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扬优秀传统文化 培育文化新业态 增强文化自信
近年来,作为孔孟之乡的济宁市以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根本任务,以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为主线,以文化改革创新发展为动力,大力弘扬优秀传统美德,积极培育和善向上、友爱诚信、谦和尚礼的儒韵民风;围绕提高中华文化影响力,加强儒家文化研究和传播;围绕推动传统文化转化创新,加快曲阜文化经济特区规划建设;多措并举推动文化产业发展,推动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打造弘扬传统文化首善之区,努力建设中国传统文化代表性城市。
一、为什么要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第一,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文明特别是思想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无论哪一个国家、哪一个民族,如果不珍惜自己的思想文化,丢掉了思想文化这个灵魂,这个国家、这个民族是立不起来的。本国本民族一定要珍惜和维护自己的思想文化。还说:优秀传统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传承和发展的根本,如果丢掉了,就割断了精神命脉。中华文明之所以源远流长,历经5000多年而不衰,是世界几大古代文明中唯一没有中断的文明,就是因为没有抛弃传统,没有割断精神命脉,其根其魂一直延绵至今。
第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国家文化的重要软实力。文化软实力集中体现了一个国家基于文化而具有的凝聚力和生命力,以及由此产生的吸引力和影响力。一个国家的强大,既需要经济总量、军事力量等硬实力的发展,也需要思想文化、民族素质等软实力的提高。2013年8月,习近平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指出:中华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丰厚滋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突出优势,是我们最深厚的文化软实力。同年12月,他在中央政治局第12次集体学习时还指出: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关系我国在世界文化格局中的定位,关系我国国际地位和国际影响力,关系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现。这些讲话,既说明了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于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的巨大影响,也说明内含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国家文化软实力,对于实现民族复兴的中国梦具有重要意义。
第三,运用传统文化的智慧可解决当代人类面临的诸多难题。当今世界,人类文明无论在物质还是精神方面都取得了巨大进步,特别是物质的极大丰富是古代世界完全不能想象的。同时,当代人类也面临着许多突出难题,比如,贫富差距持续扩大,物欲追求奢华无度,个人主义恶性膨胀,社会诚信不断消减,伦理道德每况愈下,人与自然关系日趋紧张,等等。要解决这些难题,不仅需要运用人类今天发现和发展的智慧,而且需要运用人类历史上储存的智慧。因为在传承的知识中积累了历史上对处理人、社会、自然三者关系的重要认知和经验。只有不断发掘和利用人类创造的一切优秀思想文化和丰富知識,才能更好地认识世界、认识社会、认识自己,才能更好地开创人类社会的未来。
二、济宁是传统文化的富集区和儒家文化发源地
济宁素以孔孟之乡、运河之都、文化济宁著称,济宁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和儒家文化发源地,是人文始祖轩辕黄帝的诞生地和孔子、孟子、颜子、曾子、子思子五大®圣人的故乡,孕育出底蕴丰厚、源远流长的始祖文化、儒家文化、水浒文化和运河文化,尤其是博大精深的儒家文化对于中华民族乃至人类文明的进步与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有着超越时代和国界的深远影响。千百年来,儒学的命运始终与国家和时代的命运紧密相连,儒家思想倡导的仁者爱人的仁爱观、见义思利的义利观、履中致和的中和观、民胞物与的自然观。推崇的已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忠恕之道、约之以礼的道德情怀、敬信修睦的伦理要求、德、智、勇统一的君子人格,吾日三省吾身、见贤思齐,见不贤而内自省、言必行,行必果的修身之道等等,已经成为中华民族价值观的重要组成部分。
三、济宁传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做法和经验
(一)围绕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力弘扬优秀传统美德
济宁坚持把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实践中,充分发挥传统美德资源丰富的优势,按照落细、落小、落实的要求,扎实开。展美德济宁建设,积极培育和善向上、友爱诚信、谦和尚礼的儒韵民风,努力把济宁打造成道德建设高地。
一是突出抓普及。在机关开展优秀传统文化学习教育活动,编写了《儒家五圣论政德》、《儒家经典文化读本》等学习教材,要求机关干部普遍阅读《孔子家语通解》、《论语诠解》两本书;在学校开设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课程,组织开展中华经典诵读大赛、传统文化知识竞赛等形式多样的主题活动;在企业开展诚信企业、诚信市场、ช诚信商户评选活动;在社区开展儒韵之风、彬彬有礼示范社区创建活动;在农村,突出孝贤文化和感恩文化,开展好媳妇、好丈夫、好公婆、好儿女等评选活动;在家庭,开展亲子读书共成长、经典文化进家庭、书香家庭评选等活动。
二是突出抓示范。大力开展四德工程示范市建设,集中培育100个示范单位、100个示范村居、1000个示范户,开展感动济宁十佳人物、济宁好人评选活动,用榜样激发全社会崇德向善的力量。在全市机关和农村、社区等基层广泛设立善行义举四德榜,共建成四德榜6211个,建成数、建榜率均居全省第一位。
三是突出抓创建。结合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在全市深入开展文明行为大教育、大劝导、大实践、大提升活动,突出细节文明建设,教育引导市民在卫生习惯、交往礼节、礼貌用语、守时守约、尊老爱幼、保护环境、遵守公德等方面,践行文明规范,告别不文明行为,形成良好的社会风尚。
(二)围绕提高中华文化影响力,加强儒家文化研究和传播
济宁作为孔子的故乡、儒家文化的发源地,理应有更大作为。一方面,发挥孔子研究院作用,加强孔子及儒家思想研究。围绕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四个讲清楚的指示,启动孔子思想与历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与儒学等一批重大课题研究,组织专家学者编撰出版了《正本清源说孔子》、《中国传统道德诠释》、《孔子故里碑文辑录论说》等一批学术著作。加快推进在孔子研究院设立硕士、博士学位授予点和博士后流动工作站,积极申报山东省儒学研究与孔子文化传播文化艺术科学重点学科,加强与国际儒学联合会、中国孔子基金会等机构的联合合作,全面提升孔子研究院的研究能力和学术水平。另一方面,拓展提升文化交流平台,促进孔子及儒家思想传播。组织高层次专家研究策划国际文化交流平台的拓展提升工作,一年一度的曲阜国际孔子文化节被评为中国最具国际影响力的十大节庆活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孔子教育奖评选颁奖、世界儒学大会、尼山世界文明论坛的国际影响力越来越大。
(三)围绕推动传统文化转化创新,加快曲阜文化经济特区规划建设
规划建设曲阜文化经济特区,是山东省委、省政府推进文化强省建设的重大战略部署,也为实现传统文化的转化创新提供了重要平台和重大机遇。以此为契机,济宁市主动作为、加快推进,市财政每年安排3000万元专项ว资金,用于扶持曲阜文化发展。目前,济宁市已初步制定了曲阜文化经济特区核心区发展规划和发展战略策划方案。先期启动鲁国故城考古遗址公园、孔子国际文化交流中心等一批先导性、基础性重大文化设施项目。
(四)繁荣发展文化产业
近年来,济宁市高度重视文化产业发展,把发展文化产业作为转方式、调结构的重要举措,纳入经济建设主战场,通过优化产业发展环境,打造文化产业发展龙头,搭建文化产业发展优势平台等举措,全力促发展,取得了明显成效。全市现在共有文化企业1万余家,从业人员10万余人,2013年文化产业增加值167亿元,占全市GDP的4.7%,同比增长25.7%。根据规划,济宁市将以培育龙头企业和创新品牌为重点,发展新型文化业态,形成现代文化产业体系。到2020年,产值过亿元的文化企业达到20家、较强影响力的济宁文化品牌5个以上,使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
同时,按照资源整合、强化特色、片区联动、产业集聚的要求,对全市文化产业发展进行合理布局,逐步形成以都市区为核心、多组团特色发展的文化产业空间新格局。在中心城区五区联动布局运河文化产业带、太白湖文化教育产业园、高新区文化创意产业园、兖州兴隆文化产业园,将中心城区打造成古典与现代辉映、科技与创意合璧、自然与人文益彰的文化高地。曲阜、邹城、泗水,依托儒家文化、邹鲁文化、圣山养生等重大项目载体,发展集文化旅游、国学研修、影视演艺、节庆会展、动漫游戏、养生文化和艺术品业于一体的儒家文化产业聚集区,形成完整的文化产业链。鼓励和引导各县依托本地文化资源,发展特色鲜明的文化产业,避免结构趋同。
(五)政德教育补益官员精神
政德是领导干部立身之本,从政之基。为此,济宁市充分发挥优秀传统文化资源富集的优势,积极探索打造干部政德教育基地,以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特别是儒家思想为核心和主线,着力提升干部为政之德。干部政德教育采取专家授课和现场教学相结合的方式,紧密联系儒家思想的为政以德内涵设计课程,目前已初步形成课堂教学、现场教学、体验教学、礼乐教学四位一體相结合的教学模式。
目前,济宁干部政德教育工作开局良好,影响力越来越大。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浦东干部学院、山东省委党校、山东行政学院的中长期班次先后来济宁开展干部政德教育培训。
四、传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中面临的问题
(一)对传统文化缺乏科学理性的认识
当前,随着传统文化持续被人们广泛继承和发扬,在认识上存在两个误区:一种是持全盘否定的文化虚无主义,把传统文化说得是一团糟,毫无价值;第二种则是持全盘肯定的保守主义态度,死守着固有的传统文化,认为传统文化什么都是好的。
(二)传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载体和平台不足,弘扬传统文化形式和途径单一
当前,济宁在弘扬以儒学为代表的优秀传统文化上,打造了尼山论坛、世界儒学大会、儒学讲堂等传播载体,但更多体现在论坛、讲堂等形式,未能充分地借文化产品展现传统文化的魅力,不能真正体现传统文化特色与理想的核心价值,传播形式单一,缺乏活力。
(三)文化产业发展滞后,自我创新和自我发展能力较弱
当前,济宁文化产业仍处于起步、探索、✞培育的初级发展阶段,产业发展不充分,结构不合理,总量规模偏小。2013年,济宁文化产业增加值仅占全市生产总值的3.86%。产业结构不合理,从2013年济宁文化产业增加值构成来看,增加值主要集中于传统文化旅游、文化设备制造等领域,新兴文化产业诸如影视动漫、网络服务等所占比重偏低。文化企业普遍较弱,缺少带动性强的文化企业集团。
(四)传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人才相对缺乏
济宁虽是人口大市,但从事传统文化研究的人才尤其是高端人才较少,整体素质不高。同时从事文化产业发展的人才也相对短缺,既影响文化受众的接受力和参与度,也影响文化产业人才队伍的竞争力。
五、几点建议
(一)科学理性认识传统文化
对传统文化,要坚持古为今用、推陈出新,有鉴别地加以对待,有扬弃地予以继承。一定的文化形成于特定的社会环境,但由于文化具有滞后性,因而当社会制度和经济发展的环境发生变化时,传统文化并没有消失,反而是跨阶段地影响与制约社会进程。因此,在尊重传统的基础上,要有选择地吸收和创造性地综合,用历史和科学的观点来考察传统文化,切实把握和深入理解传统文化的本质内容,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并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根据现代化的基本精神理念,进行有选择性的、合理的吸收、改造、发展和创新。此外,在立足于本民族文化的基础上,采取兼容并蓄、多元共生,从而达到文化的交流共鉴。
(二)大力研究和挖掘优秀传统文化
长期以来,我国在民族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展方面缺乏科学规划,甚至仅仅把其归为学术研究,尤其是根据时代特征和当前任务,在清理和发掘民族传统文化的积极内涵、赋予民族传统文化以时代精神和适宜形式等方面,做得还不够。因此,要真正提高传统文化的吸引力和影响力,使之发扬光大,就需要做好整理和开发工作。实现传统文化的现代化,须整合本土文化与外来文化,引进和培植新的文化要素和文化精神。弘扬中华文明,也要大力发挥哲学和人文社会科学的作用。通过繁荣和发展哲学、人文社会科学,推动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整理、开发和创新,让世界真正了解、喜欢和向往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扩大中华文明在国际社会的影响。
(三)搭建更多载体和平台,丰富传统文化传承形式
弘扬传统文化必须与时俱进、顺势而为,特别是要结合互联网快速发展的这一新常态,在宣传和弘扬传统文化的方式方法上做文章;要充分运用互联网+传统文化的新模式,通过电脑、笔记本、手机客户端,短信、微博、微信等多种传播途径,大力弘扬传统文化。
(四)增强文化产业竞争力,培育产业新业态
一是进一步优化文化产业发展环境,发挥政府在文化产业发展上第一推动力的作用,出台相关促进和鼓励文化产业发展的政策措施,通过科学的产业导向和专项资金的有效衔接,形成文化产业政府、企业、市场三结合的发展模式。二是培育一批核心竞争力强的大型文化企业集团,做到大企业顶天立地,小企业铺天盖地。三是大力发展互联网+文化产业,培育产业新业态。四是大力推进文化与旅游、科技、互联网等其他产业深度融合发展。
(五)强化人才队伍建设,破解传承人才青黄不接难题
传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人才队伍建设是重中之重和根本之举。一是坚持不求所有、但求所用,不唯地域、不拘形式引进优秀传统文化人才,以高端人才引领带动传统文化发展。二是立足本土开发人才。挖掘本地民间艺人、文艺爱好者、民俗研究者和具有一技之长的传统手工艺者等人才资源,培育形成特色鲜明、管理有序、体系完善、活力充足的儒学研究、非遗保护与传承、书画创作、群众性文艺、地域外历史文化、文博文玩等文化人才队伍。三是完善激励人才机制,将人才工作纳入全市科学发展综合考核。
(六)赋予传统文化新的精神内涵,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与中國梦、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结合起来
弘扬传统文化除了继承和发扬传统文化的精华之外,还应结合时代发展要求,赋予传统文化新的精神内涵,融入更多时代发展的新元素。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是全体中华儿女的共同梦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中华民族的核心价值观,融社会主义的价值特性与中华民族的文化特性于一体。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然根植于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厚土壤,中国传统文化的和谐、仁爱、诚信、天下为公等思想,之所以能够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就在于这些思想既符合中国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也反映了人们的普遍愿望及基本诉求。这就要求必须将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宣传教育结合起来,一方面要做好对优秀传统文化深层价值理念及其现代意义的挖掘和阐释,把优秀传统文化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等价值理念的义理讲透、意义讲足、现代性讲好。另一方面要做好运用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资源阐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工作,从而为推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注入新的强劲的精神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