浪漫主义钢琴作品中的理性表现
19世纪初,在浪漫主义文学的影响下,浪漫主义音乐也逐渐兴起,很多音乐家都在创作中强调自我感受,将个人情感的极致抒发作为创作的根本目的,从而使作品呈现出了热情、神秘和奇异的艺术风格。从表面上来看,这是一种和古典主义音乐形成鲜明对比的风格变化。然而,从本质上来说,其却是一种理性发展的结果。其实,自文艺复兴时期以来,理性就像是一条红线,始终贯穿于艺术发展的全过程,并与感性一起推动着艺术的发展和进步。古典主义时期,在海顿、莫扎特和贝多芬三位巨匠的推动下,音乐中的理性和感性获得了近乎完美的统一和平衡。但到了浪漫主义时期,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个人的价值更加明确和肯定,并且想要将这种价值充分表达出来,继而得到他人的认同。这种强烈的表达欲望,带来了音乐形式的变化,而浪漫主义音乐作品之所以呈现出强烈的情感性特征,正是因为浪漫派的作曲家通过理性思考找到了最佳的载体和形式。可以说,浪漫主义音乐在情感表现上的突出,正是一种理性思考的结果。
一、舒伯特的意象化
舒伯特是浪漫主义音乐的先驱,在其短暂的一生中,先后创作出了30多首钢琴作品。这些作品的理性表现在于,舒伯特并没有直接将自己的情感抒发出来,而是将情感注入了作品中一个个意象的身上,通过对意象的描绘来映射自己,使其作为自己情感的代言人,展现自己对音乐、对人生深刻而本质的思考。
二、勃拉姆斯的双重化
古典主义音乐以严谨、均衡和对称著称,并形成了一套完整的程式规范。在多数浪漫主义音乐家看来,这些程式规范无疑是情感抒发的束缚,所以纷纷尝试在音乐形式上的创新,但勃拉姆斯却是一个例外。他用一种理性的态度,对音乐的形式和情感进行了辩证的思考。在他看来,古典主义的音乐☁形式虽然是一种束缚,却也是一个情感抒发的渠道,关键在于怎样运用。在这种理念的指导下,其用古典主义的瓶子,装上了浪漫主义的新酒,让作品呈现出了古典性和浪漫性兼具的风格,在当时的欧洲乐坛上独树一帜。
三、舒曼的矛盾化
音乐家的性格对于作品的情感表现有着巨大影响。对于舒曼而言,因为不同寻常的人生经历,使他形成了一种矛盾的性格。一方面热情冲动,愤世嫉俗;一方面谨言慎行,孤独落寞。最初的舒曼曾为自己的这种矛盾性格苦恼不已,因为其经常会造成自己和作品情感的杂乱,从而使作品的情感表现受到很大影响。后来☢,舒曼逐渐意识到,既然自己是矛盾的性格,那么就分别创作出两个不同的作品,表现两种不同的情感,这样既能够避免情感的杂乱,又能够形成鲜明的对比。
四、肖邦的戏剧化
戏剧是最具有情感张力的艺术形式,能够以完整的故事情节、鲜活的人物形象和强烈的戏剧冲突,使情感得到彻底、全面的抒发。而在肖邦的众多作品中,情感之所以深沉和浓郁,就是因为肖邦创造性地将戏剧形式运用到了钢琴创作中,使情感更加真实和生动。
如《第一叙事曲》。该曲创作于1832年,正是肖邦流亡巴黎期间,眼看自己的祖国波兰一步步沦陷,肖邦十分悲愤。在这种状态下,他以波兰著名诗人密茨凯维支的诗歌《康拉德华伦洛德》为蓝本,按照戏剧的形式创作出了这首作品。在人物设置上,主人公自然是爱国英雄华伦洛德,作品中有多处对人物形象℉的直接描绘或间接烘托;在场景设置上,其在呈示部、展开部和高潮部,分别设置了生活场景、自然场景和战争场景,为人物行为和情感的变化打好了基础;在戏剧冲突上,肖邦先是设置出了两个主题,分别具有叙事性和抒情性色彩,而戏剧冲突主要沿着抒情性转向悲剧性这一线索展开,描述了华伦洛德长期忍受民族屈辱的痛苦,以及为光复祖国而不惜牺牲个人荣誉和生命的感人故事。此外,肖邦又通过速度和力度上的强烈对比、丰富的和声色彩、频繁的调性转换、特定的节奏使用手法、丰厚的织体结构等,对这些戏剧化的形式进行了串联和表现,最终将戏剧和钢琴有ง机地融为一体。可见,相对于其它类型的情感来说,民族情和爱国情更加深沉和博大,所以在表达此类情感时,需要有一个合适的载体,否则就会给人以空洞和抽象的感觉。肖邦的这种探索无疑是成功的,其不但扩展了作品的规模和表现空间,而且赋予了作品永恒的生命力。
ヅ长期以来,人们对于浪漫主义钢琴作品的研究,都将目光投向了作品的风格和创作技法方面,而没有对这种风格和技法的成因进行深入的分析,即对作品理性特征的忽视。所以在对浪漫主义钢琴作品的研究中,我们不应该仅局限于作品的外在表征层面,而要深入到作品的本质,探究外在表征的来源,深入分析作品的理性特征,真正做到知其然并知其所以然。相信通过这种对理性特征的关注,当代的创作者们一定能够在钢琴演奏、创作和鉴赏等多个方面获益匪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