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本课程“我爱越剧”个性化教学的尝试与思考
摘 要:“我爱越剧”是我校的校本课程。我们根据多年的实践、变革、改进,对该课程实施了个性化教学:用越剧的服饰美、艺术美陶冶学生,用越剧的榜样、故事、“小步子”来引导学生渐渐投入学习,用学科内的平衡性评价和学科间的弥补性评价来激发学习热情,从而改变其成人化教学现状,提高儿童学习这门“综合艺术”课程的效果。
关键词:校本课程;我爱越剧;个性化教学
一、教学现状与问题
作为首批中华优秀艺术传承学校、中国少儿戏曲小梅花培养基地、浙江省首批艺术特色学校,我们嵊州市城南小学的确取得了很大的成功。但是,我们发现,地方课程“我爱越剧”在四年多的实施过程中,尚处于行政推广的初期,对一些细节问题,还缺乏深入研究。
(一)教学评价问题
小学生学越剧,不只是学一两个越剧唱段、会做一两个越剧表演动作和了解一些越剧的基本知识。但我们的考核还停留在这些硬性指标上,如何评价才能给学生更多的自主选择和个性发展呢?
(二)越剧的适应性问题
我们在教学中发现,每个学生学习越剧的积极性、领悟力是不同的:男生与女生不同,同一性别的学生不同的年龄阶段兴趣、学习能力不同。然而,对待这些问题也同样采用了一刀∞切的教学方法。如何针对不同学生的特点,有效地开展个别化教育,有待于进一步的研究。
(三)教材的教学实施问题
我们在调查中发现,虽然教体局已将教材下发各校,但真正执行教学计划时,却因师资、辅助教材和课时诸问题,课程得不到有效落实。
针对上述问题,我们从“儿童越剧个性化教学”视角作了一年多的实践与探索,现将一些想法和做法提出来,与大家共同探讨。
二、个性化教学的实施策略
“我爱越剧”是地方课程,越剧进课堂、越剧普及教学是地方行为,我们的教学目标,一定要适合当地的人文基础和当地学生的接受程度,不能人为拔高或过分要求☮。所以,我校提出的“儿童越剧”,指的是儿童学越剧的学习内容、学习方式、考核方式要适合儿童特点,做到直观、形象、有趣、自主、多元;我们开展的“个性化教学”,其实就是选择教育,是学校提供尽可能多的素材,尽量让学生自主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内容、学习方式和考核方式,从而达到因材施教、激发兴趣的目的。
(一)因地制宜开展个性化引领
越剧是地方文化积淀,时刻影响、包围着当地人们的学习、生活和工作,可以说是一种“场”,无处不在,但又常常不可捉摸。儿童学越剧就是要让越剧的美一步步分解、细化,让儿童一步步感受、品味,让越剧慢慢感染学生。
1.让学生触摸越剧。越剧的服饰是极唯美的,学生对越剧的戏帽又特别感兴趣。为此,我们开辟了越剧服饰展示角,在室外用玻璃柜专门展出漂亮的越剧戏衣、头盔和靴鞋,并用说明卡注明其特点和穿着要求,这样,不仅把展厅移到了室外,而且可以让喜欢越剧的学生蹲下来慢慢地、慢慢地品味,甚至用手摸一摸,深切地感受越剧服饰的美。我们还发动孩子们自己动手制做越剧戏帽,把自己合理的想象加进去,创做的越剧服饰。从而使学越剧不再只是唱唱、跳跳,而变得能近距离地观察、触摸,变成了一起动手“做越剧”。
2.让越剧感染学生。多年的教学实践证明,学生在学习越剧中产生的爱越剧情感和学习兴趣,对儿童越剧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我们通过环境布置、课间音乐播放、QQ群视频点播、微信宣传、服饰展台等途径,用优美的越剧色彩、唱腔、动作和情感去吸引孩子的注意。刚刚¿获得第十八届中国少儿戏曲小梅花奖的吕欣泽小朋友说,她喜欢上越剧,就是一次在餐厅吃饭的时候,从餐厅的电视中看到当地的一个大同学在唱“天上掉下个林妹妹”而喜欢上的,之后她就向那位大同学努力学习,苦练唱功,终于也获得了全国小梅花奖的,还和那位大同学一起登上了央视舞台。看来,一个视频,一段唱腔、一个道具、一张越剧明星的剧照,都有可能触发孩子们幼稚而清纯的越剧兴趣,从而起到四两拨千斤的作用。
(二)因材施教开展个性化教学
越剧是一门高雅艺术,如今已经登峰造极,但从另一个角度看,它却离我们的孩子很远。那么,该怎样从儿童的视角教他们学习越剧呢?我们认为,必须改变原有的成人认知思维和单纯模仿思维,把儿童的创造性和基础性结合起来,让越剧亲切起来,使学生感到越剧的确可亲、可爱、可学。
1.用学生的表演来教越剧。目前,我们四年级的越剧教育,仍然不过是听一听(听一次配套的录像)、唱一唱(唱几首越剧片段)、看一看(看教材的一些图文介绍)、考一考(抽查一首曲目作为学习成绩)。而如何适合学生的认知特点,引导学生学习越剧、了解越剧、欣赏越剧和演唱越剧,却做得很不够。
上学期,我们对我校的“小梅花奖” 得主中的8名在读生所表演的越剧录像片作了整理,选择其中的服饰装扮、表演动作、唱腔唱词、道具场景等,制作成音像结合的5分钟微视频,用于微视频教学,引导学生从中认识越剧。这样,就彻底改变了以前以成人表演作示范的教学状况,其效果迥异、奇妙。经过一年多努力,这些戏曲微课程教学,使孩子们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充分地认识了越剧的特点,在喜闻乐见的形式中受到了审美教育,从而极大地激发了他们学习越剧的兴趣,提高了他们的“儿童越剧”水平。 2.用身边的越剧故事育人。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越剧的启蒙凭借的不只是越剧的知识和技能,更重要的还有对越剧的学习兴趣和刻苦练习的精神。为此,我们进一步深入发掘8位在读生“中国少儿戏曲小梅花”的榜样价值,把这些“小梅花” 刻苦学习越剧的感人故事制作成10个越剧微课视频,放在校园电视台、校园网、QQ群空间、微信等平台,引导学生自己点击观看,通过写观后感,体会越剧戏迷坚持训练、刻苦练功、享受成功的精神,从而促进学生在成就动机、学习热情、自尊心、自信心、好胜心、坚持性、独立性等非智力因素方面的发展,我们相信这些精神必将影响孩子们的一生。
3.用小步子的策℉略让学生感受越剧。2014年我们学校开展了首个“越剧特色教学月”活动,采用“雏鹰争章”的方式,一周落实一项越剧学习任务,促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感受越剧之美。如第一周是“知越章”周:任务有两个,一是剪辑一张越剧明星的照片,二是知晓3个以上越剧小明星的名字;出发点是让学生在查找越剧明星剧照的过程中,感受越剧服饰的美、人物扮相美和表演的动作美。第二周是“唱越章”周:也有两个任务,一是唱两句经典的越剧名句,二是学会唱《小梅花之歌》,我们的演唱要求不高,能够哼唱即可,唱上两句就算合格。第三周“绘越章”周:要求学生选择头盔、服装、鞋靴中的一样,根据自己的理解和感受,为越剧服饰绘制一张设计图。第四周是“做越章”周,要求学生制作一个越剧戏帽的模型,在月底开一场越剧帽子秀,感受越剧的情趣和美丽。
(三)因人而异开展个性化评价
人的智力是多元的。比如有些学生演唱能力不好,但是越剧知识丰富、欣赏能力较强,对越剧充满喜爱之情;有些学生学习了越剧的发展史,对越剧创业、创新过程有感悟、认识,从而把越剧名家作为自己成长的偶像,并能很好地把越剧精神融合到自己的学习中,这种精神或许会促进学生一生的发展和完善;不过,也有些学生天资聪明,演唱能力不错,但是精神状态不佳。怎样引导每一个学生都既能唱越剧、又能学其精神,让学生身上具有一种越剧文化的气息呢?我们尝试以评价为杠杆,启发动机,激发欲望,卓有成效。
2.学科间的弥补性评价。以越剧为主线,结合音乐、美术、手工等多方面技能,开展学科间的弥补性评价。比如越剧技能和知识方面成绩为及格,但是为越剧设计服饰方面成绩优良,那么越剧成绩可以给予弥补性评价。具体操作方法是:及格分为6分,良好分为8分,优秀分为10分。如越剧分为及格6分,越剧设计为优秀10分,两项以多补少,评为8分,达良好级别。手工制作是综合运用越剧知识、美术设计能力的作品,我们对其采用加分提级的形式来评价。原本仅为及格,但是动手设计制作为优秀,则越剧总评价成绩提高一个档次,评为良好。
在校本课程“我爱越剧”实验教学中,我们越来越清晰地认识到,小学教育是基础教育、普及教育,校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更应该把培养学习兴趣、习惯和建立自信作为教学重点。所以,我们对这门校本课程的学习和评价,以⚥培养戏曲兴趣为重点,以培养一批较有素养、有品味的戏曲听众为教学目标。实践证明,教师进行校本课程教学,只有因人而异、因地制宜、因材施教,才能教有成效,也只有建立以儿童为中心的校本课程教育,学生才能真正喜欢学习,学有所得,学有所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