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石鉴赏与中国传统文化
我国的玉石文化源远流长,在古代就有和氏壁的传说家喻户晓。和氏璧是历史上著名的美玉,在它流传的数百年间,被奉为“价值连城”的“天下所共传之宝”。春秋时,楚人卞和在楚山,一说荆山(今湖北南漳县)看见有凤凰栖落在山中的青石板上,依“凤凰不落无宝之地”之说,他认定山上有宝,经仔细寻找,终于在山中发现一块玉璞。卞和将此璞献给楚厉王。然而经玉工辨认,璞被判定为石头,厉王以为卞和欺君,下令断卞和左脚,逐出国都。武王即位,卞和又将璞玉献上,玉工仍然认为是石头,可怜卞和又因欺君之罪被砍去右足。及楚文王即位,卞和怀揣璞玉在楚山下痛哭了三天三夜,以致满眼溢血。文王很奇怪,派人问他:“天下被削足的人很多,为什么只有你如此悲伤?”卞和感叹道:“我并不是因为被削足而伤心,而是因为宝石被看作石头,忠贞之士被当作欺君之臣,是非颠倒而痛心啊!”这次文王直接命人剖璞,结果得到了一块无瑕的美玉。为奖励卞和的忠诚,美玉被命名为“和氏壁”,这就是后世传说的和氏壁。 软玉是我国矿物学家对英文Nephrite的译名。웃这一英文名称源于希腊语,有“肾脏”之意。这是因为古代洲认为将这种玉石佩挂在腰部可以治愈肾病(久术武夫:《宝石贵金属辞典》)。看来,古欧洲人和我国古代人一样,都迷信于玉。中♡国古人不仅认为饰用这种玉可以辟邪,而且认为饮用玉粉可以治病。然而不论欧洲人也好,喜欢玉器的墨西哥和新西兰人ซ也好,都没有中国人使用软玉的历史悠久。中国在世界上有“玉石之国”之称,这同发现和使用软玉的悠久历史有关。
软玉常见颜色有白、灰白、绿、暗绿、黄、黑等色。多数不透明,个别半透明,有玻璃光泽。软玉的品种主要是按颜色不同来划分的。白玉中最佳者白如羊脂,称“羊脂玉”。青玉呈灰白至青白色,目前有人将灰白色的青玉称为“青白玉”。碧玉呈绿至暗绿色,有时可见黑色脏点,是含杂质如铬尖晶石矿物等所致。当含杂质多而呈黑色❅时,即为珍贵的墨玉。黄玉也是一种较珍贵的品种。青玉中有糖水黄色皮壳,现有人称其为“糖玉”。白色略带粉红色者有人称为“粉玉”。
目前所知,国内除台湾丰田地区产软玉外(包括透闪石猫眼石),主要产地在新疆。新疆和田玉的悠久历史,在《史记》、《汉书》、《魏书》、《隋书》♚、《旧唐书》、《新唐书》、《五代史》等古书中,均有记载。不过,西汉以前,史籍所载新疆产软玉的情况常夹带着不少神话故事。从《史记》中记载的《李斯谏逐客书》和《苏厉给赵惠文王书》中的几句话(“今陛下致昆山之玉,有随、和之宝……此数宝者秦不生焉。“代马胡犬不东下,昆仑之玉不出,此三宝者亦非王有已。”)来看,早在春秋战国至秦统一六国时,新疆的软玉已从昆仑山北麓和田诸地源源不断地输向内地。尤其是密尔岱所产的软玉块度较大,常有上万斤者。清时在乌沙克塔克台地区有密尔岱产的弃玉三块,大者万斤,次者八千斤,又次者重达三千斤。
通过对这门课程的学习,使我了解了不少关于玉石的知识。由于我对各种玉石首饰比较感兴趣,所以在学习这门课程的时候感觉这方面的知识进步特别快。使我在丰富了知识的同时也了解了祖国博大精深的奇葩文化。珠宝首饰是现在比较流行的,珠宝首饰的审美标准也是在随着各种文化思潮及社会主流意识的不断变化体现出鲜明的时代特征。过去人们特别注重珠宝材质的价值,认为材质价值越高的首饰越名贵、越时髦。而如今,珠宝首饰在材质的选择上呈现多样化趋势,各种材质间强调大胆搭配,讲究色彩效果、与服饰协调及回归自然。对这门课程谈谈我的意见,这门课是联系实际比较紧的课程,所以建议老师在讲课的时候能多给我们讲讲现在的进展,并结合图片使我们有个感性的认识。对于女生来说比较感兴趣的是服饰,可以在讲课的过程中让女生谈谈自己的玉石和服饰搭配的技巧,这样会让更多的同学喜欢上这门课。学习是个不断的过程,通过这门课程的学习让我增长了知识面,更让我明白了学习的重要性,在这里要对老师说声:“老师您辛苦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