协同理论下区域经济合作策略探讨

时间:2025-01-13 20:17:26 来源:作文网 作者:管理员

作者简介:马环宇(1993-),男,汉族,山东聊城人,延边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经济学系,研究方向:区域经济学。

摘要:改革开放以后,我国经济步入了一个高速发展的通道之中,经过几十年发展,我国经济规模已经是跃居世界第一,人均GDP超过了6000美元,经济实力相比改革开放之初有了本质的提升。我国过往几十年的经济发展宏观政策是非均衡发展,受益于国家政策支持以及本地区的资源禀赋,在地区经济发展竞争中,一些地区的经济发展迅猛,而另外ศ一些地区发展则相对滞缓,由此带来了区域经济之间的差距。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区域经济发展之间不平衡以及由此所带来的危害越来越凸显,同时地区之间经济发展恶性竞争所带来的危害越是越来越严重,在这种背景之下,协同发展成为了未来我国区域经济合作发展的主旋律。本文综合运用多种研究方法,对于协同理论进行了概述,对于区域经济协同发展的基础理论进行了系统的分析,探讨了区域经济协同发展的重要作用,根据协同理论下区域经济合作的一般原则,探讨了协同理论下区域经济合作策略,以期为我国经济的平衡发展带来有益的理论指导。

关键词:协同理论;区域经济;合作发展;原则;策略

目前我国经济发展已经步入一个新常态,经济增速不断放缓,经济结构调整压力加大,很多地区经济发展下行压力巨大,传统的经济发展模式已经是疲态渐现,这客观上要求地方政府要对于现有的经济发展模式进行的反思,全面而客观的认识当前经济发展模式中存在的问题以及问题形成的深层次原因,克服地方保护主义以及狭隘的竞争理念,基于协同发展的基本理念,加强区域经济之间的合作,充分发挥自身的竞争优势,确定好发展定位,从而带来地区经济发展的协同效应,进一步的推动地区经济的更好更快发展。

一、协同理论概述

协同理论是协同学与公共管理之间的一个交叉领域,协同理论并不是简单的将整体分解为部分之和,而是重点关注整体各个部分之间的协同合作,各个子系统之间的合作协同效应决定了整体系统的走势。从国家层面来说,各个地区就属于各个子系统,这些子系统之间不仅仅是竞争关系,同时还有合作关系,如果能够做好各个地区之间的协同,将会有助于协同效应的发挥,有力的促进地区经济的健康发展。协同理论下各个区域经济体之间关系是平等的,区域经济体之间的协同不是依靠权威来进行合作,而是相关主体之间进行平等协商,强调区域经济主体之间地位是平等的,区域经济体之间是伙伴关系而不是从属关系,在增进整体利益这一大目标之下,各个经济体之间的做到优势互补,共同进步。协同理论对于我国既有的区域经济发展模式来说是一个颠覆,在市场经济改革的进程中,为了充分激发地区经济发展的积极性,我国采取了区域竞争的经济发展主导模式,同时在政府绩效考核方面,明确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绩效考核模式,这种地区经济发展模式极大的推动了区域经济发展。但是也随之产生了过度竞争、同质化竞争、产能严重过剩、地方保护主义等一系列的问题,这些问题对于地区经济发展的潜力以及质量都带来了很大的ด损害,协同理论对于解决上述这些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协同理论下的区域经济发展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内涵:首先就是构建一个区域经济主体之间优势互补、合作发展、分工合理的协同机制,确保各个地区经济优势能够得到充分发挥;其次就是形成一个统一的大市场,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在各种要素资源自由流动方面的重要作用,保障要素资源的自由流动,实现资源配置效率的提升;再次就是确保不同地区之间经济发展水平差距能够控制在一定范围之内,公共产品的供给要兼顾地区公平,避免地区之间落差太大;再次就是形成市场经济导向下的经济技术合作机制,建立起来不同地区之间全面合作发展新格局;最后就是要保证地区之间的国土资源开发、利用、保护等能够实现统筹协调,各个地区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实现协调发展。协同理论下区域经济合作需要形成四种机制,一是市场机制,促进市场要素突破区域行政壁垒,能够做到自由流动,实现产业转移;二是合作机制,即各个区域之间要开展全方位的合作,在技术、人才、产业等方面加强合作,实现共同发展;三是互助机制,即发达地区要加强对于落后地区支援,帮助落后地区迎头赶上;四是扶持机制,即根据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基本要求,国家加大对于落后地区各种扶持,为落后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更多保障。

二、区域经济协同发展基础理论

1.区域分工理论

区域分工理论有很多,亚当・斯密、大卫・李嘉图、克鲁格曼等都提出过比较具有典型意义的区域分工理论,分工理论成为了国际贸易分工以及国际经济合作领域的基础理论。区域分工理论认为,通过分工可以较好提升劳动生产率,一个地区主需要专注于相对生产率较高的产业或者产业环节即可,可以说专业化分工不仅仅可以有效地提升本地区的生产效率以及改善生产效益,同时还可以提升整体效率的提升。国际区域分工的客观基础在于技术、制度、规模经济经济等方面的不完全流动,国际分工同样适用于区域内的分工,区域内部要加强分合作,从而集聚区域经济发展内生力量。区域经济之所以要进行合作,很大原因就是地区之间因为要素资源的差异性以及各种要素资源流动存在限制,这就客观造成了不同地区在某些产业生产效率方面的高低不同,这些地区之间就可以通过合作,实现优势互补,从而最终带来整体生产效率的提升。

2.比较优势理论

比较优势理论可以分为相对比较优势理论以及绝对比较优势理论,相对比较优势理论是指,绝对优势比较理论是基于亚当・斯密的区域分工理论形成的,而相对比较理论是基于大卫・李嘉图区域分工理论形成的,他认为不同地区在某种产品生产中存在生产成本方°面的差异性,这种差异性是区域贸易合作的基础。这一理论在区域经济协作发展领域的具体运用是指区域各个地区经济合作要充分发挥自身的比较优势,从而实现互补效应,带动区域整体经济实力增强。比较优势理论对于区域经济协同合作来说实质上是指明了一个基本发展方向,即区域经济合作中注意自身比较优势的发挥,规避经济合作发展中自身的劣势。 3.要素禀赋理论

要素禀赋论是区域经济合作的基础理论之一,这一理论是瑞典经济学家赫克歇尔以及和俄林两位经济学家提出来的,该理论认为一国贸易结构基本上是由其所拥有的要素禀赋所决定,根据该理论一国应大力发展在国际贸易中处于比较优势的产品,而进口那些自身在国际贸易中处于相对劣势的产品,从而实现产品的余缺互补。要素禀赋理论在区域经济合作领域的具体运用就是指地区要充分发挥自身的要素禀赋优势,其实质就是扬长避短,各个地区客观上存在各种要素禀赋,这种禀赋可能会交通位置,也可能是自然资源,也有可能是技术资源、人力资源等等,不同地区的要素禀赋存在客观差异性,这种差异性给区域之间的经济合作提供可能性。这就要求区域经济合作中,地区政府需要积极寻找或者创造要素禀赋,同时加强与其它地区之间的合作,将自身的要素禀赋优势充分发挥出来,这样才能实现自身更好的发展。

三、区域经济协同发展的重要作用

1.统筹地区发展需要

区域经济协同发展是统筹地区发展的必然需要,当前我国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差异已经到了一个非常惊人地步,一方面是发达地区经济已经步入了中等发达国家阶段,另外一方面则是很多地区依然比较落后,属于相对贫困地区。地区之间发展的巨大差异客观上要求我国要将统筹地区发展作为当前以及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的发展领域的一个重要课题,通过统筹地区发展来解决好地区发展不平衡所带来的一系列负面问题。统筹地区发展无论是对于相对落后地区,还是对于相对发达地区都有很多利好,对于发达地区俩说,随着经济发展潜力萎缩,亟需开拓新的发展领域,寻求新的经济增长点,而相对落后地区还有很大的发展潜力,对于相对落后地区则是需要通过合作发展来迎头赶上,二者之间在发展层面具有很多的契合点。根据小平同志提出的发达地区要帮助落后地区的这一构想,发达地区需要承担起来历史赋予自己的社会职责,落后地区需要抓住发达地区产业转移机遇,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加强与发达地区的合作,从而在经济发展方面做到迎头赶上,统筹好地区的平衡发展。

2.利于发挥协同效应

区域经济协同发展利于发挥协同效应,协同效应是区域经济协协同发展的最主要目的之一,区域经济协同发展所带来的协同效应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就是规模经济,规模经济本身有外部经济以及内部经济两种,所谓的内部经济是指区域经济协同发展所带来市场扩大,可以让市场经济主体进一步的提升企业规模,企业规模扩大进而带来产品边际成本的下降,企业可以获得更多的收益以及发展空间。外部经济方面就是不同企业聚集所带来的集群效应,产品聚集可以有效降低企业的生产组织成本,从容带来更多的收益。其次就是减少恶性竞争所带来的各种内耗,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统筹协调了不同地区之间的产业定位,产业之间可以形成一个更加合理的区域布局体系,不同地区之间的产业可以更好的进行 ヅ搭配,解决好恶性竞争所带来产业发展潜力受损。最后就是区域经济发展的协同效应还表现为的人才、资本等要素自由流动所带来的资源配置效率提升,举例而言,资本本身具有逐利性,市场引导资源流动,资源配置效率得到大幅度改善,同时这些要素流动成本的下降也会带来更多的收益。

3.适应经济发展新趋势

区域经济的协同发展是当前经济发展新趋势的必然要求,从国际经济发展的趋势来看,区域经济合作与发展是地区经济发展的普遍现象,区域经济一体化的趋势越来越明显,世界主要经济体系之间都形成了多层次、全方位的合作关系。具体到一个国家内部来说,区域经济合作发展同样是越来越明显,在当前统筹区域经济大战略背景之下,主要区域经济之间的合作越来越深入,长三角、珠三角、京웃津冀等区域经济体内部以及之间的合作更加紧密以及全面。从新经济的发展趋势来看,区域经济发展正在从封闭走向开放,从孤立走向合作,这客观上要求区域经济发展要打破自我为中心的狭隘理念,积极迎合新经济发展要求,打破地区之间封锁以及隔离,彻底打破单打独斗的格局,扬长避短、互补合作,为经济的发展注入更多的正能量。可以说在经济发展合作区趋势越来越明显的情况下,只有那些积极拥抱合作地区在能够地区经济竞争中抢占更多的先机,否则固步自封、闭关锁国、排斥合作,将自己与其它地区隔离开来,这种做法将会持久的伤害的地区经济的发展潜力。

四、协同理论下区域经济合作原则

1.优势互补原则

协同理论下区域经济合作发展需要坚持优势互补的原则,优势互补是区域经济合作协同效应充分发挥的基础,我国当前区域经济发展中最大的问题就是缺少合作,各个地区都立足本地区的“一亩三分地”来进行经济发展规划,缺少从更高层次、更广区域对于本地区经济发展的审视,其结果就是导致了产业重叠、恶性竞争,极大的透支了地区经济发展的潜力。从这一角度来说,区域经济合作中必须要注意发挥自身的比较优势,将自己的优势进一步凸显,从而构筑地区经济核心竞争力,实现经济发展的更加稳定。无论是哪个层面,哪种形式的合作,都是一种利益驱使下的自愿参与行为,合作参与者在合作中处于平等地位,平等地享有权利,承担义务,并分享合作带来的利益。合作参优势互补要求区域经济合作中应注意选择合作对象以及注意凸显自身的优势,那些与本地区没有太多互补优势的地区则不宜成为合作独享,否则只能是徒增内耗,而无益于经济双方之间发挥协同优势。举例而言,如果一个地区在高端制造业方面具有突出的优势,而另外一个地区在高端制造配套产业方面有产业聚集优势,则二者之间进行深度合作,则会形成一个共赢的局面。反之如果两个地区产业结构性重合,那么二者之间的经济合作就没有太多的腾挪空间,产业竞争效应大于合作效应。总之,区域经济合作需要地区发挥比较优势,注意各自优势之间的互补性,互相利用对方的优势来弥补自身的不足,从而实现合作共赢。

2.循序渐进原则

循序渐进是协同理论下区域经济合作的基本原则之一,循序渐进要求地区政府在区域经济合作中需要意识到这一项工作的长期性以及复杂性,做好长期努力的准备,采取稳扎稳打、步步为营、小步快跑的经济合作发展思路。克服急于求成的发展理念,毕竟这一工作涉及到太多的内容,如果不能循序渐渐统筹安排好各项工作,很容易就会导致合作的失败,从区域经济合作实践成功案例来看,无一不是经历了十几年甚至是几十年的发展,这充分说明了区域经济合作不能够操之过急。还有就是区域经济合作意味着对于的经济发展模式的一个调整以及冲击,这意味着现有的经济秩序以及格局会被一定程度打破,在此过程中会遭遇很多的阻力,而要化解这些阻力,同时最大限度减少经济合作新模式建立所带来震荡以及冲击,充分考虑到地区经济的发展的可承受力,循序渐渐无疑是最好的选择,通过循序渐渐,春风化雨将各种阻力以及冲击进行化解以及减弱,从而为区域经济合作提供较好的保证。在循序推进的区域经济合作发展中,需要做好全面调研分析以及合作评估,量力而行,在试点的基础之上,全面的推进,力争实现确保区域经济合作能够更加稳定有序的推进。 3.集中分散原则

集中分散原则要求区域经济合作发展不能将有限的资源集中在个别地区,也不能将有限的资源平均到各个区域,而是应根据区域经济合作发展总体要求和规划适度将有限的资源投放到各个区域,从而推动这些地区相对平衡的发展,并通过发挥经济辐射作用来以点带面拉动更多地区经济发展,实现区域经济合作发展目的。目前我国区域经济合作中陷入了一个区、发展误区,片面的认为区域经济合作就是经济相对发达的地区将部分资源转入到相对落后的地区,区域经济发展更多的是强帮弱而不是强强联合,这种错误观念大大限制了区域经济合作的范畴以及功能发挥。区域经济合作中集中分散原则要求某一产业在某一地区相对集中,不同产业在不同地区相对分散,集中分散的依据就是的区域经济合作发展规划,集中分散要注意一个度的把握。集中分散度的把握要求区域经济发展规划中要根据区域经济合作的情况进行动态调整,而调整的主导力量应该是市场而不是政府,政府在各种经济发展资源的集中分散方面,需要更多的是宏观层面的指导,而不会微观层面的直接干预,是政策层面的引导,而不是流动层面的直接左右。

五、协同理论下区域经济合作策略

1.完善区域经济协同发展规划

区域经济协同发展的复杂性、系统性意味着做好此项工作必须要完善区域经济协同发展规划,做到区域经济合作工作的规划线先行,通过制定完善科学的发展规划来指导区域经济合作发展,确保此项工作的规范性。区域经济合作发展规划方面应立足当前、着眼长远,围绕这一工作的基本目标来制定完善的经济发展规划,一个完善的区域经济协同发展规划应具有权威性、前瞻性、操作性、全面性等特点,权威性是指规划一旦的制定,就要充分体现出来规划约束力,区域经济合作发展应最大限度按照规划推进,不能规划是一套,而实际操又是另外一套,这样很容易将规划架空,丧失区域经济合作的信任基础。前瞻性是指规划设计要适度超前,经济发展规划只有具有一定的预见性以及前瞻性,才能够保证地区经济发展的方向正确。操作性是指区域经济合作规划不能仅仅就是高大上,还需要提供具有可操作性的实际措施,这样才能够保证规划落地。全面性是指区域经济合作需要尽量面面俱到,举例而言,市场建设环节需要兼顾资本市场、劳动力市场、信息市场等等。未来最大限度的确保区域经济协同发展规划的正确性,需要投入大量的时间以及精力来进行规划制定调研,对于区域经济合作进行预测,为规划的正确制定提供大量详实的资料。

2.促进各类要素资源自由流动

协同理论下区域经济合作的核心内容就是要构建一个完善的统一市场,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在各种要素资源流动方面主导作用,实现各类要素资源在不同区域内的自由流动。从区域经济合作协同效应的发挥来看,要素资源的自由流动非常关键,没有要素资源的顺利流动,往往也就没有协同效应。因此协同理论下的区域经济合作要求地区政府需要彻底打破地方保护注意狭隘意识,打破地区和自建条块而分割的管理机制,打破各种资源要素流动壁垒,营造出来一个公平有序市场秩序,让各市场主体都能够在市场机制引导下公平竞争。从世界上主要经济合作组织来看,构建统一的大市场,各类资源要素的自由流动是这些经济合作组织成功的法宝之一,例如欧盟、北美等等,这些区域经济合作中无一例外的都将统一市场建设作为重点,而实践也证明,统一市场建设所带来的要素资源自由流动充分的实现了区域经济合作的目的。要素自由流动是资源高效配置的基础,反之如果资源要素流动受阻,则意味着要素资源无法达到一个最优的配置状态,从而损害到经济发展质量以及速度。针对我国目前区域经济合作中存在的各种地方保护主义以及部门利益的瓶颈,需要地方政府着眼长远、下定决心加以破除,从而实现各类要素资源自由流动,带来区域经济合作效果的提升。

3.建立产业协调发展机制

协同理论下区域经济合作发展的关键内容之一就是产业的协调发展,区域经济合作发展中需要构建产业协调发展机制,解决好地区之间产业定位重复以及由此带来的低水平竞争问题的。在产业协调发展机制这一方面,需要地区之间成立级别相对较高、地位保持中立产业协调发展机构,由该机构利用SWOT分析,借助于这一分析工具来分析各个地区产业发展规划,避免出现产业重叠的情况,确保各个地区都大力发展本地区的相对优势产业,评估好各个地区具体产业的发展潜力、面临威胁等内容,进行制定相应的协调发展机制,对于那些竞争力不强、与整个地区经济发展规划不符的落后产业进行及时的调整,对于那些虽然目前看来比较弱小,但是产业发展前景良好的产业,则要给与大力支持。对不同地区之间的产业冲突则要进行有效的调节,从整个国家和地区层面来进行不同地区产业冲突的化解,产业协调发展实质上就是不同地区之间的一个利益分配,这也是产业协调组织最重要的工作内容。只有设置专门的产业协调机构,建立完善的协调机制,这样才能够平衡好地区之间经济合作中的产业冲突,实现地区之间的深层次合作以及发展。

4.政府加强协同发展扶持

发展扶持是协同理论下区域经济合作发展的重要一环,区域之间的经济合作发展需要国家层面出台顶层设计,给予政策、资金等方面的扶持,这样才能够更好的去推动地区经济协同发展,举例而言,我国京津冀经济圈的建设,国家层面就给与了很多产业政策、财税资金等方面的支持,较好的解决了不同城市之间的利益冲突以及合作阻力,反之如果没有国家层面的协调扶持则往往意味着个地区之间为了自身利益的最大化而做出来有损区域合作的行为。另外区域经济合作扶持好包括对于相对落后的地区的扶持,这种扶持主要表现为政府在社会再分配中的作用发挥,对于落后地区需要政府给与更多的财税支持,举例而言,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向那些相对落后的、基础设施不完善的地区给予一定的帮助,通过加大这些落后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力度,为地区的招商引资活动提供良好的硬件条件,硬件条件的完善加上软件条件的完善能够进一步的提升落后地区与其它地区经济合作能力,改变合作中更加被动的地位。同时还要在区域经济合作中给予相对落后的一方智力支持,将那些具有促进落后地区经济发展能力、经验的干部队伍派到这些地区去,从而帮助这些地区更加积极主动去与其它地区开展经济合作,实现经济的更好发展,确保合作层次、合作水平的快速提升。 5.重构政府绩效评价体系

区域经济合作发展的主体是政府,可以说政府在区域经济合作发展中发挥着在主导作用,政府是否能够在合作发展中准确厘定自身的定位,合理发挥自身职能将会直接决定区域经济合作的质量。为了确保区域经济合作发展中政府能够较好的承担起来自身的职责,发挥好自身的职能,有必要重新构建政府绩效评价体系,利用好政府绩效评价这一手段来有效的推进区域经济合作发展的发展。政府绩效考核评价指标体系的改进方面,将区域经济合作发展方面的指标纳入其中,考核政府在区域经济合作方面各项措施的有效性,评价各种要素之源流动壁垒情况、评价地方保护注意情况、评价产业协调机制等等。根据评价结果来搭配相应的奖惩措施,迫使一些地方政府管理者抛弃各种的错误的发展理念以及行政行为,强化政府在行政管理、公共服务等方面朝着区域经济合作发展要求方面不断靠拢,从而推动区域经济合作更好的发展。在政府绩效评价体系的重构方面,依据区域经济协同发展的具体内容,确保指标体系的全面性以及有效性,实现评价体系有效性的提升。

结束语

在我国经济转型步入新阶段,经济发展步入新常态的时代背景之下,区域经济协同发展是未来我国区域之间和谐发展、构建公平社会必然要求,同时区域经济协同发展也是我国未来经济持续稳定发展的基础所在。这客观上要求我国各级地方政府要充分意识到区域经济协同发展的必要性以及重要性,突破既定思维禁锢,在认识到自身发展优势的前提下,积极寻求合作发展对象,通过抱团发展、合作发展来增强自身的发展实力以及潜力,推动地区经济的更好更快发展。同时区域经济合作发展中需要引入合作发展诊断手段,来对于现有的区域经济合作发展现状进行一个全面的审视,从而正确把握区域经济协同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以及问题产生的具体原因,对于这些问题既不回避,也不夸大,而是围绕这些问题,采取有效的措施来加以完善,破除区域经济合租发展中的问题以及阻碍。依据协同理论的基本内涵,在区域经济协同发展方面,需要通过在规划、市场、扶持等方面做到齐头并进,进而最大限度推动区域经济合作发展稳步前进。鉴于区域经济合作发展这一工作的复杂性以及艰巨性,需要去区域经济合作发展中去积极主动的去借鉴其它地区经济协同发展方面的成功经验,将这些经验做到为我所用,进而确保能够不断提升区域经济合作发展策略的饿实效性以及适用性。


热门排行: 教你如何写建议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