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产业经济重心演变路径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1 重心问题分析及其研究现状
重心的概念源于力学,是指在区域空间上存在某1点,在该点前后左右各方向上的力量对比保持相对均衡[1]。在经济发展过程中, 总有些特定的空间区域上的经济活动相对周围地区处于较重要地位,构成了所考察空间范围内的经济重心。重心是研究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空间位置变动的1个分析工具。由于空间经济发展总量水平不断变动,经济重心、产业重心就会随之发生移动,重心是在动态地权衡了各个地区作用力大小以后表现为向作用力大的方向移动,移动的方向即为变量空间格局变化的方向。
力学中重心是力矩最小的点。总力矩S=,要使S最小,则S[,min]应满足:,由于此式无解析解,需用以下迭代公式求解[2]:
假设1个区域由n个次级区域(或称为质点)P构成,第i 个次区域中心城市的地理坐标为(x[,i],y[,i]),M[,i]为i次区域的某种属性的量值(或称为质量)。求其重心,设重心在Q处。对于1个拥有若干个次级行政区域的国家,计算某种属性的“重心”通常是借助各次级行政区的某种属性和地理坐标来表达。
当R[,i]∞时,说明第i个地区与全国经济重心的空间距离越远,越处在与经济重心偏离的地区,甚至为边缘地区。当某种属性的重心随着时间变化出现移动时,移动方向就指示了空间现象的“高密度”部位,偏离的距离则指示了非均衡程度。对此可采用欧氏距离公式来计算。设各次区域中心城市P(x[,i],y[,i])到重心Q的距离为R[,i],根据欧氏距离公式可得:
当Ri0时,说明第i个地区与全国经济重心的空间距离越近,越处在与经济重心接近的地区。当R[,ธi]=0时,第i个地区为全国经济重心。
这不仅可以了解在1定时期大尺度范围内我国经济重心和产业重心的变化轨迹,也可以了解同期某1个具体地区(省、自治区和直辖市)在变动中的偏离程度,从而更深入地把握不同地区在这个时期经济发展和产业调整的时空变化特征。 20世纪70年代开始对空间上多种社会、经济和自然资源的重心问题进行研究。樊杰等[10] 率先研究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农村工业重心的变动;台湾学者黄金树研究了中国⚥内地经济重心与空间发展状况;包玉海等[11] 对内蒙古耕地重心驱动因子进行分析,认为包括社会历史、自然、政策以及经济利益等驱动因子。此外,周民良[12] 研究中国经济重心与区域经济发展,徐建华等[13] 对人口重心与经济重心演变进行对比分析,陈希华[2] 研究了山东省产业重心转移与可持续发展,乔家君等[14] 对近50a来中国经济重心移动路径做了初步分析。 近年来重心研究取得了较大进展,但存在不足。1是产业重心与经济重心的研究较少;2是重心移动的影响因素分析方面,多为定性的简单探讨,有说服力的研究进展甚微。本文将重心引入产业与经济中进行研究,在解释产业重心移动的影响因素方面做实证研究,并探讨经济、投资、人口变量对产业重心的影响关系,在重心移动原因解释方面得到颇具说服力的结论。
2 我国产业重心与经济、投资、人口重心演变路径分析 2.1 经济重心与投资、人口重心演变路径分析 유 Fig™.1 Shiftroute of gravity center of the GDP, investment and population from 1978 to 2003
(3)我国人口重心大致为经度增加、纬度减少→经度减少、纬度减少→经度增加、纬度减少→经度减少、纬度增加的空间移动轨迹。1978—1984年人口重心走势为经度增加、纬度减少;1985—1998年1直是经度减少、纬度减少(除1989年经度增加、纬度增加);1999—2000年表现为经度增加、纬度减少;2001—2003年为经度减少、纬度增加。结合我国大地原点①,在整体空间上,我国经济、投资以及人口重心位置均不同程度地朝东南方向偏移,并且偏移趋势在加强,虽然近几年偏移趋势有所收敛或回归,但远未达到改革开放前的水平。因此,我国东西差距、南北不均衡的情况将在1定时期存在。
2.2 第1产业重心演变路径分析 Fig.2 Shift route of gravity center of the first industry from 1978 to 2003
2.3 第2产业重心演变路径分析 Fig.3 Shift route of gravity center of the second industry from 1978 to 2003
2.4 第3产业重心演变路径分析 Fig.4 Shift route of gravity center of the tertiary industry from 1978 to 2003
2.5 产业重心与经济、投资、人口重心的对比分析
为更准确地说明我国产业重心与经济、投资、人口重心之间的空间联系,笔者消除了距离杠杆效应,即将各省属性值除以各省与大地原点之间的距离[2],消除杠杆效应后能够更准确地分析重心之间的关系。
图5 产业重心与经济、投资、人口重心在经度上演变轨迹对比
Fig.5 Longitudinal shift routes of the gravity centers of industry, GDP, investment and population
图6 产业重心与经济、投资、人口重心在纬度上的演变轨迹对比
Fig.6 Latitudinal shift routes of the gravity centers of industry, GDP, investment and population
3 我国产业重心移动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
如果将重心视为产业空间布局位置变动的1个分析工具,由于产业发展水平不断变动,产业重心也随之移动,移动的方向就是产业空间格局变化的方向。此外,从重心公式看,决定重心的因素来自各相关点的空间位置和属性值。在研究阶段假设各地的地理位置不变,直接影响产业重心的是产业产值(产出)的发展速度和水平。当某地区产值在总体中所占比例大且增长快,产业重心就会向该地区移动,则指示这1空间布局的不均衡分布,或称“重心偏离”。偏离方向指示“高密度”增长部位,偏离距离指示不均衡程度。相反,若产业重心向某方向移动,则表明在该方向上产业产值发展速度更快,产业实力增强更多。如果产业增长是可持续的,各地发展又是不均衡的,则产业重心永远处于1种不断变化的状态。据此,提出以下假设。
假设1:ღ产业产值大小、增长速度及方差影响产业重心的移动。 对应于产业产值增大(或减小)、增长速度增大(或减小)、方差增大(或减小),产业重心移动存在3种情况:产业重心坐标增大(或减小)(同向关系), 产业重心坐标减小(或增大)(异向关系),产业重心坐标未呈显著变化。据此构造如下计量模型:
产业重心变动模型1:
表1 产业重心与产业产值大小、增长速度、方差之间的关系第 经度 4.775569 -0.017391** 0.000302 0.009204** 0.843
7
9、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