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蝶之茧:论《蝴蝶君》中的蝴蝶固像对中西方思想的束缚

时间:2024-09-20 13:44:08 来源:作文网 作者:管理员

摘要:本文应用后殖民主义批判理论中的他者、模仿等理论,旨在分析黄哲伦的戏剧《蝴蝶君》中蝴蝶固像的产生以及对人物思想的束缚。研究发现固像是人物悲剧命运的始作俑者,它最大的弊病不在于是以正面还是负面的形象出场,而是它把受者的思想局限在固像表征的范围内,构成一个死茧,最终导致人物悲惨的命运。

关键词:蝴蝶固像;死茧;他者;模仿理论

一、引言

《蝴蝶君》(Mr.Butterfly)是当代华裔美国剧作家黄哲伦创作于1988的一部舞台剧,讲述法国大使高仁尼爱上京剧演员宋丽伶,两人交往同居二十年后,高仁尼才发现宋是个男人,而且是个间谍。该剧在百老汇公演后,赢得了美国主流戏剧奖托尼奖、戏剧桌奖、外界评论家奖等诸多奖项。1993年由华纳兄弟电影公司拍摄的同名电影蝴蝶君成为当年多伦多国际电影节的开幕影片,引起巨大反响。

《蝴蝶君》全剧围绕着蝴蝶这个意象展开,剧本推出之后,在评论界争议纷杂,有人将其看成是一个颠覆工程,是对普契尼(Giacomo Puccini)的古典歌剧《蝴蝶夫人》(Madame Butterfly,1904)所建构的‘东方主义’话语的解构。”[1]而本文则立足于“蝴蝶”这一文本的中心意象,从固像的角度论证《蝴蝶君》是一出幻想的悲剧,其中西方对于东方的想象、感知,以及东方对于自我的想象都受到固像的束缚,局限在一个由固像围绕的幻想监狱中,而无法进行真实的沟通与交流。

二、他者;蝴蝶固像的产生和内涵

后殖民批评引人了拉康的理论,将西方视为自我,而东方视为他者。只不过在后殖民语境中,他者失去了与自我平等的地位,即东方的存在只是为了给西方提供一个必要的他者。在巨大权力差异的社会背景下,西方自封高阶地位,肆意修改东方的真实意象以便塑造一个令他们满意的东方。中世纪时,有一则关于神学和哲学的著名的隐喻,即哲学是神学的仆人。在此,也可借这个比喻来形容东方和西方的关系:东方是西方的奴仆。由此,西方和东方的关系被改写了。

蝴蝶的意象首先来源于普契尼的《蝴蝶夫人》,被指代剧中的女主人公,即一名日本艺妓。由于戏剧赋予的这个角色具备所有西方眼中理想的他者的特征,这个意象慢慢地从剧中的个体被拔高到所有东方女性代表的高度。虽然蝴蝶代表的是委婉温顺、忠诚善良的高贵品质,但当这个意象覆盖所有的东方女性,每个人的特征品质都被程序化以后,蝴蝶就从开始的可信的意象过渡为程式化的固像。

黄哲伦在后序中总结了蝴蝶固像的特征,说蝴蝶是“一朵谦虚,害羞的小花”(Hwang,94)。剧中,主人公高仁尼给出更为具象的描述,“蝴蝶是一位美丽勇敢的理想女性,她没有发言的欲望,只有倾听,同时保持优雅的风度。”

三、高仁尼和宋丽伶:可悲的“殖民者”和忠贞的“模仿者”

在许多后殖民主义的作品中都能看到模仿说的痕迹。巴巴认为模仿是一个规范性的工具,然而✿却注定要失败的工具(Bhabha,126)。自我标榜高级阶层的殖民者为了巩固统治权,将自己设定为模仿的模子,号召被殖民者对殖民者的模仿。然而,这样的模仿是注定失败的。首先源于被殖民者心底的反抗,其次,即便压制反抗情绪,模仿的与殖民者类似程度也是值得推敲的。一旦成为比殖民者更优秀的自我,那么将对自身构成极大的威胁。事实上,模仿理论是一个对殖民者的嘲弄。

《蝴蝶君》中高仁尼和宋丽伶也处于殖民者和被殖民者、模仿者与被模仿者的关系中。只不过,高仁尼需要宋丽伶模仿的不是他自身,而是蝴蝶的固像;而宋丽伶也是通过对蝴蝶固像的模仿而利用高仁尼。诚然,他们之间是有爱情的,但是这种爱情隐藏在蝴蝶固像的背后:高仁尼不是高仁尼,宋丽伶也不是宋丽伶。高仁尼爱的是他幻想中的固像,而宋丽伶也是期待以固像的形式被爱。因此,他们这段畸形关系的核心是幻想,而幻想的核心是固像,固像的形成又是通过模仿。

对于高仁尼,他是个带有女性特征的西方男人,在以男性特征为标榜的西方社会固然得不到任何认可,这一点从他和他妻子的相处情况就能充分体现出。而高仁尼希望被社会认可、接纳甚至是崇拜。为了成为一个强权的男人,他需要一个温顺的女子,需要构建一个新的属性。当他见到宋丽伶的第一眼,他知道这是他想要的女子。宋的温顺、羞怯的固像深深地植入他的脑海,他并不在乎宋的心底是什么样的女人,他只是爱上了自己构建的蝴蝶固像。表面上,他的身份是个高高在上的西方殖民者,而实际上,他只是个可✡悲的被殖民者。在最后,高仁尼的蝴蝶梦破碎,他为了追求自己心中的蝴蝶固像,将自己打扮成了日本艺妓而后自杀。

而再ฐ看宋,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他是个被殖民者,他深知西方的蝴蝶固像却甘愿男扮女装,忍辱负重20年。表面上看,宋是个忠贞的模仿者,将温婉可人的东方女性形象演绎的惟妙惟肖。而实质上,宋为了国家利益,选择的是忍辱吞声。一方面,他痛恨西方的殖民;而另一方面,他为了国家又不得不牺牲自己、模范西方人乐于接受的东方人的样子。宋为了吸引高仁尼将自己异化:模仿另一个不是自己的自己。而这结果有两种,一种是完全同化成蝴蝶,将自己不符合的地方全部砍掉,百分百符合固像要求的东方女人;而另一种是变成一个拥有双重属性的人,就像宋这样,在反抗西方的同时又重อ塑了一个狡猾阴暗的东方形象。从这个意义上,宋并不能算一个简单的模仿者,他的心中包含着各种复杂的情绪和动机,而模仿只是他为了自身目的而采取的表面行动。

高仁尼和宋丽伶,这两个戏中的主角,在相遇之前就已被固像所操控,他们无法随心所欲地过自己的生活,只能形同木偶,在固像的牵引下跳舞。固像是人物悲剧命运的始作俑者,它最大的弊病不在于是以正面还是负面的形象出场,而是它把受者的思想局限在固像表征的范围内,演绎一场美好又虚假的欺骗,最终导致他们的悲惨的命运。

四、结语

“蝴蝶!蝴蝶!”同样的呐喊贯穿了《蝴蝶君》全剧的始末。高仁尼和宋丽伶的悲惨命运都来源于他们心中的固像――蝴蝶。这个从殖民者对于理想他者衍生出来的蝴蝶;让高仁尼一心求索又打碎美梦❣的蝴蝶;让宋丽伶忍辱负重、爱恨交织的蝴蝶。蝴蝶的翅膀垂下来,遮住了高仁尼的眼睛,真实的宋一开始就不存在。

高和宋本是同等之人,为了幻想中的蝶,一个扑蝶,一个扮蝶,都纷纷掉入同一个茧中,从此作茧自缚、无法化蝶。茧本应孕育缤纷的蝴蝶,可惜他们掉入的是一个死茧,一个由固像建构的死茧,因而注定了迎接他们的是毁灭而非新生。黄哲伦最精妙之处在于通过建构蝴蝶固像解构了东方主义。


热门排行: 教你如何写建议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