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人如“医人”“用药”需慎之
记得有位教育家曾经说过,育人者也需要有医人的能力,学会“望、闻、问、切”,遇到问题时首先应探究病因,先问一个为什么ร。而在这两个案例中,发生悲剧的原因一方面是孩子自身存在一定的心理问题,另一方面则应归咎于教师的不当言行,案例中的教师既不懂得“望”,注意观察孩子的日常表现,也不曾“问”与“闻”,认真倾听孩子的心声,更不知“切”为何物,不能及时发现学生存在的心理问题。
由此我想起自己在教学过程中遇到的两件事。
男生小明向来在历史课上都是积极踊跃的,但有段时间却一反常态,不但不积极学习还时常影响别人,他的表现令我很纳闷。课下,经过耐心交谈后才知道原因:有一次月考完,他兴冲冲的去问ฑ班主任各科成绩(他总体成绩不好,但历史很棒,他是一个很阳光的孩子),班主任老师却说出了令人不可思议的话:“反正你也考不上高中,不用这么关心历史成绩。”这句话似一盆凉水,浇灭了他对学习的热情,于是他就彻底放弃了。知道了原因后我没有责怪他,而是对他进行了耐心地分析和开导,多次促膝而谈后总算打开了他的心结,历史课堂上他又活跃起来。现在想来我感到欣慰,也很庆幸能及☣时查找到“病因”,并采用了正确的“治疗方案”,使小明恢复了往日的风采。
但另一件事情却曾让我辗转难眠。那是一次期终考试过后,我找了几个学生帮我数假期作业,聊天时我问他们各科考的怎么样,小华却幸灾乐祸地告诉我,他和小峰的化学都是0分,我问他们怎么会得0分°,难道一题也不会吗,他们说因为他们讨厌化学老师天天拿他们当“眼中钉”总是批评教训,所以故意一题也不做,气气化学老师。而就在一年后,小峰因为3分的差距没能考上高中,其中化学成绩比平均分低了三十分,成为他中考失利的罪魁祸首。现在想来,假设当初化学老师能够根据这些孩子的叛逆性格加强跟学生的交流,假设我在发现问题后能够象帮助小明一样帮助小峰化解他心中的疙瘩,使他能够理解老师的苦心,不放弃化学,也许小峰会有更光明前途,然而此时此刻,我所能做的只是替他惋惜。
师道亦如医道。医生的职责是救死扶伤,治病救人,病人能否痊愈、康复进程如何,主要看医生能否正确诊断,能否对症下药,教育同样如此。
面对有问题的学生,我们首先应及时查找原因,以便因材施教。对于犯了错误的学生,如不能及时查找原因,采用正确的育人方法就如同医生滥用药一样,不但不会“治好病”,反而会因耽误了最佳的“治疗时间”贻误了“病情”,导致“病۵情恶化”,使“小病”转化成“大病”,甚至使“病人”葬送了性命。并且,在“治病救人”的过程中我们一定要慎之又慎,时刻注意自己的言行,因为一句鼓励的话可能会成就一个孩子,而一句不经意的批评,可能会打击孩子积极进取之心,毁掉孩子的未来。
教育学生也应该像医生治病一样根据病人的病情不断调整治疗方案,注意病情稳定后的巩固治疗。我们不但要根据学生的发展情况随时改进教育方法,也要有巩固疗效的“药剂”,切不可操之过急,造成不可挽回的后果。
一句话:育人如医人,“用药”需慎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