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的影视改编

时间:2024-12-26 14:28:36 来源:作文网 作者:管理员

随着影视剧制作技术的发展和影视剧市场的渐趋完善,现代人对影视剧作品有着越来越高的要求和期待,众多的导演们开始将目光投向文学经典的影视剧改编,例如我国四大名著的翻拍。《红楼梦》于 1987 年最先被改编为 36集电视连续剧,从此揭开了我国四大名著影视剧创作的新篇章。当今社会为何会出现文学经典的翻拍热? 我们认为,这是因为文学经典有着强大的艺术魅力,并经得起时间的检验。文学经典的背后潜藏着大量读者,这些读者不论是出于好奇亦或是对往昔阅读经验的追忆,都会成为此类影视剧的观众,而这正是高收视的保证。这里我们通过研究《红楼梦》的翻拍来比较 87 版和 10 版红楼在主题侧重、情节安排、导演风格等方面的显著差异,并分析这些差异形成的原因,从中得出文学经典在转向影视剧创作时的一些有价值的建议。

一、新旧版《红楼梦》之间的差异

版本选择与主题立意

87 版《红楼梦》的前 29 集根据脂本改编,后7集直接摒弃高鹗的续写内容,另起炉灶。 ﭢ

尽❅管长期以来学界都是尊脂砚,贬程高,但新版红剧沿用的就是通行的 120 回程高本,保留了高鹗续写的后四十回,从青春成长和爱情的角度切入,并对程高本的思想及艺术价值给予了充分的肯定。

旧版和新版《红楼梦》以不同价值为导向,因此主题จ各有侧重。80 年代末,全国上下洋溢着浓烈的文艺气息,87 版红剧就是在这样的时代氛围下,以主流文化为导向,重点突出《红楼梦》社会悲剧的主题,为我们呈现了贾府这样一个封建大家庭由盛而衰,最终万境皆空的悲剧结局。这种对社会悲剧的强调严重损害了《红楼梦》的美学韵味,宝黛的爱情悲剧在小说中占据着重要的分量,而87版红剧中却鲜有对悲剧爱情的描写。我们说,这种纯粹表现《红楼梦》社会悲剧的处理方式与我国 80 年代高扬的反封建主义相契合。

新版红楼主要以市场为导向,它更多地体现爱情悲剧的主题。在李少红看来: 《红楼梦》是一个关于青春成长的故事,里面的爱情也正是人生最灿烂,最青春澎湃,荷尔蒙萌发的年龄段,最值得记录和流连忘返的年华。她强化的更多的是红楼男女的爱情纠葛。而正是这种戏剧性太强的爱情叙事使《红楼梦》的改编不免落入了俗套,损害了曹氏悲剧的审美价值。

情节取舍和虚实处理

王扶林曾明确表达: 我对电视剧《红楼梦》的艺术追求就是忠实地再现原著,我刻意强调的是作品的现实主义,这种坚定的现实主义思想造成了 87 版红剧最大的缺陷就在于避虚而就实。《红楼梦》采取的是草蛇灰线,伏脉千里的手法。87 版红剧在改编过程中删除了作品中很多暗示故事发展和人物命运的诗词歌赋以及虚幻情节,反而丢失了原著本有的浪漫主义意蕴。新版红楼则抓住了原著亦真亦幻的特色,在几个具有暗示性情节的处理上是成功的,例如开篇女娲补天的神话,又比如其对第五回太虚幻境的拍摄,都很好地展现了小说虚实相生的美学风格,突出了作品的审美意蕴。

艺术风格及人物形象塑造

从总体上讲,《红楼梦》是写实的,具有强烈的社会批判性,但从更深层次上来说,《红楼梦》更是一部富于浪漫主义艺术风格的作品。

87 版红剧中人物形象的塑造是相当成功的,宝玉之痴、黛玉之悲、凤姐之狡、以及宝钗之静等都被演绎地淋漓尽致,与原著生动的描写相辉映。而新版红剧中人物形象的塑造与小说的描写形成了很大的差距。剧作开拍前对演员的选择、开拍过程中对演员红楼气质的陶冶显得不够充分,导致剧中典型人物,如宝黛钗,乃至凤姐,三春、贾母等人的神似,乃至于形似度都与原著相差甚远,心理活动的刻画更缺乏说服力。

二、新旧版《红楼梦》众多差异产生的原因

不同时代下的影视氛围

80 年代的电视剧相当匮乏,在那个供不应求的时代,《红楼梦》的出现无疑在很大程度上迎合了人们的审美需求。当时的社会无论是物质方面还是精神层面都与现代化有着遥远的距离,不管是观众还是演职人员,骨子里都怀有深深的古典文化情结。心态大多处于一种平和状态,能够静心去欣赏、去接受、去满足; 能够抛却功名利禄去表演、去投入、去尽力。如当时的作曲家王立平,已成名的他对当年寂寂无名的王扶林说: 我愿意把全部的经历和最宝贵的创作年华奉献给《红楼梦》,而后,他穷尽多年的时间和精力,写出经典的《红楼》诸曲。

新版红楼就产生在这个市场经济高速发展的时代,电视剧弱化社会悲剧,强调爱情悲剧,突出情色,恢复太虚幻境等梦☒幻情节也都与当今大众的审美意识有关。可以说,不同时代的氛围是造成新旧红楼诸多差别的最根本原因。

编导的理念和受众的期待视野

王扶林在受访时坦言: 要我把《红楼梦》重拍,而超过当年 87 版的,我说我超不过。现在创作的环境不一样了,人与人的关系我也不太适应了,金钱、权势也在那里左右着文学创作。上世纪 80 年代,物质文明不够发达,¢那时也正值文革结束后,文化重新起步的时期,人们的审美能力停留在较低的层面上,所以说,艺术创作的环境相对纯粹。王扶林创作 87 版红楼更多的是对古典名著的推广与传播。

李少红导演的作品以唯美著称,如其执导的《大明宫词》、《橘子红了》等,而新版红楼是其唯美风格的延续,如剧中多处虚幻场景的渲染,而这些虚幻场景的呈现也有赖于现代影视制作技术。

影视制作技术与创作环境

87 版红楼删除了太虚幻境等虚幻场景除了受当时创作理念的影响外,还有限于当时的影视制作技术。80 年代,中国的影视制作技术还处于起步阶段,制作技术和经验不足,无法与当今数字时代下的影视制作技术相比。

新版红楼就是有了现代影视制作技术的支持,在构图、摄影、意境上较 87 版要好很多。新红完成了太虚幻境,填补了 87 版囿于技术条件留下的空白。另外,剧首从古画过渡到大荒山无稽崖青埂峰,也较符合中国古画的写意画笔法。其次,剧作以庞大的场景再现了贾府兴盛时期的繁华奢靡,这也是 87 版红剧无法企及的。场景营造成为新版红楼翻拍的价值之一。如表现宝玉和众女儿在大观园内制作胭脂的画面,可用美不胜收来形容: 鲜艳的花朵,精美的器物,青春的面庞,完美地体现了导演追求唯美的艺术个性,也较贴切地表现出宝玉与众姐妹初入园时的欣喜。其他一些片段如黛玉葬花、宝黛共读西厢也拍摄得非常唯美,创造出了一种似梦如幻,超凡脱俗的美好意境。

三、影视剧改编的原则

忠实原著是文学经典影视剧改编的首要原则。文学经典有着极高的艺术水准和思想内涵,在影视剧改编之前,文本中的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也早已深入人心,所以,只有在深入挖掘文学名著所固有的超越时空的思想价值和艺术魅力的基础上,才可以适当地加上自己的艺术创作。另外,在影视剧作品的创作过程中,改编者的价值取向、拍摄者的个性特点,社会的、民族的、时代的各种因素,都在不同程度上对改编者的工作进行着影响和制约。所以说,在忠实原著的基础上,还要努力克服文学名著因历史时代和作者本身的问题所造成的种种局限,因此,影视改编作品的当代性也是十分必要的。

视剧不同于文学作品,文学作品一向被称为精英艺术,为少数文化人所专有; 而影视剧则属于通俗艺术,有其与生俱来的通俗性、娱乐性和商品性。所以说,改编者在将文学名著改编为影视作品时,必须找到文学名著与当代影视观众审美的契合点。并以此为契机,变深奥为通俗,变典雅为朴实,变曲高和寡为雅俗共赏。只有这样,改编后的作品才能满足当代观众的审美需求,适应商品经济时代的市场经济规律。既赢得观众,又赢得市场,真正达到普及名著的目的。


热门排行: 教你如何写建议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