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简爱的性格冲突
浅析简爱的性格冲突
自《简爱》面世以来,论及时,评论者的眼光通常落在简爱的反抗上,把她视为叛逆者的典范,并试图赋予她崇高的意义。她的粗鲁任性,她的其貌不扬,她的桀骜不驯,她的坚定执着,她♋的性格中的种种优点与缺点,都能引发人们巨大的兴趣和讨论的热情。
一、自尊与自卑的同行并立
毫无疑问,简爱是自尊的,她甚至将自我的尊严视为高于爱情和生命的一切。为了神圣不可玷污的尊严,即将走向婚姻的简爱 毅然决然地放弃了唾手可得的爱情,在爱人苦苦的挽留声中重新开始了浪迹天涯的生活。简爱同时是自卑的,我们不难发现,简爱的自卑出于三个方面的原因:对自身容貌的不满,对自身地位的不满和对自身财产的不满。
在作品中,作者为简爱安排了一个动人的情节:在桑菲尔德,炽热喷涌的情感撞击使简·爱与罗切斯特深深品味了爱情美酒的甜蜜。罗切斯特迫不及待地要使他的爱人一次次欣喜,把全部他认为有价值的东西供奉给简爱。当罗切斯特许诺给她家传的珍宝和一半田产时,却遭到了简爱的毅然拒绝:“我要你的一半田产有什么用呢?你以为我是个放高利贷的犹太人,想在田产上找个好的投资吗?我宁可要你完全跟我推心置腹。”俨然一个视金钱为粪土的杜十娘。的确,这番高尚的爱情宣言不仅打动了罗切斯特,也打动了读者。然而,我们要☃清楚的是,杜十娘之所以鄙视财富是因为她有一个装满金银珠宝的百宝箱,而简爱只是一个不名一文的穷教师。事实上,简爱拒绝罗切斯特的慷慨馈赠,不单是至高无上的爱情在做主,更是因为罗切斯特的行为触动了她内心深处那根敏感的神经——男女双方财富的巨大鸿沟使她无法慨然接受爱人的给予,罗切斯特的慷慨对简爱来说是一种施舍,而这无疑刺激了她内心深处的自卑感,并使之转化成一种极端的自尊行为。
二、“天使”与“魔鬼”的平衡
一直以来,西方国家受基督教的影响甚深,人们思想里有一种传统的观念:女人是男人身上的一根肋骨;也就是说女人从属于男人。这种观念根深蒂固,统治着整个西方社会,像座大山压得女性喘不过气来。
《简爱》是一部半自传体的小说,作者本身的真实遭遇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作品女主人公的命运际遇和精神面貌。简爱一出场,就被赋予了极其悲惨的出身和独特的性格风貌,正如简爱所大声宣布的:“我不是天使,我就是我自己!”这一声划破传统女性天空的呼告意味着其发出者即将给这个沉闷的世界带来惊喜。
简爱首先对自己所受到的教育方式给予了抨击:“女人一般被认为是极其安静的,可是女人也和男人有一样的感觉;如果她们超出习俗宣布女人所必需的范围,去做更多的事,学更多的东西,他们因而就谴责她们,嘲笑她们,那也未免太ด轻了。”我们听到这段简爱在屋顶上发出的呼声,好象是在责问上天:女人和男人是一样的人,有同样的感觉,但为什么女人和男人就不平等?可以说,两性之间的不平等是简爱早在童年时代和里德表兄的对抗中就体会到的,她从中激发了作为女性应该为了自己的平等和男性展开斗争的性别意识。
夏洛蒂·勃朗特在《简爱》中大胆地对传统的性别观念,尤其是女性的自我评价标准进行了挑战,提出重新审视和定义女ง性及女性自我。而有趣的是,轮番出场的海伦、谭波尔、伯莎等几位主要女性形ธ象分别被用以“天使”和“魔鬼”的陈规模式来定义和表现。然而,勃朗特的挑战正是通过对妇女陈规形象的再现和重新审视来实现的,而正因为小说是建立在传统的框架上,作者对简·爱形象的塑造更加立体。女主人公简·爱在对照自身和上述两种角色时,既不对传统的“天使”完全否定,亦不对叛逆型的“魔鬼”完全肯定。
三、“能屈不能断”的性格
命运对于简爱是不公平的,她一生都在走着一条坎坷曲折的道路。但她没有屈从于命运的安排,而是在竭力寻找一条能够于社会中不受歧视的,与人平等行进的道路。在贫困孤独的双重压迫下,她凭借自己坚强的信念和顽强的奋斗精神在社会上取得立足之地。虽然这过程中不断地受到挫折和诱惑,可她在保持自己做人的根本原则的基础上,尽量对事件做出弹性灵活的处理。正如罗切斯特所描述的:“对于只是以容貌来取悦于我的女人,在我发现她们既没有灵魂也没有良心——在她们让我看到平庸、浅薄,也许还有低能和暴躁的时候,我完全是个恶魔;可是对于明亮的眼睛,雄辩的舌头,火做的灵魂和既柔和又稳定、既驯服又坚定的能屈不能断的性格,我却是永远是温柔和忠实的。”这就是罗切斯特眼中的的简爱,一个聪慧、独立、特别的简爱,尤其是“能屈不能断”这一性格描绘,更准确地刻画了简爱的刚柔并济的个性。他要爱上不美、贫穷、矮小的简爱,也是理所当然的事情了。
对于简爱这一人物形象的认识,此前的许多学者已经作了很多的分析和定论,随着时代观念的更新,必将会引起更多更丰富的评论。然而,我们必须要纠正以往将简爱放在过于尖锐的阶级斗争和性别对抗中去评判的错误,争取设身处地地去感受人物生活,争取给简爱更为客观、全面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