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柳与中华传统文化
【摘要】在中华传统文化中,“柳”具有深厚的文化内涵,与它有关的姓氏、诗词和风俗等文化蕴含着丰富的知识和有趣的故事,从而形成独具中国特色柳文化。
【关键词】柳;姓氏;诗词;风俗;文化To Research on Willow and Traditional Chinese Culture
Zhang Nan Liu Guixiu Li Liyuan【Abstract】In traditional chinese culture, willow has a profound cultural connotation,whoฒse relevant culture of surname, poetry, and customs contain rich knowledge and interesting stories, thus forming unique willow culture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Exploring a word’s rich cultural connotations in history, literature development and social life can find out that Chinese civilization has comprehensiveness, profoundness and long history, meantwhile, show the infinite charm of Chinese traditional culture.
【Key words】willow;surname;poetry;customs;culture 中华传统文化有各种独具特色的文化载体,其中植物就是突出的一类。“柳”作为常见的又极具美感的一种植物,吸引了众多的目光。“柳”也在漫长的传统文化发展进程中,逐渐融入人们的社会生活和精神世界,而被赋予了丰富的民族文化内涵,成为文化的独特载体。本文主要从✄与“柳”有关的姓氏、风俗和诗词文化三个方面来探寻柳文化的深厚内涵。1 柳与姓氏文化
从现存史料看,柳姓起源于古老的姬姓。《新唐书•宰相世系表》有载:柳氏出自姬姓,鲁孝公子夷伯展,孙无骇,生禽,字季,为鲁士师,谥曰惠。食采于柳下,遂姓柳氏。楚灭鲁,仕楚。秦并天下,柳氏迁于河东。秦末柳下惠裔孙安,始居解县。
《元和姓纂》也有:周公孙鲁孝公子展,展孙无骇,以王父字为展氏,生禽,食采柳下,遂姓柳氏。鲁灭,仕楚,秦并天下,柳氏遂迁往河东,秦末有柳安,下惠裔孙也。
从上述记载中可知,鲁孝公有一子名展,展的孙子无骇以王父字为氏,始姓展。无骇子展禽,曾是鲁国掌管刑狱之官,食邑柳下,死后谥号为惠,因此史称“柳下惠”,之后子孙改姓柳。鲁亡后,原居鲁国的柳氏子孙纷纷迁往河东①。秦朝末年柳下惠裔孙柳安定居河东解县(今山西运城西南)。可见,柳下惠就是柳姓的始祖。柳下惠为人温和,《孟子•公孙丑上》第九章中提到柳下惠:“柳下惠不羞污君,不卑小官;进不隐贤,必以其道”[1],孟子称他为“圣之和者也”。柳氏定居解县后,逐渐壮大,唐朝时达到鼎盛,发展成为河东望族。数百年间人才济济,英贤辈出,主要人物有:南朝宋将军柳元景、柳世隆,梁演奏家、诗人柳恽;隋朝饶州刺史柳庄,许州刺史柳裘;唐朝宰相柳奭、柳浑、柳璨,史学家柳芳,文学家柳冕,文学家、思想家柳宗元,书法家柳公权等。唐末柳氏家族衰落,但后世柳姓仍不乏成就突出者:北宋散文家柳开,著名诗人柳永;元朝文学家柳贯;明朝说书艺人柳敬亭…… 2 柳与风俗文化
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进程中,柳与人们的生活发生了种种关联,逐渐产生了许多与柳有关风俗文化。中国古代民间有插柳迎春的风俗。寒食节,家家户户门前常插柳以迎接春天的到来。据《风土记》②记载,中国民间插柳的风俗起源于两千多年前的春秋时期。相传晋国忠臣介子推辅佐晋文公重耳登上王位后,急流勇退,隐居在绵山,晋文公多次请介子推上任,却被拒绝。后来晋文公想通过烧山逼他下山,但不幸被烧死在一棵柳树下。次年,重耳率群臣去绵山祭奠,却见那棵柳树复活了,重耳心生感动,把那棵复活的柳树赐名“清明柳”,把这一天定为“清明节”。 清明节也被称为“柳节”。因此,每逢清明节这一天,人们都要折柳条插在自己家屋檐的门楣上以示追念。后来插柳逐渐演变成为人们追念先人忠烈的一种风俗。民间有“清明不戴柳,红颜成皓首”说法。
古人有折柳枝赠别亲友的风俗。折柳送别有两层寓意:其一,“柳”与“留”谐音,折柳含有“挽留”之意;其二 ,柳树极易生长,用它赠送亲友,期望亲友无论漂泊何方都能“枝繁叶茂,落叶生根”,顽强生活。《诗经•小雅•采薇》:“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用丝丝杨柳寄托离别之情。慢慢的“折柳”成为离别的代名词,用“折柳”表达离别之情更常见于诗人的创作中。李商隐《离亭赋得折柳枝》诗:“含烟惹雾每依依,万绪千条拂落晖。为报行人休尽折,半留相送半迎归。”古堤河畔,杨柳成行,柳丝飘扬,如离别之人挥手告别,也如送行之人在召唤远行之人将来能平安归来。3 柳与诗词文化
自古以来,柳以它独特的外形、旺盛的生命力深得文人☁墨客的喜爱,杨柳意象也成为中国诗词中出现频率极高而意蕴丰富的植物意象。总结起来,柳在诗词中有三种意象:一是自然之柳,寓意美好的春天;二是寄情于柳,借柳抒怀,抒发情感;三是以柳喻人,表达身世之感。在众多的植物中柳抽丝发芽最早,善观察的诗人常用柳来作为报春的使者。唐贺知章的《咏柳》是咏柳诗作中千古流传的名篇,诗中洋溢着诗人对春天的喜爱和逢早春的欣喜之情。
柳之荣枯易让人产生岁月流逝、自身华年已逝的沧桑之感。南北朝文学家庾信晚年所作《枯柳赋》:“昔年种柳,依依江南。今逢摇落,凄怆江潭。树犹如此,人何以堪?”岁月匆匆,物是人非之感令人怆然泪下。柳树婀娜多姿,柔丝缕缕,自古就被视为绵绵爱情的象征。如白居易的《杨柳枝》:“依依袅袅复青青,勾引春风无限情。白雪花繁空扑地,绿条丝弱不盛莺。”写出恋人之间柳丝情长、绵绵无期的思念之情。
正如德国哲学家费尔巴哈所说,“人由对象而认识自己,人的本质在对象中显现出来”,人们在生活实践中与对象发生联系,又将自己的意识通过对象表现出来。在这里,诗人将自己的情感寄托在常见的柳上,通过柳来表达自己的思愁别绪。柳枝叶柔韧纤细,叶片狭长,极富美感,所以古人常用柳枝柳叶形容女子的体态容貌:柳腰,用来形容女子纤柔的腰肢;柳眉,☢用来指女子细长秀美的眉毛。如“隔户杨柳弱袅袅,恰似十五女儿腰。”。飘飞不定的柳絮,与青楼妓女的命运十分类似,于是“章台柳”便与漂泊流离、无依无靠的妓女结下了不解之缘。“衰杨古柳,几经攀折,憔悴楚宫腰。”,这里诗人以古柳枯裂的意象比喻青楼女子青春逝去,憔悴色衰的悲哀。
柳又因着陶渊明的“五柳先生”之名而有了隐居清高的意味,成为隐士贤良的钟爱之选。在中国文学史上,将杨柳喻人发挥到极致的要数明末清初女诗人柳如是③。柳如是在杨柳意象的使用上有一点开拓之处是前代诗人所不及的,就是她借柳自况,物我浑然一体,直接成为诗人的化身。如《金明池•咏寒柳》这首词为诗人离开陈子龙以后感怀身世之作,全词总结了自己十年来的ฬ坎坷经历,将心灵的感伤、自恋、憧憬寄托其中,成为她以柳自况的巅峰之作。在这里她突破了柳意象原有的内涵,一改柳往日柔软脆弱缠绵的形象,从精神层面为杨柳意象注入了刚性气质和独立自主的意识,在她笔下柳有了柳魂,而这种刚性气质则是来自于诗人主体的独立人格意识与自由心性。注释
① 河东,今山西西南部黄河以东的大部分地区,因其位在黄河以东而得名。② 《风土记》,西晋周处编,此书是记述地方风俗的名著,从中可以考查端午、七夕、重阳节等习俗。
③ 柳如是,明末清初卓越不凡的奇女子和女诗人,原名杨爱,字影怜,后改姓柳,名隐,又名是,字如是。出生于浙江嘉兴,幼时家遭巨变,被卖至盛泽归家院,浙江名妓徐拂怜之,指导其操习诗文书画。14岁时被卖入吴江周府为婢,后被阁臣周道登逼为侍妾,教以文艺,却为群妾所妒,被逐出相府,开始了浮萍流转的游妓生涯。曾结交高才名辈,与宋辕文、陈子龙、钱谦益等著名文人曾有过恋情,后嫁给钱谦益,对钱降清后又支持复明活动有很大影响。她不仅是一位“风姿逸丽”的青楼女子,更是一个具有过人才情与忠烈意志的不凡女子,其文学成就为当时和后人所称道。参考文献wWw.LWlm.com [2] 袁义达主编.中国姓氏•三百大姓——群体遗传和人口分布(中)[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168-169[3] 白振有.“柳”的国俗语义[J].广西社会科学,2004,(6).
[4] 关传友.中国植柳史与柳文化[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4).[5] 李圣华编著.柳如是[M].北京:中华书局,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