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管理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探讨
旅游管理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探讨 旅游管理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探讨 旅游管理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探讨
摘要:旅游管理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应以培养职业素质、职业能力、职业技能为目标,以校内模拟实验室为基础,以学研合作办学为重点,与职业资格证书考试相结合,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这是现代旅游业的发展对旅游人才培养提出的新要求。
关键词:旅游管理;应用型人才;高职
所谓人才培养模式,是指在一定的教育思想指导下,对人才培养目标、内容、培养方案、培养规格、学制及教学过程等诸要素的组合。因此,人才培养模式的建立,就是要根据不同情况对以上诸因素进行优化设计组合,寻求一个较理想的符合实际情况的人才培养模式。
随着社会对高等职业教育的需求不断增长,人才培养开始从学历本位到能力本位的战略性转变,推动着高等职业院校从教育理念、发展战略、学院定位、人才培养目标、培养规格、课程体系、教学内容以及教学方法和手段等方面,重新审视高等职业学校的人才培养模式。中国的目标是要在2020年成为世界旅游强国,旅游行业人才的需求将日益旺盛。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离不开旅游人才的培养,而旅游人才的培养主要靠旅游教育。旅游业属第三产业,具有服务属性、实践性较强的特点,强调知识的有用性,旅游企业对就业人员的需求除要求掌握必要的理论知识外,更多的是具备实践的能力和经验,因此,旅游管理专业应建立起以培养职业素质、职业能力、职业技能为目标,以校内模拟实验室为基础、产学研合作办学为重点,与职业资格证书考试相结合的高等职业教育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一、以“素质、能力、技能”培养为目标,构建“三段递进式”课程体系
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应以素质、技能、能力的培养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基础理论以“必需、够用”为度,不追求系统性,专业课程教学ฐ加强针对性和实用性,强调职业技能培养,将相关理论课程融入实践课程,并按技能要求形成模块化组合,逐步构建“素质、能力、技能”三段递进式课程体系。第一学年开设的课程主要是培养学生的基本素质、基本能力和基本技能,第二学年开设的课程目的在于打造学生的专业素质、专业能力及专业技能,第三学年开设的课程重在强化学生的职业素质、职业能力和职业技能,通过毕业实习、毕业论文及毕业答辩等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通过三年♀的培养,旅游酒店管理专业学生的从业综合能力和导游及酒店管理实务技能得以提升。
二、优化实践教学,充分利用旅游与酒店模拟实验室和稳定的校内外实习和实训基地,着重培养应用性人才
突出专业特点,强化实践教学环节
旅游管理专业的特点是实践性强,教学环节中应加强实践教学。鸡西大学在突出实践教学环节方面进行了大胆尝试,实行“新三学期”的政策。第一个实践学期主要用于“思政课”社会实践及专业的认识实习,对所学专业有初步认识,充分领会作为旅游管理专业人才需要掌握的知识和需具备的能力,为学生今后的学习确立明确的目标和努力方向。第二个实践学期主要用于专业见习与调研;第三个学生实践学期主要用于专业实践及岗位实习,实践学期共计18个月,能够使本专业的学生提前参加到实际的工作环境中去,提前了解并熟悉旅游酒店岗位所需的业务知识,유使学生的学习更具目的性和实用性。同时,在每学期的授课中,加入实践内容,使理论与实务并举,强化实践教学。
校内全仿真模拟实验室是培养学生实践动手能力的基础
旅游管理专业人才除具备基础理论知识外,还应具备应用能力,特别是实践酒店服务技能、导游讲解能力、旅行社管理能力和旅游企业软件使用能力。实验室可以为这些能力和技能的培养提供空间和条件,也只有经过实验室的初步培训,学生将来才能更好地适应具体岗位。
校内、外实践基地是培养、提高学生职业能力的主要途径
职业能力培养不只是操作技能或者动手能力的培养,也包括知识的应用、技能的掌握、经验的积累、职业意识、习惯态度的养成与职业创新等。同时,旅游职业教育培养的人才就业上岗后的服务和管理行为大多是相互联系的群体活动,因此必须十分注意对学生合作能力、公关能力、协调能力、心理承受能力的培养。校内外实践基地是学科建设,人才培养的重要基础。旅游管理专业应充分挖掘资源,创造条件,保证学生在校期间利用课余时间参与旅游企业活动、培养职业能力,保证学生能够有大段的时间在旅游企业顶岗实习,充分地适应旅游企业工作环境,提高职业能力。
三、产学研结合,实施校企合作办学,实现以旅游企业岗位需求为出发点、以满足旅游行业需要为目标的教学体系
产学研结合,可以实现学校与企业的“双赢”目标。对学校来说,通过产学研结合,制定了既符合人才培养目标,又满足社会、企业人才需求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推动了教学改革的深入开展;通过合作教育,学生能力和素质得到提高,学生对行业和社会进行零距离接触,专业意识不断增强,专业技能和就业能力得到锻炼和提高;师资队伍建设也得到加强,培养了一批双师型教师;社会资源得到充分利用,降低了教学成本。对企业而言,无须付出前期培训费用,即可获得高质量、高素质的一线人员,提高了企业声誉;降低了用人风险和人工费用,提高了竞争能力和企业效益?鸦缓解了旅游旺季员工紧缺的压力。旅游管理专业应坚持以服务行业为宗旨,以学生就业为导向,主动适应地方蓬勃发展的旅游业对人才的迫切需要,加大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力度,与旅游企业紧密联系,实行校企合作办学,建立产学研结合的教育机制。
共建校外实训基地,为校企合作提供平台
为此,学校一方面选派学生和教师到旅游企业参加工作实习,了解企业运行动态,更新师生บ的知识,提高师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另一方面从社会广泛邀请相关专业的ต教师到学院任教,包括邀请旅游界的专家、企业家到学院举办学术讲座。实训基地对旅游专业人才的培养起着关键的作用,可以给学生提供真实的锻炼学习场所,把课堂传授间接知识为主的教育环境与直接获取实际经验和能力为主的就业环境有机结合起来。学校与合作教育企业建立了相对稳定的契约合作关系,形成互惠互利、优势互补、共同发展的动力机制。
建立教师专职服务机制
教师专职服务是指安排相应对口方向教师或带队老师在实训基地挂职,参与实习基地工作,承担实习基地相应课题研究,并负责实训学生的管理监督和实训成绩的鉴定。
成立有社会行业、职业领域中具有代表性和权威性的成员参与的教学指导委员会
该会是对教学工作进行研究、咨询、指导和服务的专家组织,对教学建设、教学改革、教学管理、教学研究与质量控制等方面提出建议和意见,为专业的建设发展决策提供科学分析和指导。
建立并完善产学研教育激励机制
首先,充分调动广大教师的科研积极性,尽量提供较好的科研工作条件和政策,营造良好的产学研合作氛围,为他们施展才华建造平台;其次,对表现突出的校外实训基地和指导教师给予表彰,旨在形成企业主动参与产学研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