缪里尔·斯帕克《驾驶席》中女主人公莉丝的后现代心理解读
摘要:《ภ驾驶席》是一部后现代主义小说,这部小说描写主人ป公莉丝在长期忍受精神上和环境上的压力之后,决定展开一段旅程来摆脱这种压力,企图寻求真正的自我。这部小说运用了后现代主义的描写手法表述了莉丝在不堪承受工作中和生活中的双重压力下,希望通过进行一场死亡之旅来结束生命,这种后现代主义运用了荒诞和后设小说的手法说明了主人公在现实生活中所承受压力之大以及体现了主人公在压抑与痛苦的摧残下,想要得到解脱和结束生命的紊乱的精神状况。
关键词:后现代主义;莉丝;斯帕克
一、后现代主义文本创作中人物的心理特征描述
(一)后现代主义文本内容的分类
1. 荒诞。荒诞是黑色幽默的具体体现形式,在这种黑色幽默的体现下,人们能够看到通过畸形夸张和强颜欢笑的调侃形式,描写当时战争危险和政府高压政策下的人们的恐慌的处境以及绝望伤心的情绪。例如卡夫卡的《变形记》取消了原本完整的故事结构,运▼用片段的描写明确了作者想要表达的荒唐行为,使人们具有深刻的印象和领悟。
2. 颓废。现有的西方国家的青年少女们,被认为是颓废的一代,在他们的现实生活中,生活的压力,学业的压力以及社会风气的影响使得他们正逐渐的颓废堕落下去,他们抽烟、酗酒、吸毒、自残、偷盗、反英雄、反主流的价值观已经深刻的影响了他们的生活现实存在,通过这种书写形式能够让读者反思现有的生活状态。
3. 后设小说叙事。后设小说的叙事形式是作者首先向读者们展示小说的最终的情节体现和结局体现,进而来说明小说中人物的最终体现。但是小说中,人们能够看到的是作者们常常自行说明自己的写作方式、写作结局或者手法,但不出现小说的具体情节,而需要读者们去猜想小说将会出现什么形式的故事。
(二)人物心理特征在后现代文本类型中的体现
后现代小说的类型基本上是通过对于大篇幅的对小说人物和人物本身的具体问题进行的描述,在人物的描述过程中,作者虽然在尽可能的描述人物的具体性格,但是,同样的,作者也在尽可能的逃避主角原型的设定。作者总是提示读者这个小说中的人物是一种文字虚构的人物,在现实之中这种人物不存在并且不能够为人们提供原型。
在这种实际的文本书写的过程中,否定故事主人公的原型创造,否定固定的原文的本体,在这种文本的书写过程中,读者认识到的主人公只设定在小说本身当中而非在现实中能够找到原型或者是一个固定的特指的原型,这种角色的设置牢牢抓住事物的本质又何须在现实中找到应有的固定的原型,很多的后现代主义的小说书写中人物的原型都只是支离破碎的、多重性的本质。
二、《驾驶席》中女主人公莉丝的后现代心理分析
(一)故事情节设定对主人公心理的影响
《驾驶席》发表于1970年,主人公莉丝是一个34岁的老处女,在欧洲南方的一家会计师事务所工作。莉丝常年遭受精神疾病的折磨,情绪很不稳定。某一天,她决定前往那不勒斯度假,但这段旅程其实就是一场其精心策划的死亡旅程。①文章中,首先设定的是主人公的社会背景,莉丝是一个34岁还未婚的女人。在这种情况下,她进行的是高脑力的劳动,这使得莉丝生活在一种高度的精神紧张的状态下。而且这种高度紧张的生活压力并没有家庭和其他的事情能够进行分担,所以莉丝生活在一个没有欢乐,且十分压抑、痛苦的环境中。这种社会背景形成压抑的生活状态使莉丝的心理状态逐渐变得不健康起来。
其次,文章设定了主人公的精神状态。主人公莉丝是一名长期的精神抑郁症患者,她长期处在一个精神抑郁状态之下,这种精神状态再结合着压抑的生活和工作环境,最后迫使莉丝的精神崩溃。精神压力的崩溃使莉丝想要通过一段旅程来结束自己的生命。精神压力的设定说明主人公的旅程和死亡是一种长期的现实和心理压力造成的,是一种对于现有的社会的压力之大的一种反感。作者对于主人公的精神设定说明主人公莉丝的精神世界本就不能够和正常人一样,她内心所看到的世界也同样是与正常人不一样的世界,用以来为后来莉丝的心理变化做出精神方面的铺垫。
(二)莉丝的心理状态变化过程
主角心理设定过程中莉丝的目的简单而直接,就是需要找一个和自己一样的人来进行一种杀人的行动,虽然,读者认为书中目标荒诞并且可笑,但是对于莉丝来说,她就是可行的并且坚定的,于是,莉丝开始了这场死亡的旅程。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莉丝正在寻找她的受害人。在小说中,莉丝“像一头牡鹿在微风中专心的嗅着”。其实,莉丝是在找一个受害者,相对于她来说的受害者。莉丝认为,可以让他死亡的受害者应当是拥有一辆汽车的人,并且莉丝打算就死在这辆汽车上。这时,读者们回想起小说的题目《驾驶席》,认定只要出现了拥有小轿车的人,这个人就会是小说中杀死莉丝的受害者。但是作者却反其道而行,莉丝认为,自己的旅程应当由自己去把握,即使死亡,也要让自己的爱人把自己杀死,并且,是由莉丝带领着自己的爱人去一个最美妙的地方把自己杀死,而非是她被别人带领走向其他的旅程。
(三)莉丝的心理状态变化所反映的后现代特征
有人认为《驾驶席》是一部推理的刑侦小说,有人认为它是一部宗教小说,但无论是什么类型的小说,它的含义却是十分深刻,小说充满了诸多的不确定性,从这种不确定性中,人们又能够发现凶手的存在,作者通过混淆小说的题材来迷惑读者,并且使读者找到适当的嫌疑人。
杀死莉丝的凶手从最开始的第一个人到之后的每一个人,读者们阅读时会发现好像每一个与莉丝接触的人都像是杀害莉丝的凶手,但其实作者在最初和后来都对杀害莉丝的凶手做出了描写,使杀害莉丝的凶手在众多嫌疑人里能够突出出来。莉丝的死亡是一种确定性和不确定性的结合,既有预谋自杀的确定性还有凶手的不确定性。莉丝通过不断的寻找适合的受害者来实现自己的目标。小说的创作手法十分的多元,这就造成读者在分析这个文本的时候会遇到诸多的阻碍。实际上,后现代主义的文本书写是一种意义上的写作本身的问题,而非是形式上的ฅ问题,文本本身就是一种语言的表现。
后现代主义的作品在表面上扑朔迷离,像是杂乱无章,但深究其内在含义,读者们能够发现,其实后现代的文本,更加能够简单的、清晰的说明现实中的问题,并且使问题更加的显著和突出,使读者深思其背后的含义,是后现代文本书写的重要特点。
三、结论
莉丝的内心世界很复杂,她希望得到的自主性和自由是值得读者们去认真思考的。该作者的小说总是从多个层面和多个层次向我们展示了小说中的人物背景和人物设定,通过这种人物背景和设定使人们能够清晰的认识到这个小说想要表达的深层次的含义,并且在这种含义的表达上说明其作者的真实意图。
莉丝的后现代主义思想主要是一种确定性和一种不确定的统一。从表面上看,莉丝的语言和行动存在着明显的不一致,她的这种不一致说明了莉丝的言行始终存在着一定的欺骗的成分,表现了后现代主义的无意义性和不存在感,语言的意义变得没有了实际存在的价值,而莉丝本身的行为也就不具备任何的意义了。但莉丝的行为从深层上来看,是一场已经预谋了的自杀行为,只是莉丝胆怯于实行,所以莉丝寻找受害者希望帮助莉丝了结生命,正因为如此,莉丝的行为和目标又具有一定的目的性和确定性。(作者单位:大连外国语大学)
参考文献:
[2]陈文忠.文学理论.合肥:安徽大学出版社,2002.
[3]茨维坦・托多洛夫.散文诗学.百花文艺出版社.2011
[4]刘象愚,杨恒达,曾艳兵.从现代主义到后现代主义.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
[5]王春宇.《驾驶席》中的文本结构与后现代解读,北方文学,2014(3)
注解:
①穆丽尔・斯帕克.驾驶席・布罗迪小姐.袁凤珠,译.南京:译林出版社,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