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是重要的语文课程资源研究

时间:2024-12-26 00:55:05 来源:作文网 作者:管理员

摘 要: 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已经成为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的课题。就语文课程来说,有效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尤为重要。在开发语文课程资源时,教师绝不可忽视学生这个宝贵的课程资源。因此学生丰富的生活、原有的知识层面都应该是教师应该重视的,教师应该提供一些有效的平台,将这些资源运用到语文课程中来。

关键词: 语文课程资源 学生 “人”

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已经成为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的课题。就语文课程来说,有效地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尤为重要。语文课程资源可开发的空间很大,在过去,我们的许多前辈就提出了“大语文”的概念,简单地说,就是“我们的生活就是语文”。我想,它是强调了课程资源的社会性的特点。其实,课程资源本身就有着多样性的特点,它既有来自自然界的,又有来自社会的;既有显性的,又有隐形的;既有校内的,又有校外的;既有人力的,又有物力的;既有文字的和实物的,又有活动的和信息化的。只有教师树立积极开发、为课程所用的理念,才能真正有效地开发出各类课程资源。

语文是一个民族的文化积淀,它肩负着民族精神的承继与发展的重任,它是一个民族认识客观世界的思维方式,同时,我们关注人类文化的发展,吸收人类文明优秀成果和世界的进步文化离不开语文。但是在过去,语文课程的繁、难、多、旧问题是众所周知的,它过于强调知识性而忽视言语的学习也是有目共睹的,关于课程改革的必要性的讨论就是从语文课程开始的。今天,我们在讨论如何解决这些问题的时候,一定要看到,当今的社会是多元文化的社会,世界已经是一个“地球村”,各种文化的碰撞也会带来新的挑战。就语文的课程资源来说,我们绝不可忽视学生这个宝贵的课程资源。

过去在语文课堂上,教师就是课堂的主宰,学生只是装载知识的容器。真正的语文应该让学生学会正确地感受他人的心灵和自由准确地表达自己的心灵,提高对真、善、美的发现能力、理解能力和欣赏能力,进而养成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和强烈的社会责任感,提高自己的精神境界。因此学生丰富的生活、原有的知识层面都应该是教师应该重视的,我们应该提供一些有效的平台,将这些资源运用到语文课程中来。

一、搭建课内外沟通的桥梁

每个学生都有自己认识世界的途径,有学校的教育、家长的辅导,也有阅读自己喜爱的书籍、网上查阅或与同学交流,每个人的生活环境不一样、阅历不同,每个人所了解、认识的世界也是不一样的,如果我们关注到这一点,多想一些办法,在课堂上为他们搭建起校内外沟通的桥梁,这也许就是一种宝贵的课程资源。如在《我与地坛》教学中,作者对生与死的思考,使多少成人潸然泪下,可对于只有十多年的人生阅历的学生来说,这种思考似乎离他们太遥远了,有时甚至让人产生他们是否缺少人性的怀疑。其实,如果让有感受的学生来谈谈生与死的话题,课堂氛围就大不一样。他们有的会想起自己被车祸夺去生命的同学;有的会谈起电视里介绍的被白血病夺去的年轻的生命;有的会介绍《死亡日记》,感叹陆幼青面对死亡的勇气;有的会谈到《泰坦尼克号》之所以感人是因为“好好珍惜每一天”对我们每一个人都重要。他们会明白:“一个人,出生了,这就不再是一个可以辩论的问题,而只是上帝交给他的一个事实;上帝在交给我们这个事实的时候,已经顺便保证了它的结果,所以死是一件不必急于求成的事,死是一个必然会降临的节日。”有了这样的交流,课程资源的内容就丰富了许多,教师也不必为如何讲清生与死这个永恒的话题而绞尽脑汁了。

二、组织有效的合作学习

自主、合作、探究是新课程倡导的学习方式。建构主义认为,学生在教师的组织和引导下一起讨论和交流,组成一个共同的学习群体,在这个群体中,师生共同批判和探讨各种理论、观点和假说,共同协商和辩论,可以获得别的方式不能得到的理解,可以学到许多其它渠道无法学到的知识与气度,教师、学生的思维和智慧就可以被这个群体所共享,使这个群体的成员建构起有关的知识体系,同时明白合作给自己带来的双赢在这个社会的价值。例如在学习《外国诗四首》时,我让学生组成四个小组,每个小组负责讲解一首诗,其他小组就每一首诗提一个需要解答的问题。每个小组长进行分工,查背景、查解读资料,分析可能提出的问题,练习朗诵等,大家都忙得不亦乐乎。特别在讲解、提问的过程中更是热闹非凡,各组都用尽浑身解数去证明自己的实力。如在讲到《孤独的收割人》时,有同学问:“为什么前一小节说她唱的音调好不凄凉,后一小节却写如同暖人心房的沙漠中婉转歌唱的夜莺、沉寂海上的杜鹃声声?”这个问题问得到位,因为它的回答要涉及“联想”、“衬托”、“以实写虚”等诗歌鉴赏的问题,大家在讨论中互相启发,共同找到了问题的答案,这比听教师的直接讲解要印象深刻得多。

三、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浓厚的兴趣是语文学习最好的老师。兴趣会产生求知欲,学生的学习兴趣越高,学习效果就越好。如果我们能把兴趣培养成学生学习语文的一种心理需要,就可以使学生逐渐养成自觉、主动学习语文的习惯。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与教师的积极引导是分不开的,教师应根据语文学科的特点和学生年龄的特征,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创造丰富多彩的教学情景,用教育的艺术把学生的兴趣和注意力引向语文学习领域,用兴趣的火花去点燃✿智慧之火。

教学内容确定以后,教师必须用最佳方法来完成教学任务。从生理的角度看,大脑神经细胞处于兴奋状态下,才能进行思维活动。学生对所学知识感兴趣能接受时,听课注意力就会高度集中,情绪轻松愉快,学习就主动。学生对所学知识兴趣不大,或根本无法接受时,听课情绪烦躁,学习就被动,甚至做与课堂无关的事。因而教师应根据课堂实际情况,调整好教学内容,及时改变教学方法和进度,使学生对学习产生兴趣,努力使课堂气氛活跃。课堂学习气氛的活跃,不是表面的活跃,而是指思维质和量的“容量”与“密度”。课堂上尽量让学生多听、多说、多读、多写,提高师生配合的次数,多采用提问式,训练学生快速反应。要不断变换教授方式,使学生有事可做、有例可仿。这样他们才不会对学习感到枯燥、厌倦。如下午第一节课,午睡后的学生还没调整好自己的精神状态,我用忽高忽低的授课น声音引起学生的注意力,用做游戏、看课堂教学录像等调动起他们学习语文的积极性,结果学生的思维敏捷了,发言也积极了,大家以愉快的心情完成了教学计划,并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四、建立自我反思的平台

自我反思是建构主义的重要特点。自我反思就是自我监控、自我挑战、自我检查。以往的教育常使学生进入“老师要我做”的误区,因而产生逆反情绪,使学习缺少了主动性。提供机会让学生了解自己的同学,他们就会发现,自己尽管有长处,但与同学相比还是有着很大的不同,于是就会自觉地产生“我要做”的念头,自觉地向自己挑战。如在听同学介绍自己最喜爱的一本书或杂志的时候,许多同学不禁疑惑,自己怎么不知道《茶花女》?“我的奶酪”✞是什么,我怎样才不会丢失它?海明威是谁,《老人与海》告诉了我们什么道理?我们如何找到《感受的快乐》?《文化苦旅》将我们带向何方?《读者》《青年文摘》是怎样“交给”我们一双看世界的眼睛的?同学在为自己稍读了一些书自豪的同时,不免有了紧迫感,感叹自己原来还有那么多不懂的东西,暗下决心:“我一定要把同学们提到的书都看一遍。”这样的活动就是语文最好的课程资源之一。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适当地安排,为学生建立自我反思的平台,使语文课程资源丰富起来。

有人说,语文课程的核心是情感培养。是的,语文课ϟ程的人文性特点决定了培养“人”是语文课程的最重要的任务,我们要借助语言文字、文学作品去培养学生与自然、社会、人类之间的亲和关系,让学生成长为真正的“人”,一个独具个性的独立的“人”,让他们凸显自我的思维,也让他们了解各自的差异,更让他们明白互相学习的重要性。因此,学生是重要的语文课程资源,让学生参与到语文课程资源开发的过程中来,无疑是达到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目的的较好路径之一。

中国中国WWW.LWLM.COM整理

参考文献: [2]邵瑞珍.教育心理学.上海教育出版社,1997.

[3]林格伦.课堂教育心理学.云南人民出版社,1993.

[4]语文教学通讯,1991,

.

[5]吴增芥,吴靖著.心理学与中小学教育.北京出版社,1987.

[6]魏本亚.语文教育学.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2002.


热门排行: 教你如何写建议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