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社会主体核心价值体系构建中的主体因素

时间:2025-01-13 06:49:30 来源:作文网 作者:管理员

关键词:主体 新农村建设 核心价值体系 核心作用

内容摘要:人不仅是生产力的核心,更是生产关系的核心。不论是在以变革生产关系来推动农村生产力发展的新农村建设中,还是在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中的核心地位和核心价值体系构建过程,其最根本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都是活生生的、历史的、现实的主体——人。

人类社会的发展,是由个人及其所组成的集体(家庭、单位、组织、国家)的伟大实践所推动的。若研究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核心价值体系构建这两个问题,最根本的问题是要深入研究这两个实践活动的主体——人。

那么,人的核心地位到底是怎样分别在两个活动中体现的呢?笔者通过研读云南农业大学秦莹的《高等农业教育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实施途径探讨》、齐齐哈尔医学院社会科学部李亚洲的《社会主义新农村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西安师范大学马克思学院王英丽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试析》、中共西安市委党校社科部王雪樱的《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ธ党的执政能力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等文章和著作,在分析和总结的基础上,特从两个部分分别加以论述。

新农村建设中的主体因素

人,是生产力中活的因素,是生产力的决定性力量,同时也是变革生产关系的主体。在革命时期,毛泽东同志就指出:“兵民是胜利之本”,人与武器两个因素中,人是决定性的因素。在民本主义思想的指导下,中国人民变革了阻碍生产力发展的旧的生产关系,并进行了三大改造,建立了公有制的生产关系。改革开放后,又打破了单一的公有制,逐步废除了计划经济体制,进行了制度创新,形成了公有制为主体、多种经济成分共同发展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可以说,人是创造生产力的主体,同时更是变革生产关系的决定力量。

具体到当代中国,自建国以来,便形成了城乡矛盾。改革开放以来, “城乡二元结构”问题凸显。这个问题由于地域不同、经济发展不平衡、差异大,最终导致了城乡在政治结构、文化结构、意识形态观念上的完全对立,甚至导致内陆城市和沿海沿江地区等差距更大。在21世纪,第二步战略目标业已完成的前提下,农村经济和农村生产力的落后,严重阻碍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现实,同小平同志提倡的“共同富裕”、“两个大局”的思想是存在尖锐矛盾的,长此以往将动摇农民对我党执政的信心。为了解决这一矛盾,我国政府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战略任务,旨在消除城乡差别、实现农村的城镇化,从而促进农村生产力大发展的根本目的、构建和谐社会。本文详尽地研究如何建设新农村的问题。

(一) 将主体因素放于首位

“三农”问题中,农业是第一产业,是基础,农村建设是硬件,农民才是主体。以往的观点大多注重村容整洁、硬件建设、制度措施配套改革的外因,而对农村的主体——农民,这个活的因素缺乏认识。但农民的教育及素质的提高才应是“三农问题”,这是内因。建设新农村,仍然靠广大农民的觉醒与积极参与,充分发挥亿万农民的主观能动性。但目前我国的农民自身存在以下问题:整体素质较低、教育经费不足、教育现状不容乐观。而且文化建设滞后,文化活动单一。电脑的利用率低、无法迅速把握信息,了解市场。交通阻塞,阻碍了大多数山区对外界的沟通,封闭的自然经济仍占很大比重。素质不高导致道德水准低,文化市场管理不健全,不良文化(凶杀、暴力、淫秽、色情)及非法出版物大肆侵袭。现阶段有些农村仍然有迷信混乱盛行的现象,缺乏科学精神。

要想解决这些问题,应从以下内容入手:加强农村教育投资力度。政府要加大农村教育投资力度,不但要加强农村高等教育,更要注重投资农村中小学义务教育。中小学教育要在普及的基础上提高教育内容的全面性与质量的提高。

将“通过科技创新带动农业现代化”的理念贯穿到实践中去,带动农业生产力的发展。更加注重在农村中激发农民的求知欲望,形成学习热潮 ﭢ,培养农民的创新意识与科技意识。

(二)以科技创♫新带动农业生产工具的创新

现阶段农民应树立“科技兴农”的理念,不断用科学技术创新生产工具,朝着高效、耐用、节能、环保的方向努力,缩短科学技术向实际生产力的转化周期。同时注重开发动力能源系统、基础设施建设与交通建设,这是我们努力的方向。

(三)实现管理体制等生产关系的配套改革

生产关系的制度化,便形成了管理。如何提高市场经济条件下管理干部与广大基层党员干部的应对能力及对新政策的理解和执行能力?如何摒弃传统的小农意识웃和利己主义、家族传统势力和宗派主义的影响?如何处理“政府、市场与民间”的关系问题?都是当前农业管理的新课题。靠什么?最为根本的,还是要靠人的思想的转变、教育的普及与提高并辅之以严格的规制安排。

社会主体核心价值体系构建中的主体因素

核心价值体系的构建,实质上,是人的意识形态领域建设的问题,属于精神内容,是人对世界、社会、人生、道德、价值所持的观点与总的看法。这个体系构建的目的,是为了统一由个体构成的人类社会的思想,使人们有共同的占主导地位的思想,对个体进行思想的控制与价值规范的引导与约束,其工作对象便是人类自身。

(一)执政中的人本主义

以马克思主义思想为指导的中国共产党,现在早已成为执政党,这是历史的选择,更是人民的选择。我们要加强对执政规律的探讨。我们要认识到:任何一个政党都是历史向新的社会形态进步的工具,掌权不是目的,推动整个社会的进步、为人民谋福利才是根本的目的。历史,是由人民创造的。人民选择了共产党,正因为它代表了人民谋求自由、解放、独立和富强的意愿。如果执政后的党失去了自己代表人民的本色,忘记了自己的使命,便动摇了自己执政的根基。“君,舟也;民,水也。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二)主体的基础地位

“基础不牢,地动山摇”,执政权是工具,是为人民谋福利的工具,而不是当官做老爷、满足物欲私欲的工具。共产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时刻不能忘记,不论是在艰苦的革命时期还是物质好转的市场经济时期。毛泽东同志提出的“糖衣炮弹”到现在对我们还有警示作用,是考验党员干部的试金石。如果背离了自己的宗旨,人民会重新郑重作出历史的选择。

(三)两种制度较量的核心问题

当今世界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两种制度并存,而两种主义、两种制度斗争的核心,不在经济领域、不在政治领域,也不在外交、军事等具体领域,而在于两种价值体系的斗争,在于意识形态领域控制权的争夺。一个意识领域,正确的思想不来控制,便会被错误的思想控制,在意识领域里不存在真空地带。如果被自由主义、利己主义、商品主义、金钱主义控制了思想领域,那么,西方世界的和平演变战略便成功了,意识形态的斗争便失败了。可见,以马克思主义为核心的价值体系抢占控制权已不是重要的问题,而是必须的问题。

总之,我们人民群众要自觉构建核心价值体系,学习并在实际的工作学习生活各个领域中自觉地贯彻执行,同时同各种各样的非主流行为做坚决的斗争,彰显伟大的民族精神。

结论

通过上述分析,人在两个实践中都居于主体性的核心地位,一切工作都是围绕人展开的,人本主义的思想才是马克思主义的灵魂,从而也是新农村建设和核心价值体系构建的灵魂。抓住了这个,便抓住了纲,才能真正构建其公平的、效率的人与自然、人与人共同发展的和谐社会。我们认识到: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要通过变革生产关系,达到促进农村生产力大发展的根本目的,这里面农民居于核心地位,没有农民的发展,就没有农村生产力的真正发展;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则要通过教育、学习引导等手段,奠定以马克思主义为核心的价值体系在人的意识形态领域的统治地位,根本上是使人掌握“批判的武器”,有精神动力与源泉,化为实际行动,通过“❦武器的批判”去投身于构建和谐社会的伟大洪流之中去。

参考文献


热门排行: 教你如何写建议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