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我国发展产业集群的瓶颈与策略思考

时间:2024-12-26 03:45:57 来源:作文网 作者:管理员

摘 要:当下,国际产业之势日益呈现出融合化、集群化、生态化。成长快速的产业集群在这一趋势中当属关键部分。如今,产业集群普遍存在于我国各个省份,崛起的产业集群已然是力推产业调整、增长地方经济的主要力量。然而,产业集群在各地的发展仍有不ฝ尽人意之处,亟待破解之策。本文以我国发展产业集群的潜在作用,引出发展产业集群的瓶颈问题,分析了发展产业集群的策略选择。

关键词:产业集群;引擎;核心企业

全球贸易迈入新纪元后呈现出规模渐长。日趋活跃的跨国投资,日渐细化的国际分工,日新月异的科技升级使全球经济更加显著的趋向区域化、集团化。为应对全球新趋势,部分国家和地区陆续出台措施,创建大规模产业区。在这些产业区里大量聚集了相同产业的企业及关联企业,形成了众多有竞争力、大规模的产业集群。在一个特定区域中,大量集中的关联产业企业,包括科研、管理及辅助性服务支撑机构,共享区域公共设施、市场环境和外部经济,使产业形成效应以降低企业信息交流及物流成本,且产生持续、强劲的竞争力,获得内外部双重经济效益的现象称之为产业集群。这种有效的产业集群生产方式最初诞生于制造业,它也是使制造业提升优势的最有利的生产方式。由于制造业往往拥有多个配套环节,产业链长且生产复杂,因此要有相匹配的生产方式与之适应,才能形成强大的竞争力。借助打造制造业基地和产业集群,进而带动整个区域经济,ช已被国内外证明是推动经济发展行之有效的做法。

1 我国发展产业集群的潜在作用

1.1 产业集群是拉动经济的重要引擎

主导地方经济的产业集群是推动地方经济发展的核心力量。地方经济水平受到产业集群效益、质量及速度的直接影响。同时,企业在产业集群力推下集聚发展,推动关联产业纵向延伸、横向拓展,实现企业集群与完整产业链的高关联度,达到降低经营成本、壮大产业规模,提升创新能力,提高区域竞争力。在我国,具备综合经济实力的县市专注培育产业集群的比较优势,使之成为当地强大的经济支撑与经济发展的引擎。例如:浙江义乌以专业市场为依托,对毛纺织品、饰品、拉链及针织袜业等几十种商品培育集群,对地方经济形成巨大推动作用。

1.2 产业集群助力城镇化

웃城镇化的本质是地理空间优化配置与综合集聚各类经济要素、资源。产业集群是在城镇集聚大量企业,促成资金、技术等要素组合向城镇流动。不仅为工业化步伐提速,使城镇产业得到强化,还带动商贸、中介、物流等行业繁荣发展,使城镇综合服务日趋完备,并创造出可观的投资需求与就业岗位,从而造就了人口向城镇转向的前提条件。因此,产业集群是力推城镇化的关键动力,而城镇化水平在某种层面上取决于产业集群水平。产业集群在广东、浙江等地兴旺昌盛,使♀当地城镇化程度随即上升。当下全国最大规模的城镇化地区当属珠三角、长三角地区。

1.3 产业集群破解三农问题

产业集群是有效破解三农问题的路径,减少贫困,富裕农民是三农问题得以根本破解的出路,而农民增收是核心。不少产业集群属于劳动密集型、传统资源型产业,发展产业集群给城镇带来大量就业,吸纳剩余农村劳动力就地转移,并促成各类农产品深加工获得增值,带动形成农村特色产业,实现农民增收。发展产业集群对促成两个反哺是有利的,即城市反哺农村、工业反哺农业,这亦是有效破解三农问题的路径。

2 我国发展产业集群的瓶颈

2.1 集群创新不足,分工水平较低

目前,我国产业集群内大多企业依旧是自主创新力不足,有着大而不强、全而不精的弊端。在我国,产业集群更多的是以应用简单、适用技术为重点,并且创新品的数量远低于仿制品,缺乏技术含量。根据相关数据显示,珠三角各种专业集群里的聚集企业普遍存在知识产权、核心技术匮乏,为数众多的产业集群尚属贴牌、仿制的初级阶段,唯一具备的比较优势便是低价格、低成本。但随着我国平均工资水平的提高,低成本优势也在逐渐丧失。轻纺工业是我国众多产业集群涌向的目标,但其本身产品同质化现象严重且缺少显著的市场细分特征,没有覆盖广泛的系列化产品。此外,企业协作分工欠佳。各产业集群或多或少都倾向追求小而全。不少经营者对做配角不甘心,在经营中既要生产利润又要商业利润;不仅想赚上游产品的钱,还想挣中间产品、销售成品的利润。这种情况既影响大企业成长潜力,又将小企业活动空间、盈利能力削弱,使延伸产业链受阻,最终危及到集群生存及竞争力的提升。

2.2 产业集群缺少核心企业,政府职能发挥欠佳

产业集群在实际中缺少核心企业,有资源优势及核心技术的企业对其它企业的影响是不可估量的,其它企业因此被带动从而共同发展,进而区域经济被推动向前迈进。因我国乡镇、农村是蕴育产业集群的主要土壤,重点产业是劳动密集型、传统产业,大多由中小企业集聚成集群,因此,我国产业集群缺乏核心竞争力,带动区域经济的作用不强。此外,政府在发展产业集群时未发挥出应有职能。西方国家早在九十年代就已普及了产业集群政策,而我国政府在管理与规划产业集群、制定相应政策上仍有极大的改进空间。其一,政府未能足够重视中小企业的产业集群主体地位,缺少对中小企业足够支撑的财政、金融政策。我国相关支持产业集群的法规仍不健全,政府对管理产业集群不到位。其二,政府投入到产业集群的配套设施不足。如今,我国不少产业集群的配套设施建设相当不足,这集中反映分布在乡镇、农村地区的产业集群所处地域交通不便,且企业在通讯、用电及用水上受到诸多限制。

2.3 产业集群的配套社会服务不到位

产业集群涵盖的配套社会服务不到位,包括资金、设备、技术等要素欠乏,更曾频频爆发土地紧缺、民工荒、油荒及电荒等现象,这些已成为产业集群关键转型期的瓶颈;在不少产业集群中,薄弱的配套社会服务功能失衡,中介机构没有太多积极性融入到社会服务中,未能向集群内企业及战略联盟提供市场竞争及信息交流的全面服务;日益突显的资源环境约束,未从本质上转变经济的粗放增长方式、矛盾渐渐尖锐的资源供需关系,增长经济付出过大的环境代价,有的地方环境被逼到极限承载力,破坏的生态ฃ、污染的环境对有的超大规模招商引资项目已形成影响。 3 我国发展产业集群的策略选择

3.1 走融合产学研之路升级集群

科研机构、大学应协同城市调整功能结构特别是发展产业集群,借助产业集群引领行业,做到使产业链效益规模化,引领相关联行业一起发展。要依托科研机构、大学,借助产业集群形成现代化产学研的多功能产业集群。对本地集群内部加大创新力,积极鼓励研究核心技术、为集群内企业拓宽融资渠道,抢占战略技术高点,注重投入创新资金等。另外还需借助本地科研机构、院校制定完备的系统助推产学研政策,倡导以各种方式吸纳科研机构、院校内部有实力的科研人员融入集群的创新技术活动中,同时鼓励研究生、在校老师去企业兼职,或企业特聘有技术成果的教授做董事会成员、技术顾问,从而使企业增加技术人才比重,使企业突出创新。现今,我国产业集群靠的是低成本与政府优惠,走低端道路。而要改变这一现状,在治理集群时重点构建专业机构,包括技术咨询机构、测试软件中心、调查机构等,只有专业水平提升才可将优势资源集中,全心全意研发产品。实践证明,国际化程度越高的集群就有越大的开放度,越快的前进速度。积极寻求有规模的跨国企业协作,以多样优惠政策将著名企业吸引入驻;鼓励企业裂变衍生与兼并,防止集群出现惰性。

3.2 培育核心企业与发挥政府职能

产业集群演化道路与其内部核心企业分不开,所以对核心企业要积极培育,尽量将带动与辐射作用发挥到极致。由于打造成功的核心企业离不开创新企业家,所以,创新企业家的培养也很重要。政府对职业培训机构要重点扶持,通过国家职业教育基金,给集群内培育创新人才。同时,还需政府施以得力的政策方案引入国际人才。对核心企业的培育离不开各地政府审视本地区位特点、资源情况等条件,将所有优势生产要素集中,力推生产力飞跃与技术进步,逐步做强、做大,强化其带动、辐射能力。并且政府要使核心企业的供应网络完善,配套改造上下游企业,提高其区域配套水平。产业集群兴起成败与否取决于产业集群中政府职能发挥的情况。因而以下几点是政府需要着力改善的:第一,合理规划产业集群,对产业集群正确制定政策、战略;第二,政府规划集群是对制度失效、市场失灵的弥补,所以政府应对产业集群构建全国性的规划组织,综合管理集群规划,并且地方政府集群规划政策应因地制宜,依据本地实情,防止重复建设、优化配置资源;第三,为产业集群营造更佳的政策环境。

3.3 健全社会服务体系

发展产业集群牵涉的不仅是科技、工商、金融、税务等各层面,同时离不开信息服务、教育培训、商标与专利代理等服务机构,还要有良好的生态环境和人文环境。各地在加快基建的同时,还要明确对产业集群有影响的制度,打破行政干预,为充分流动技术、资金、信息、人力等要素提供公平有序的环境;在筹划招商引资时,为社会服务健全保障体系,打造专业化市场,对金融服务、信息传媒、现代物流、科技咨询等提升配套服务能力;在对增长经济追求中,对打造生态环境密切重视,增加先期投入治理环境的人力、设备、资金及技术,重视集群内构建循环经济,对资源提高利用率,做到可持续协调的生态环境创建与经济增长。

4 结论

综上所述,发展与培育产业集群是一个长期而复杂的过程,切不可急功近利,一个产业集群的成功大约需要历经十多年或者更长的时间。在集群构建企业网络、聚集社会资本需要长期博弈,在短期内试图成功创立产业集群,立刻达到增长经济是极其不现实的,因此,我们要有准备、有耐心,脚踏实地的筹划产业集群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张明龙 《产业集群与区域发展研究》[M] 中国经济出版社 2008

[2] 王洪忠 中国产业集群发展研究 [J] 山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01)

[3] 李刚 我国创新型产业集群发展的人才支撑对策 [J] 当代经济 2013(02)


热门排行: 教你如何写建议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