业院校的教育场所包括学生教室、图书馆、校行政办公用房、教师教学办公用房、学生实验室、实训基地、学校风雨操场、体育馆、报告厅、会议厅、谈话室、学生食堂、教工食堂、学生宿舍、教工宿舍、大学生科创园用房、学校工厂用房、学生社团用房、学生创业及其他用房、规划建设用地等。职业院校建设要满足职业教育教学活动开展的需要,发挥学校资源的最大效用,使场地、校舍、设备利用更高效,产出更多。

5. 组织管理过程现代化。依法合理地做好职业院校的党政机构和教科研机构的顶层设计,科学制定各部门的管理职责,建立现代职业院校制度。学校管理组织现代化的重要任务就是建立现代学校治理结构和其他组织结构,严格学校各级岗位责任制,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和企业文化进校园机制建设。职业院校拥有了文化优势,就会拥有竞争优势、效益优势、发展优势和人才培养优势。

6. 职教制度与组织创新。职教供给侧改革的核心是制度创新与制度供给,高效的制度供给是提升供给侧效率、促进发展的重要源泉。《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的出台明确了行业企业职责,要充分调动其积极性,在此基础上完善行业指导制度,搭建行业指导和企业参与的制度平台,健全产教协作机制,依托行业推进专业设置与调整、课程标准制定、专业教材开发、实训基地建设、职业院校教师培训等。要强化职教集团办学机制,积极鼓励支持政府、行业、企业和学校等主体共同组建职业教育集团,完善和落实好学生专业学习最后一公里的岗位实习环节,努力提高岗位实习效果。

三、职业教育供给侧思维创新

1. 职教供给侧整体思维。整体思维认为各个局部是按照一定秩序组织起来的,要求以整体和全面的视角把握事物的性质、事物之间的关系及其发展规律。部分是整体中的部分,任何部分都反映整体。职教供给侧方面也是由部分构成的整体供给,职教供给侧短板问题需要整体研究相关因素,找出原因,提出整体解决的完整方案并加以实施。

2. 职教供给侧微观思维。供给侧改革是通过调整供给来适应需求变化,以改变供需错位的状况。从微观角度看,职教供给侧改革要按照职教政策要准的要求,明确相关产业的职业技术人才需求是已经基本饱和还是仍有很大增长空间,通过职教的去产能补短板调结构方向改革,把职教产品的供给作为主攻方向,提升学校内部人才培养质量,以适应用人单位对职业技术人才的需求。

3. 职教供给侧精品思维。精品本意是指物质中最纯粹的部分或精心创作的最为精美的物品,但同时也是一种思维方式和工作方式。职教供给侧改革要求在职教的供给端人才培养方面下功夫,在学校教育质量上找差距。职业院校要通过投入人力、物力、财力实施精品战略工程,实现供给侧的专业、课程、实践等方面的丰富化和高效化,有效提升自身的人才供给水平,从而能够向相关行业企业输送真正用得上的精品技术技能人才。

4. 职教供给侧精准思维。精准思维是一种非常务实的思维方式,强调具体和准确,要求动作精准到位,在一个个具体的点上解决问题,而非大而化之、笼而统之地抓工作。现实工作或矛盾都是由一系列具体问题累积起来,化解矛盾、推进工作必须养成精准思维。职业教育供给侧应培养和运用精准思维,要有强烈的问题意识、调研意识、实操意识,实现职教供给侧方面各项工作的精准化。

5. 职教供给侧技术思维。技术性思维是西方现代化过程中形成的一种思维方式。技术性思维要考虑的是有了因之后,怎样才能实现果,即具体该怎么做,必须提出可以具体操作的技术性方案。同样,职教领域的技术人才培养是个复杂的系统工程,要实现职业教育供给侧产品的最优化,就必须研究和确定达到此目的的主要技术路线。

6. 职教供给侧创新思维。人们常说思路决定出路,真正的创新都发生在供给侧。创新思维是指以新颖独创方法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这种思维能突破常规思维界限,以超常规或反常规方法、视角思考问题,提出与众不同的解决方案,产出新颖、独到的思维成果。当前,职教供给侧改革应通过鼓励校企合作产教融合的创新,促进落后专业的淘汰,增加职业技术人才供给,推动经济社会发展。

7. 职教供给侧互联网思维。互联网思维主要体现为生产要素配置的去中心化和生产管理模式的扁平化。基于互联网开放、平等、协作、分享的特点,各种系统生产要素配置的主要形式是去中心化,组织管理方式更加扁平化和网络化。职业教育也应向互联网转型,形成职业教育+互联网的发展模式。职教供给侧互联网思维,要重视职教用户社区和职教粉丝建设,依靠职业教育+互联网的集体智慧,帮助完善职教信息化教学,宣传推广职教人才培养成果。

四、职业教育供给侧全面发力

1. 职教制度政策调整。教育体制改革应成为职教供给侧改革的着力点,要补齐补强职业教育短板,健全职业教育政策和制度:制定职业院校建设标准、专业设置标准、课程建设标准、实训基地建设标准等标准化建设;健全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的各项政策与制度;构建覆盖教师职前培养、职后培训的各项制度;制定促进校企合作办学的法规和激励政策,鼓励行业企业发挥职教办学的主体作用;健全专业设置与常态化调控机制;出台发展混合所有制职业院校政策;完善职业院校贫困家庭学生助学制度;制定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技术类型高校转型的政策和制度;制定全国远程职业教育和职业课程的建设规划;建立健全高技能人才到职业院校从教制度,提高职业院校专业教师队伍双师型教师比例;制定企业兼职教师课时费补贴制度,支持职业院校面向企事业单位聘请具有高级职称的专业技术人才担任兼职专业教师;鼓励职业院校和企业共同成立制造技术创新研究所;健全职业教育政策制度的执行落实的长效机制。

2. 推进现代学徒制改革。现代学徒制是通过学校企业深度合作与教师师傅的联合传授,以对学生进行技能培养为主的现代人才培养模式。职业教育供给侧要积极学习2015 年教育部公布的首批现代学徒制试点单位的成功做法,自觉总结天津职业大学、江苏食品药品职业技术学院、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南通职业大学、江苏农林职业技术学院、南京信息职业技术学院等全国首批100 所高职院校现代学徒制的经验,借鉴上海电子工业学校等全国27 所中职校现代学徒制的经验。在政府、行业、企业协同下推进职业院校构建现代学徒制培养体系,全面提升技术技能人才的培养能力和水平。在法规基础上明确学徒企业员工和职业院校学生的双重身份,形成联合培养的职业技术人才培养工作机制。

3. 专业精准对接产业群。职业院校要立足地方产业补齐职教短板,精准对接中国制造2025。职业教育强调所学即所用,要的就是精准,精准对接产业、服务地方经济是职业院校发展的方向。专业设置是职业院校的生命力,是服务产业的影响力。职业院校培养的人才地缘性强,学院设置的专业要考虑经济社会需求和产业需要。校企双方相关高级管理与技术人员要逐步实现互管、互聘、互兼,并实质性地参与管理。共同探索建立校中厂厂中校,加强专业人才互培,强化校企协同育人。各办学主体共同推进专业设置与产业需求对接、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工作过程对接的实际进程,达到专业紧密对接产业或产业群、紧密贴近地方企业,构建适应于本地产业群的特色专业群。__

4. 扩大有效多元供给。一是发挥职教集团办学的优势。职业院校应积极寻求与地方行业企业抱团发展的机会,积极打造教师技能培训基地、产学研合作基地、学生顶岗实习∞基地、校内外实训基地,积极打造信息共享平台、资源共享平台、学生创业平台、学生就业平台,以满足职业院校教师理实一体化教学、学生理论课堂和课外实践学习的需要。二是开发信息化教育教学资源。建立面向进城农民工、退役士兵、企业在职员工培训、企业下岗再就业职工培训的网络课程、视频公开课、微课等多类型网络开放职业教育资源。三是引进境外教育资源,开展中外合作培养高等技术技能应用人才。通过职教合作和有效供给,配合国家推进一带一路的经济建设和文化建设。

5. 职业工匠精神养成。工匠精神是指工匠对自己的产品精雕细琢、精益求精的精神理念。技术、发明、创新属于高风险活动,要破除在科技创新上存在的只许成功,不许失败的旧观念,大力营造宽容失败、鼓励创新的环境和氛围。创新创业不能浮夸,要回归工匠精神,用实干与可靠的技术和发明来解决生产中面临的难题,这是创新驱动发展的内在核心和根本保障。唯有如此,我国产业核心技术的获取、复杂产品的创新能力才会真正得到提高。一个强国是以制造业为主要产业,以高水平的技工队伍为基础的。对此,职业教育界要更新观念,注重学生工匠精神养成,借鉴德国等发达国家的职教经验,把发展职业技术教育纳入社会经济发展大系统中去设计实施。

6. 行指委实质性指导。发挥行业组织指导协调作用,一是行指委要积极指导并参与职业院校教学改革实践。组织企业专家制定行业主要工种职业能力标准,编写行业特有工种的职业技能鉴定培训教材,为职业院校专业标准和教学标准的制定奠定基础。二是行指委要积极配合职业院校开展行业技术能手进校园系列活动。邀请行业内著名企业的技术人才与职业院校学生交流,鼓励引导学生积极投身行业发展和职业发展,增强后备技能人才对行业的归属感和自豪感。三是行指委要提出对职业院校人才培养的若干建议。经常或定期地分析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调整升级对生产、服务一线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职业道德、专业知识、技术能力的总体要求等。

五、职业教育供给侧改革系统应对

1. 现代职教体系构建。职业教育纵向层次上要完成初级、中职、高职专科、应用本科、硕士、博士六级职教结构定位以及学历与培训并举的功能定位;系统构建从初级到专业学位研究生的职业技术人才成长立交桥,形成适应需求、有机衔接、多元立交的科学合理的职业技术人才结构;实现到2020 年,形成适应发展需求、产教深度融合、中职高职衔接、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相互沟通,体现终身教育理念,具有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目标任务;发挥中等职业教育的基础作用和高等职业教育的引领作用,探索本科层次职业教育人才培养途径,扩大应用型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规模。__

2. 职教结构系统优化。职业教育结构是指职业教育系统内部各要素的构成状态,其中比较重要的是职业教育的专业结构和布局结构。一是专业结构。专业结构受经济结构的制约,职业教育是直接为区域经济服务,区域经济的产业结构、技术结构是职业教育专业结构调整和发展的主要依据。因此,职业教育专业结构提升必须从产业结构调整大局出发,健全专业随产业发展动态调整的机制,重点提升面向现代农业、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社会管理、生态文明建设等领域的人才培养能力。二是布局结构。职业教育布局结构与社会经济和人口结构关系密切。职业教育机构主要布局在大城市、中等城市、县级城市,这是由职业教育为区域经济和行业发展服务,为生产一线和农村培养技术应用型人才的办学目标决定的。职教结构优化应把握以下基本原则:以均衡发展配置职业教育资源,以居住学区配置职业教育资源,以区域分工配置职业教育资源,以社会需求配置职业教育资源,以效益导向配置职业教育资源。

3. 职教质量根本提升。要从根本上提高职业教育质量,完善常态化评估机制,职业院校必须适应产业分工、技术升级之需,建立必要的机制。一是建立专业课程教学标准和职业标准相联动的开发机制,推进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相衔接。二是建立院校企业共同参与的教学改革机制,推动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的对接。三是建立注重职教产出导向的评价机制,引进第三方对职业教育人才培养工作质量进行综合评估并及时整改提高。四是建立校企师资互通机制,形成具有职教特点的师资队伍,达到校企协同育人的目的。

4. 职教供给效益导向。供给侧的关键在于提升要素的供给效率。职业院校要自觉地强化办学效益导向,建立以效益为导向的绩效考核评价体系,用薪酬杠杆调动师生员工的积极性。职业院校要采用先进的信息化技术对现有教学技术进行改造提升,增强教学的信息化水平,利用网络远程进行尔雅通识课教学,提高教学资源的利用效率。学校后勤、信息中心、图书馆等服务部门要按照精干高效的原则进行整合,减少后勤辅助人员。学校党政机关管理职能部门☑要进行适当调整合并,向管理要效益,提升工作效率,减少不必要的管理费用支出。

5. 职教创新驱动战略。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要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当前,创新驱动发展已成为国家战略,也是职业院校发展的第一战略。职业院校转型的关键在于人力资本效能发挥,根本在于构建产业结构与职教人利益共同体,从而破解国家经济转型、职业教育转型的难题。职业教育改革需要从多个维度来实施和落实。因此,在经济结构、产业结构、人才结构的大变革时期,要积极深入调研,做好技术人才和专业发展的科学预测,把准产业调整升级所需的技术人才规模、人才结构、技术结构,从而优化职业院校教育发展规划的顶层设计,通过政府引导教育资源向职业教育领域或职业院校转移。

6. 职教特色文化建设。文化是一个民族的共同信仰和联系纽带,没有共同文化认同,整个民族就是一盘散沙。同理,职业院校如果没有共同的传承文化,学生和教师就没有凝聚的核心价值观,学校就没有共同精神符号。校园文化建设,需要找准定位。职业院校要以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不断增强职教的文化软实力,充分发挥文化育人的作用,全面提高师生的文化素养,推动职业教育的内涵发展。校园文化是学校发展的灵魂,对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会产生潜移默化的深远影响。推进职业教育供给侧改革是社会经济转型发展的需要,是职业教育顺应产业转型升级的需要,也是职业教育自身转型发展的需要。职业教育只有适应新常态才能引领新常态,既要立足高技术高技能人才培养,完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又要办好初级职教、中职教育、高职教育、本科职业教育、研究生层次的职业技术教育,共同为我国产业转型升级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提供强大的支持。


热门排行: 教你如何写建议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