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论高职院校教师教学能力发展策略
论文关健词:高职教师;教学能力发展;案例分析
论文摘要:促进高职院校教师教学能力发展是提升高职院校教学质量的重大问题。本文基于建立教师教学能力发展的三级平台的分析,提出要注重教师个人发展。通过在教学中采用案例教学法,注重教师的日常发展与集中发展和建立科学的、客观的教学评价这三方面来提升高职院校教师的教学能力。
一、教师教学能力发展的紧迫性
从日前各高校的学生生源的扩大。师资短缺问题成了各大高校面临的突出的问题,便大量引进青年教师。首先在引进的青年教师中,许多教师由于没有接受过系统教育教学理论培养与教学技能训练,因此一般都会根据自己学生时代接受教育的经历开展教学工作。其次是高职院校里教师的教学任务过于繁重。大部分高职院校的教师,在授课任务繁重的情况下,甚至还身兼数职,如班主任、学生公寓辅导员等职。可想而知,在繁重的工作之下,想要专心提升教学水平,其难度不可谓不大。第三,所教的学生的基础知识比较薄弱,学习的习惯、主动性和积极性都比较差。这对教师在教学中想要充分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让教与学相得益彰、齐头并进,绝对是一个挑战。第四,高职院校教学管理对教师教学水平提高的局限性。众所周知,良好的教学管理对教师教学水平的提高是大有益处的。高职院校总体成立的时间并不长,历史底蕴薄,内涵并不丰厚,有的高职院校是从以前的中专转变过来的,而有的高职院校干脆就是新成立的。当然,还有其他纵多因素制约着高职教师教学水平的发展。
高职院校教师面临的生存环境也不是十分乐观。首先。要面临的是激烈的竞争压力。目前社会就业形势的严峻,对学校的教师冲击非常大。学院要发展,对高学历、高职称的教师需求很大,对在校教师的要求也日益要求严格。其次,高职院校教师,特别是青年教师在优胜劣汰的竞争中,不仅要完成繁重的教学任务,还必须加强自身能力的提高。完成自己学历、职称的提升,逆水行舟,不进则退。所以作为一名青年教师,要想在高职院校中站稳脚跟,首要任务是要站稳讲台。发展自身的教学能力,是每位青年教师的第一要务。因此,本人从以下几方面来分析如何发展教师教学能力的策略。
二、在三级平台下对教师教学发展的要求
建全教师教学能力发展的三级平台,包括院系层面的发展平台,以教研室或课程组等基层组织的发展平台,以及教师个人发展平台。
1、学院或系层面的发展平台,主要指学校制定一系列有利于教师教学发展的政策与措施,营造一种促进教学发展,提升教学质量的教学文化,提供相应的发展经费保障,开拓教师能力发展的各种途径,为教师的教学能力发展提供各种条件。就像本人所在的学院出台的《关于专业技能课程任课教师赴企事业单位挂职进修的规定》、“关于新引进教师参加教学技能培训制度”“学生信息员制度”“青年教师教学大奖赛制度”“教学基层组织制度”等都属于院系两级为促进教师教学能力发展所建立的制度。
2、以教研室或课程组等基层组织的发展平台,主要指以教研室或课程组为单位,组织制定相应的教研计划,如实行集中备课,开展各种类型的观摩课,以及听课评课活动。对青年教师实行传达式、帮、带,师徒结对等活动.营造一种积极向上的.努力提升教学能力的气氛。以教研室或课程组等基层组织的发展平台对教师的教学能力发展的影响最为直接,其作用也最为明显,其营造的氛围对教师的教学能力发展最为有利。
3、教师个人发展平台,主要指教师在学校政策与制度的引领下,基于自己的价值取向、兴趣、业务能力及专业知识等各种因素,积极开展自主的教学研究活动,通过信息反馈等手段,积极查找,改进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时总结经验,扬长避短,不断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和能力。当然,高职教师的发展要与高职人才培养基本特征相致。高职人才培养基本特征是:以培养高等技术应用型和高技能型专门人才为根本任务;以适应社会需要为目标,以培养职业岗位技术技能为主线设计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和培养方案;毕业生应具有基础理论知识适度、技术应用能力强、知识面较宽、素质高等特点;以“应用”为主旨和特征构建课程和教学内容体系;实践教学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的技术应用能力,并在教学计划中占有较大比重。根据上述基本特征可以看出高职教师不仅需要扎实的基础理论知识,还需要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和实际应用能力。所以,建设一支“双师型”教师队伍是提高高职教育教学质量的关键。当然,在教师的个人发展中,如何让自己成为“双师型”教师,其重要性就不言而喻了。
而根据高职人才培养基本特征这一思路出发,探讨如何提升教师教学能力时,就不得不谈到高职教育中的一项重要的教学方法,那就是案例教学法。案例教学法中的案例源于实践,体现实践,以案例教学,可以充分体现“应用”这一高职教学特征。而如何在高职教学中采用这一教学方法,作者认为应该从以下方面着手:
3.1、准备阶段
相对传统教学模式,案例教学是一种以学生为主,教师为辅的动态开放式教学模式。为保证案例教学效果,教师必须事先做好各项准备工作,正所谓“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
3.1.1、制定教学计划
制定一个详细周密的总计☤划是保证案例教学成功实施的前提,其内容应包 ☺括教学案例的总个数、各个案例实施的时间、采取系列讲座还是规定学生必读书目的形式来让学生熟悉基本内容和原理,以及根据性格特点和自愿原则把学生分成不同的讨论小组。
案例即是一个具体事务的记录,就是对一个教育问题和教育决策的再现和描述,就是对一个教育过程及其复杂情景的刻画和分析。在案例教学中案例占中心地位,选择案例时要注意下列几个方面:首先选择的素材要鲜活、生动有趣,易使学生产生共鸣,平素在生活、工作实际中注意收集素材,关注企业技术创新、挖潜改造等关键问题、热点问题。其次选择的素材要典型,从教育与教学的角度选取最佳事例,以起到举一反三、打通思路的作用,切忌罗列事件、堆砌案例。
3.1.3、确定讨论范围
教师找到合适的案例后,就要撰写案例、制定一定的教学目标,根据教学目的要求,确定讨论题目,提出讨论问题。如“案例中的疑难问题是什么?”“哪些信息是至关重要的?”“解决问题的方法有哪些?”“做出决策的标准是什么?”“什么样的决策是最适宜的?”等等。
3.2、讨论阶段
3.2.1、独立思考
将案例发到学生手上后,让学生认真仔细阅读案例并作独立思考,如果时间充裕,还可以适当阅读一些相关的书籍,通过阅读找出案例中的关键问题,并找出对其进行分析的逻辑依据。事实上,这思考的过程就是对案例作分析的过程。因此,教导学生在进行案例分析时,首先要确定案例主题,其次明确案例关键所在,然后选用恰当方法,最后提出分析依据。
3.2.2、课堂讨论"
课堂讨论是案例教学的主要形式,也是整个案例教学过程的中心环节。在这一环节中,教师事先就应全面策划,充当好主持人角色,同时要求学生积极参与、配合。如何操作呢?首先创建良好情境。创造一个宽松和谐的多维互动的教学情境,提倡自由思维的开放、自由提问的开放、自由讨论的开放、自由选择的开放,营造一种没有心理顾虑,充满安全、自由的课堂教学心理氛围,促使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思维。其次引导学生讨论。学生在准备工作结束后,就以小组形式对案例充分讨论,这是案例学习中重要的、不可缺少的一环。课堂讨论是以小组为单位来讨论,可以达到检验学生在个人及小组的分析准备中所做的工作。课堂讨论的实质是独立思想的交流与碰撞,既要保证讨论范围不偏主题,又要避免讨论变成钻牛角尖或转人歧途。在讨论中,学生对案例涉及的每个问题都必须由学生进行分析、解释和讨论,教师则围绕题目中心适时地引导学生,或提示、或发问、或故设疑团、或引起争论,把讨论不断引向深人,并确保偏离案例分析讨论的目的要求。例如:当讨论冷场时,教师应及时启发,活跃学生思维,让学生又进人到角色中;当离题太远时,教师应及时调整、控制节奏,以获得最佳效果。讨论中教师一般不轻易参与讨论与评说,除非学生有此要求,也只能以普通发言者的身份发言,以免让自己的观点左右学生,同时教育学生要尊重他人的发言,不要随意打断。唯有如此,在这样热烈讨论的气氛,才能充分调动起各位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诱导他们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以收到良好的讨论效果。
3.2.3、深人展开讨论
案例讨论中学生会作出一些结论与答案,教师先不急于作出评判,而是把关键性发言引向深人,对关系到案例主题的矛盾意见引发研讨,对趋于一致的意见及时进行综合,对明显偏离主题的意见注意引导,特别强调的是,对有非常独到见解的学生的高质量的分析,教师应给予适时的表扬与肯定,从而得出更多的创造性设想与更深刻精辟的结论。部分案例在学生讨论完毕并形成讨论分析结果后,教师把真实背景资料“抖搂”出来,这会诱发他们探索差异的更大兴趣。
3.2.4、课堂总结
案例讨论完毕,教师就整个讨论情况做出评价,归纳评价学生中有代表性的几种分析意见,并对讨论中涉及的理论问题做讲解,鼓励一些有创意的方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进一步引导其深人思考,对学生的思维能力等方面作简单评价。总之,课堂总结重在激励学生下次高质量地参与讨论,借以改进以后的案例教学,其目的是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3.3、总结阶段
结合案例,对课堂教学的全过程进行归纳、总结;对案例讨论的重点重申,以达到加强记忆的效果;引申案例蕴涵的原理、原则,为理论的升华铺平道路,实现理论与实践的协同提升,并进一步总结出案例给了我们什么启示,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
通过对案例教学的探索与思考,与传统教学法相比较,认为案例教学法在高职教育有它特有的优势:改变传统ϟ教学讲授式教学方式,学生变为教学的主体,能自主学习、探索性学习,通过分析思考,寻找规律,找到最优解决问题的办法,从而提高学生分析问题ถ、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在课堂上不再只是被动地听了,而是作为课堂活动的参与者,这样学生学习兴趣和求知欲得到充分地激发,激励学生发挥主动性和参与性,使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听讲式学习变为探索性学习,从而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课堂上教师是引导者,学生是参与者,课堂上互动气氛浓厚,并且通过小组、大组合作,学生在合作中互相沟通,在沟通中增进合作,从而促使学生加强沟通与合作,增强了团队精神;教学案例为学生提供了各种教学问题的充分的描述,这些问题是他们将来在工作实践中有可能遇到的实际问题,这些案例本身包含了分析问题的不同思路和解决这些问✿题的多种渠道。案例教学让学生看到如何对课堂情境问题进行专业思考,这有利于培养学生创新意识,有助于学生为将来可能会遇到的代表性问题作情感上的准备,让学生产生替代性经验。当学生们将来遇到这类问题的时候,他们肯定是以前已经遇到过并考虑过这些问题了。因此,案例教学无疑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知识应用能力和任务管理能力,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和创新精神的有效途径。
三、注重教师的教学能力的日常发展与集中发展
注重教师的教学能力的日常发展,主要指通过日常的教学活动和日常工作在各个环节和各个方面,来提升教学能力,提高教学质量,从面达到教师在日常工作中自觉地提升自己教学能力的目的。
在促进教师教学能力的日常发展过程中,规范各种教学制度和教学活动是非常必要的。比如建立规范的备课制度,首先要求教师上课要有规范的教案。其次教案的书写或制作要求要规范,一看便明确教学重点,教学难点和采取教学的措施与教学环节。这对于青年教师,特别是刚出道的教师来说,是非常有必要的。在备课的整个过程中,对教师教学能力的提高是大有好处的。
教师教学能力的集中发展,主要指学校通过针对各门课程的特点,教学过程中对教师教学各个评价渠道反馈的信息进行综合分析,发现相同或相近课程的普遍性问题,开展专家讲座,集中培训与培养考核,从而解决这些普遍性问题和共同性问题,从而促进教师教学水平的提升。在实际教学活动中,经常开展的学科带头人的观摩课,让相关专业任课教师通过观摩课学习,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也属于集中发展的一种模式。当然,几乎每个学校都开展的新教师上岗培训,更是教师教学能力集中发展的典型例子了。
四、建立科学、客观的教学评价,以促进教师教学能力的发展
科学、客观的教学评价结果不仅可以对教师进行分层分级,考核奖惩,进行人事管理,更为重要的是通过评价结果的反馈,提供相应的改进措施,促进教师教学能力发展,提高教学质量。
五、总结
当然,教师教学能力的提高还有其他许多的方式和方法,但在当前的教师生存环境中,通过建立建全的教师教学能力发展的全级平台的方式,不仅可以解决在教师教学能力发展中的制度问题,更可以提供制度保障。注重教师的教学能力的日常发展与集中发展,可以规范教师的日常教学行为和集中解决教师教学中突出的问题。通过建立科学、客观的教学评价,以评促建,重在建设,不仅可以检验教师的教学成果.更可以促进教师教学能力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