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拿馒头不当包子

时间:2024-12-27 02:14:17 来源:作文网 作者:管理员

看看现在的古装剧,无论什么题材的,大多都会有这样一个镜头:落魄的主角,饥肠辘辘地站在一个“包子铺”前――不过在这里咱们要纠正一个概念✫,在我国古时候,馒头可是带馅儿的。什么?包子和馒头最大的区别,就在于面里是不是包着馅儿,这似乎是三岁孩子都知道的常识。别急,且听咱们细细分解!

坊间有说法:想看唐代的中国,去日本;想看宋代的中国,去韩国。这句话可是有据可查的,就举个最简单的小例子:史料记载,在武大郎和潘金莲生活的宋朝,馒头一直都是有馅的,相当于今天的包子,而在保留了很多汉语古音的韩国语中,恰恰称包子为“满嘟”,写成汉字词,就是馒头。

这样想来,我们可不敢小瞧了唐宋元明清的包子,它就是古代的麦当劳啊,曾作为代表,为中华文化名扬海外做出了先锋贡献。只是,如今的韩式包子里头往往放辣椒,会让一些不加提防的异邦人流出意外的眼泪;或者放起司,结果好端端的东亚食品,生生变成了比萨味。

在包子界,名头最响的依然是“狗不理”。但凡去天津,都会到“正宗”的店里尝一尝。不过,据吃过的人说,味道并不能给食客留下什么强烈印象,倒是对店堂内的拥挤嘈杂倒是久久不忘,而且,语音南腔北调,看来多是慕名尝鲜的外地客。北京人不逛故宫,肯塔基人不吃肯德基,看来天下的道理大多触类旁通。

估计还鲜有人知道,“狗不理”在韩国开有分部,是一位朴姓女士买下⌚了商标使用权。此女老板雄心很大,在首尔最昂贵的会展中心开了一家旗舰店,誓言要让全韩国人民都热爱“狗不理”。曾有中国游客到店尝过,深深地觉得她的☮梦想很难实现。一小屉包子,五六千韩币,折人民币四十多元,根本吃不饱。因此,中华包子二次登陆韩半岛,看起来胜算不大。

上海街头的生煎包,可以说是它的城市名片之一,很多外地人到了这里,生煎包是必须要尝尝的。笔者曾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多次出差去上海,有人请客,可以吃大餐;没人请客,就只好躲在旅馆里泡方便面。要改善生活,才会去街头买足量的生煎包,再配两瓶啤酒,吃得一脑门汗。

东北人以米食为主, ヅ面食一般是配角。其中,只有饺子,唯一可以独立充任主食。如果是吃包子,不管馅里有肉没肉,至少要配白粥。❣只吃包子,不见一点米粒,大部分东北人没等下桌就会感觉又饿了。

深圳这边蒸包子,习惯在下头垫白纸。一口咬下去,纸在口腔里破碎,与面与菜与肉混成一团,是一种温柔的硌牙,却有着强烈的异物感。就想,当年北京那个纸馅包子的假新闻,说什么也不可能出现在深圳吧。

不过不知道你有没有去过北京,是不是也曾去过庆丰包子铺?谁能想到,小小的包子铺如今蹿红大江南北,遍地开花?


热门排行: 教你如何写建议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