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西尼艺术歌曲风格浅析

时间:2024-09-20 06:50:44 来源:作文网 作者:管理员

罗西尼,意大利19世纪浪漫主义时期代表人物。一生创作了30多部歌剧,其中《塞维利亚的理发师》最具影响力,被称为意大利歌剧最优秀的作品之一。除歌剧以外罗西尼其他题材作品最著名的就是声乐作品集《音¿乐晚会》。笔者选取了其中一首风格另类的小咏叹调《阿尔卑斯山的牧羊女》,从音乐形式、艺术风格、曲式分析、演唱研究等角度对该作品进行简单探讨。

【关键词】罗西尼;小咏叹调;约德尔风格;《音乐晚会》

19世纪上半叶,罗西尼的最后一部歌剧《威廉・退尔》在法国上演,它将意大利风格与法国歌剧完美结合,收获了巨大的成功,对欧洲歌剧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1830年7月,法国建立新的七月王朝,他搬回了博洛尼亚静养,罗西尼的大部分艺术歌曲都是在这个时期完成的。艺术歌曲,由音乐和诗歌结合来表现艺术的一种体裁。有非常强的表现力和欣赏性。相比歌剧,大家对罗西尼的艺术歌曲相知甚少。他的艺术歌曲旋律流畅、明亮非常适用于音乐会曲目。意大利艺术歌曲不同于法国艺术歌曲芳香淡雅、如梦如幻,它热情奔放、风格多样。罗西尼所选取的诗歌从句式、段落、和韵律上都精心设计过,学者们在演唱前一定要对语言下功夫,要求做到语言准确,音律优美。罗西尼的艺术歌曲创作主อ要分为ห早期创作、19世纪30、40年代和19世纪50、60年代三个时期。其中1830-1835年,罗西尼创作了10几首意大利艺术歌曲,全部被收入到《音乐晚会》作品集中,这是除了歌剧以外,他最早出版的声乐作品,也是最为著名的艺术歌曲集。

《音乐晚会》(Serate musicali),分为两部分:8首小咏叹调和4首二重唱。小咏叹调(arietta),区别于技巧高超的大型咏叹调,它篇幅短小、音乐特征形式多样。8首小咏叹调分别是:《诺言》《谴责》《启程》《狂欢》《邀请》《阿尔卑斯山的牧羊女》《乘贡多拉游玩》《舞曲》。罗西尼这八首歌曲的诗词部分均由意大利著名的诗人兼剧作家所完成。前三首曲目,罗西尼选自比埃德罗・麦塔斯塔修的诗词。他被称为“维也纳宫廷诗人”,他的诗作结构简洁、情感真实,与罗西尼旋律明快细腻的情感表现相得益彰。后五首由卡尔罗・佩波利的诗歌谱写而成,曾为贝里尼著名歌剧《清教徒》创作剧本。他的诗词热情奔放,充满感染力。歌曲集中的作品虽都没有直接的联系,但歌曲的情绪风格变化对比十分鲜明,整部作品引人入胜,之后弗兰茨・李斯特还将其改编成《音乐晚会》钢琴曲,布里顿改编成管弦乐曲,作曲家们以多元的形式将罗西尼的艺术风格流传下来。罗西尼生平幽默,大度,时刻充满活力,许多人认为《音乐晚会》也是罗西尼艺术风格的真实写照。罗西尼的艺术歌曲不同于贝里尼的抒情性,他非常喜欢采用舞曲风格的体裁形式,具有浓烈的民族地方特色,例如《邀请》起源西班牙波莱罗舞曲、《舞曲》起源意大利民间舞曲“塔兰泰拉”,而《阿尔卑斯山的牧羊女》起源于阿尔卑山著名的“约尔德唱法”,是其中唱法和风格最具特色的。

《阿尔卑斯山的牧羊女》选自佩波利的诗作,佩波利阅历丰富、性格豪放,其极具个性的诗作与罗西尼的风格不谋而合,勾起了罗西尼音乐深处的不羁与自由。阿尔卑斯山是欧洲最大的山脉,覆盖了多个国家,位于意大利、法国和瑞士的交界处。罗西尼将意大利民族风格与瑞士特殊的音乐元素结合,使这首曲子更加生动、个性。“牧羊女”的故事发生在阿尔卑斯山南部,诗人佩波利曾在这里驻足,远处连绵的雪山、成群的羊群、开满美丽鲜花的牧场,清晨,美丽活泼的牧羊女提着竹蓝,悠然自得的在牧场里采着鲜花,牧羊女时不时的吆喝着羊群“啊呜~啊呜~”。

为了表现牧羊少女可爱活泼的形象,罗西尼采用了欢快的小快板(Allegro),曲调则应用了极具奥地利地方特色的蒂罗尔式曲调。该曲为方整的A+B结构。前奏16小节,力度由f到sf到ff最后到pp。前7小节钢琴伴奏采用左手八度低音加柱式和弦,右手以大小跳音程为主作为本曲的音乐发展动机。后半部分由跳跃的八度三连音进入到连续的下行级进,以高八度的三连音接四度大跳干净结尾。类似大圆舞曲风格。

前奏部分空出两拍的休止,这时演唱者应从容的吸好气再开始,声乐部分进入后,钢琴伴奏仍沿用引子的动机,应用分解琶音柱式和弦。歌曲的a段采用方整型的8+8结构,歌唱旋律与伴奏相同。第一句进入时“先连后断”,注意连续四个跳音要做到轻盈,可适当加些胸腔演唱⚥,但不要过重,要唱的灵巧干净。注意语言发音中清、浊音的变化。长音值上面都标记了重音记号,特别是每个乐段最后一个二分音符,它虽处于弱拍,但为了凸显真假声的对比,加上了重音记号。在演唱时,要特别注意两个同音的音准,第二个音用气息支持。这是一种典型的约德尔唱法,简单来说是一种快速从胸声进行到头声转换的大跨度音阶,后面我们还会提到。这里的八度大跳演唱者注意速度要稳,过渡的要自然。它将生活在牧场朴实活泼的牧羊女的音乐形象刻画了出来。约德尔在演唱时通常只用牛铃伴奏,因此罗西尼在伴奏声部采用大量“X0 X X”的节奏,把牛铃声模仿的惟妙惟肖。罗西尼的艺术歌曲不同于其他作曲家的严肃、深沉,ล在演唱时应根据描绘的人物性格进行演唱,在唱这一段时应该面带微笑,表情自信,表现人物的调皮可爱。

b段前8小节采用了“连德勒舞曲”,起源于奥地利阿尔卑斯,是一种有民族特色的舞曲,要注意唱好歌词的强弱及连音、跳音,表现出圆舞曲的音乐风格。这一段的歌词和伴奏织体与A段一样,采用主、属和弦交替进行,还加入了重属和弦。但该段和声和调性发生了变化,由第一段的C大调转到A大调与其同主音a小调,好像在展示牧羊少女的另一面,增添了许多浪漫色彩。在演唱时,需注意小二度、减四度音程的音准,掌握好调性。不但要注意旋律横向变化,还要掌握好与伴奏声部的纵向结合。紧接着又回到约德尔风格,这11小节采用约德尔最具代表的“啊、呜、欧、哟……”等拟声词,这里的“啊呜”可以理解为牧羊女在临近黄昏时,在牧场里驱赶呼唤她的羊群,也可以理解为牧羊女提着装满鲜花水果的篮子,在山头上望着远方发出随性的呐喊,或许是在召唤她的爱人,等待属于她的美好故事……

间奏部分再现前奏,进入到B段,B段与A段结构、伴奏织体一致,只是强弱略有不同,歌词从A段刻画场景的轻松活泼氛围升华到抒情性,写出了牧羊女内心的感悟与憧憬。“来吧啊远方客人,牧羊女在这里,但那心中的花儿只献给她的唯一”,歌词体现了牧羊女活泼外表下内心对爱情的渴望,使听者的内心刻画出一个纯洁朴实的牧羊少女形象。“啊呜”这里的强音装饰音要唱的清晰、准确,后两句音阶式跳音唱的弱一点、灵巧一点。这里要注意Sf、PP和f的转换。

由于这首艺术歌曲是由诗歌谱曲而成,我们在演唱中不但要注意结构、节奏、调性等因素,还需了解意大利语言的规律,了解音调顿挫,分析诗句间的关系,使歌唱与诗歌结合的更好。通过以上对《阿尔卑斯山的牧羊女》的分析,我们感受到欧洲不同民族文化的精彩碰撞,了解到罗西尼艺术歌曲风格的多样性,他把每一个乐思和自己的个性都融入了他的音符,也深刻的体会到罗西尼对生活的感悟以及他一生对艺术创作所倾注的热情。

参考文献:

[1] 贾涛.《罗西尼艺术歌曲选》[M].北京:中央音乐学院出版社,2008.4.

[2] 楚小利.《罗西尼、贝里尼、多尼采蒂时期的音乐风格及其影响》.硕士论文,2008.4


热门排行: 教你如何写建议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