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扬传统文化 构建健全人格

时间:2024-12-26 01:20:18 来源:作文网 作者:管理员

弘扬传统文化 构建健全人格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就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作了一系列重要讲话,把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识与重视推向了一个新高度。教育部颁发的《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明确要求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系统融入课程和教材体系,促进思想政治教育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紧密结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印发的《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提出,要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贯穿于国民教育始终,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遵循学生认知规律和教育教学规律,按照一体化、分学段、有序推进的原则,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全方位融入思想道德教育、文化知识教育、艺术体育教育、社会实践教育各环节。青少年正处于人格发展的初步定型时期,即人格发展的一个关键时期。要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丰富的内容涵养青少年的心灵,构建青少年的健全人格。

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青少年健全人格的关系

青少年的健全人格必须植根于一定的文化土壤、文化环境。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就是构建青少年健全人格的文化土壤与文化环境,是与生俱来、不可或缺的文化背景。

首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构建青少年健全人格的根基。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博大精深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根基。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的独特的精神标志,为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提供了丰富滋养。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华夏儿女共同的根基。传统文化中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行为准则等,具有强烈的历史性、遗传性、现实性和变异性,时时处处都在影响着我们。构建青少年健全人格,必须扎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从中汲取养分、滋润心灵。

其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构建青少年健全人格的资源。中华传统文化历史悠久、浩瀚无穷,讲仁爱、守诚信、崇正义等,都是中华♫文化的组成部分。青❦少年健全人格教育,可以从中提炼出丰富的教育资源并作现代阐释。有学者参考国内外有关人格健全的研究见解,结合个体心理健全发展的规律、教育的要求及青少年的年龄特征,将青少年健全人格的标准确定为10条:有不断增强的独立自主性;喜欢学习、参与和创造;与周围环境有较好的接触;对人友善、有爱心、能合作;气质协调;性格活泼、愉快、热情、乐观、开朗,有责任心,讲诚信;悦纳自我,自尊、自信,有基本的自我控制能力;富于理想,面向未来;做事有目标、有计划,并能坚持到底;善待困难、干扰、挫折和诱惑,善待成功与荣誉。 这种界定是否科学、完善,我们姑且不论,但在确定的10条标准中,几乎每一条标准,都可以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宝库中提取价值资源。例如,我们要求青少年对人友善、富有爱心,也就是中华传统文化中的仁爱。孔子提出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孟子提出的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等,都是有力论据、教育素材。

最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构建青少年健全人格的需求。人格是一个涉及多学科多领域的极为复杂的概念。从心理学角度说,人格是指个体独特的、稳定的、社会性极强的心理特征的综合。以人格的独特性为例,人格的独特性指人格是在特定的遗传、环境、教育和生活等因素共同影响下独具特色的心理特征。换句话说,中国的青少年与美国的青少年、日本的青少年等,由于遗传、环境、教育和生活等差别,在人格上也存在差异。不同的国家、民族,对本国家、本民族的青少年的健全人格衡量是不同的。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中华文化传统正经受着前所未有的严峻考验和巨大冲击。一个民族的文化传统是一个民族身份的象征。一个民族的身份证不光ฑ是语言,更重要的是文化。中科院院士杨叔子说过:没有先进的科学技术,我们会一打就垮;没有人文精神、民族传统,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会不打自垮。 青少年是民族的希望,国家的未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国青少年的标识。中国青少年健全人格教育,承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符合中国的国情与现实需求,更是保障中华民族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让中华文明得以代代相传、久久不息的关键所在。

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构建青少年健全人格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作为中华民族所特有的精神财富,我们应当格外珍惜,并根据时。代发展的需求,坚持古为今用、推陈出新,鉴别地加以对待,扬弃地予以继承。在青少年健全人格教育中,要善于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其中,充分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青少年健全人格教育中的积极作用、优势作用。

(一)依托校园文化,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青少年健全人格教育结合

校园文化是学校在建设、发展过程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朱永新指出:学校教育缺乏文化,会把孩子带到一个抽象、片面的地带,文化的缺失带来精神的浮躁甚至荒芜,教出来的孩子可能是有知识没灵魂、有记忆没有根底的怪物。所以,校园文化在提升学生素质、塑造学生情操、营造人文氛围等方面具有重要的功能。学校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可以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其中。青少年置身于这种校园文化,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熏陶,耳濡目染、潜移默化、久而久之,就会成为一个有知识、有教养、有进取精神,有良好气质、天天向上的人。这对青少年健全人格的▲培养和形成大有裨益的。

(二)依托课堂教学,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青少年健全人格教育结合

课堂是青少年学习、成长的主阵地。学校的主题班会课、思想品德课等,都是学校进行青少年健全人格教育的渠道。我们应当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丰富教育资源,开展青少年健全人格教育。通过讲授中华民族历史上的名人、典故、事件等,正面引导,积极干预,实现青少年人格教育的目标。如,自尊、自强、公正、责任、诚信等,是社会人应具有的基本品格要求,也是青少年健全人格教育的核心价值取向。在课堂上,学生可以通过研读《论语》《诗经》《弟子规》《三字经》等具有经典意义的著作,通过理解和而不同、推己及人、天下为公等思想理念,通过学习屈原、岳飞、林则徐、谭嗣同、孙中山、毛泽东等历史人物,培养健全人格,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有条件的学校还可以编写《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读本》《中华文化经典教育读本》等校本教材,根据学生认知特点,遵循教学规律,合理设置教材结构,科学安排教材内容,让学生感受那份政治抱负,理解那种爱国情怀,领悟那股浩然正气,通过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不断培养和形成健全人格。

(三)依托实践活动,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青少年健全人格教育结合

青少年健全人格教育的成效不仅来自教育者苦口婆心的说理、说教,更多来自青少年能够参与的实践活动。而教育只有通过学生的自主活动,包括校园内外的活动,才能获得与社会生活紧密结合的体验、感悟,知识、理论才能通过情感和实践行动的相互作用内化为信念。学校可以利用春节、清明、端午、中秋等传统节日开展丰富多彩的节日活动;可以充分利用重大历史事件、中华名人纪念活动等开展与青少年人格相關的主题活动;可以组织青少年学生参与制定校纪校规、市民公约等提升礼仪素养;可以开展文明家庭创建活动,用优良的家风家教促进健全人格的养成;可以有计划地组织文娱联欢、体育竞赛等活动,增强青少年的社交意识,锻炼他们的社交能力,拓宽他们的心理空间,为形成健全人格奠定基础。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瑰宝,个中蕴含的道德准则、思维方式、思想理念等是中华民族的优秀成果,是历史给予我们的宝贵精神财富,也是构建青少年健全人格的丰厚资源。青少年正处于人生中人格发展的关键阶段,在这个阶段,继承、吸收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于促进青少年人格的健康与全面,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热门排行: 教你如何写建议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