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中国传统文化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积极作用
浅析中国传统文化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积极作用
1.概念的定义
1938年党的六届六中全会上毛泽东在《论新阶段》的报告中指出:“马克思主义必须通过民族形式才能实现。没有抽象的马克思主义,只有具体的马克思主义。所谓具体的马克思主义,就是通过民族形式的马克思主义,就是把马克思主义应用到中国具体环境的具体斗争中去,而不是抽象地应用它。因此,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使之在其每一表现中带着中国的特性,即是说,按照中国的特点去应用它。” 因此,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要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相结合,并在此基础上总结革命经验,实现马克思主义化。这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定义。文化的定义,在《辞海》中将文化分为广义和狭义的两个层次,广义的层次指人类社会实践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狭义的层次指社会意识形态,以及与之相适应的制度、思想、风俗等。中国传统文化,顾名思义,是指在中国大地上由中华民族共同创造的相对于现时代而言的一切文化创造活动与文化成果。
2.中国传统文化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积极作用春秋时代孔子的《礼记》中描绘了一个美好的大同世界:“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从此,中国人的理想社会就是大同世界。到中国近现代,ศ太平天国的领袖洪秀全提出了无处不均匀,无处不饱暖的“天国”主张,并在当时太平天国的都城南京实施。虽然太平天国起义失败了,但是更加加深了中国人对大同世界的向往。其中,清朝末期戊戌变法运动中,康有为曾写一本专门描绘大同社会的专著—《大同书》;中国资产阶级革命家孙中山在土地问题上平均地权和实行集产主义的资本主义工商业,同样也反映了大同世界的思想。毛泽东早年在给黎锦熙的信中就谈到:“大同者,吾人之鹄也”。后又在《学生之工作》一文中提出创建“公共育儿院,公共蒙养院,公共学校,公共图书馆,公共银行,公共农村,公共工作厂,公共消费社,公共剧院,公共病院等,但因实际做不到,只是思想说起好听,才进而信仰马克思主义。因此,不断发展的大同思想为马克思主义进入中国人的生活各个方面做了铺垫。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儒家和墨家都十分崇实。墨子“有本之者,有原之者,有用之者”的三表法,强调判别是非要根据前人的经验,以及当代人的亲身经历和实践效果。东汉班固在《汉书·河间献王传》中明确提出“实事求是”。正是这种崇实思想进而影响到中国人选择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主张无产阶级专政,为天下劳动人民谋利益,这个思想在中国古代的儒家和墨家都有着具体的体现。中国早期著作《尚书》记载着“民为邦本,本固邦宁”,《左传》中提出“民之所欲,天必从之”的论断,都是中国早期的民本思想。儒家和墨家更是将民本思想发展到一个新的高度,孔子的“仁者爱人”,墨子的“兼爱”思想,孟子的“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论断都是倡导以民为本。鸦片战争后,虽然西方的资本主义思想传入中国,但是在中国人特别是中国先进知识分子的思想中民本思想仍然占大部分。正是由于这种民本思想的成分,使中国先进知识分子对马克思主义的无产阶级专政产生了强烈的兴趣。毛泽东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早年喜欢郑观应的《盛世危言》,后崇拜过梁启超,深受近代中国民本思想的影响,正是在这个思想的作用下,不断地探索救国救民的真理,最终成为一个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并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不可或缺的思想来源。马克思主义要在中国生根、开花和结果,要中国化,就不仅要与中国的现实实际相结合,而且要与中国的历史文化相结合,要向中国文化学习,要从中国的历史文化中汲取智慧。早在1938年召开的中共六届六中全会上,毛泽东同志就总结了中国革命运动的经验和五四新文化运动的经验,深入阐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问题,提出全党要研究理论、研究历史、研究现状,继承从孔夫子到孙中山数千年来的珍贵历史遗产。1941年,他在题为《改造我们的学习》的整风报告中✔,再次号召全党研究现状、研究历史、研究理论。他尖锐地指出:“不论是近百年的和古代的中国史,在许多党员的心目中还是漆黑一团。许多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学者也是言必称希腊,对于自己的祖宗,则对不住,忘记了。”以毛泽东同志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之所以能独立自主地领导中国革命并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以及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很大程度上靠的就是实事求是、独立自强的民族精神。在改革开放的历史新时期,我们党一再提倡继承优秀传统,弘扬民族精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的“实事求是”、“与时俱进”、“以人为本”、“小康社会”、“和谐社会”等概念和思想,无不是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展。因此,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不仅应是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经验的总结和概括,而且应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总结和概括。在现代这个多元化社会,形成具有特色的文化对于国家和民族来说是很重要的。中国是社会主义国家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使之与国情、民情相联系是理论和现实的需要。因此,中国传统文化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发展提供了思想土壤和民族形式,只有运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优秀资源对马克思主义进行充实和丰富,使之从内容到形式都真正具有中国特色、中国作风,才能促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深入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