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教师主体的新型和谐师生关系的构建
"
论文关键词:高校 和谐校园 师生关系
论文摘要:和谐的师生关系是和谐教育的基础,是当前建设和谐社会、构建和谐校园的根本所在,也是推进教育改革,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需要。本文从更新教育观念、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拓宽师生交流平台、强化素质教育等各方面对建立和谐新型师生关系进行了思考。
2007年11月16日,《中国青年报》教育版《高校师生关系渐行渐远》一文指出,大学师生关系日渐冷漠,“学生没了敬畏感,老师少了神圣感”。高教领域师生关系因为种种因素渐行渐远甚至形成鸿沟,师生之间互不信任、缺乏了解、冷漠疏远的种种不和谐现象,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忧虑。师生关系作为学校环境中最重要的人际关系,它贯穿于整个教育教学的全过程。这一关系处理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教育教学的效果、学校培养目标的实现,关系到学生的心理健康和全面发展。本文基于教师主体对我国高校师生关系现状进行分析并对建立和谐新型师生关系提出了建议。
一、影响高校和谐师生关系的现状分析
1.传统教育思想与现代教育理念的冲突对师生关系的影响。我国目前高校师生关系的现状是建立在传统教育思想基础上的,是适应传统教育方式建立起来的。而我国的教育体制正发生着改革与变化,从而传统的教育理念与现代教育理念必然发生冲突。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是主体,学生是受体,是服从的、被动的。而现代教育理念中,教育应是平等的,提倡学习内容可选式、学习方式自由式、学习成果多样式的“自由学习”方式。
2.师生交流沟通少,对师生关系的影响。当前,高校师生缺少交流与互动。上课时,讲台犹如一道鸿沟,师生关系越来越趋向单一,变成了纯粹的教学关系。而课后各奔东西,哪怕碰面也是擦肩而过,感情沟通渠道明显变窄。据了解,除了上课外,80%的大学生课后与老师的接触为零。师生之间无论从自然环境还是心理上都相隔甚远,难得有平等的交流,从而使师生关系日渐淡漠化。
3.教学与科研的关系,对师生关系的影响。高校是教学与科研的结合体,教师在高校中的收入及地位都与职称、学历高低有着密切的关系。而评定职称往往都以教师发表的论文、科研课题立项等作为首要的参考指标。而教书育人没有真正成为衡量教师教育行为的统一标准。然而部分教师没处理好二者之间的关系,因为忙于申报科研项目、撰写论文、做课题、继续学习ฟ失去了提高教学质量、与学生交流的机会,长期下去也就必然造成师生间的疏远,这种不良的师生关系不但影响了大学生的成长,影响了他们健全人格的发展,影响了高质量人才的培养,也影响了和谐校风的建设。
二、构建高校和谐新型师生关系的重要意义
1.构建和谐新型师生关系,是构建和谐社会、和谐校园的基础。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上,提出了“构建和谐社会主义社会的决定”。高校是整个社会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知识密集、人才云集的地方,是精神文明的辐射源。在培养整个国家的人才中具有重要的作用,所以学校应当在构建和谐社会中起骨干和带头作用,走在前面。师生关系是社会关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建设和谐校园、和谐社会的基础。 "
2.构建和谐新型师生关系,是推进教育改革的需要。当今的素质教育改革,无论是教育思想、教育理念的转变,还是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的改革,抑或是教学质量的提高,最终都要依靠师生互动与交往为达到目的,因此,构建和谐的高校师生关系,对进一步推进教育改革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和谐的师生关系,既是教学合力的最佳体现,也是师生主动性得以充分发挥的催化剂,从而才能形成和谐、真诚和温馨的心理氛围。要完成以育人为基础、以创造为核心的这一素质教育目标,就必须有良好的师生关系作为思想政治工作的着力点,作为师德教育深入的突破口,作为提高教育质量的诀窍,以此ϟ推动教育教学的改革,提高教学质量和水平,促进学生的学习、交往和身心健康,达到提高学生整体素质的目的。
3.构建和谐新型师生关系,是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需要。大学时代是学生人格成熟阶段。在此阶段,学生能否健康成长,一方面取决于自身的努力,另一方面也取决于良好的教育环境。这种教育环境既包括教育内容、方式方法的影响,也包括人际关系的状况。而师生关系是否和谐、融洽,不仅决定学生的学习状♀况,而且直接决定学生的心理发育以及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的形成。良好的师生关系,可以使学生感受到自身价值的存在,形成愉悦的心理状态。同时,这种良好的心理意识会使他们产生种种高尚而美好的情感。如尊重、信任他人,帮助、热爱他人,热爱社会和祖国等。
三、建立高校和谐新型师生关系的对策
1.更新教育观念,加强自身素质提高改进教育的方式方法,由“经师”转为“人师”型。中国古代就有“经师”与“人师”之分。“经师”即是灌输经典,“人师”则是“传道、授业、解惑”全面负责。教师要加强自身素质修养,不断提高专业素质、丰富知识结构来提高人格魅力,并以此来影响学生;在课堂上,改变传统的教育理念,多采用互动、探讨的现代教学方式方法,让学生真正参与到教学活动中,了解学生需要什么,从而因材施教;在课后,教师应该主动走近学生生活,了解学生思想动态并加以引导,尊重学生人格,虚心听取他们的意见并给予及时反馈。
2.大力加强师德师风教育,纯化师生关系。师德师风好坏,是和谐师生关系建立的基础。首先,高校应将人文关怀的观念贯穿于高校管理和教学的全过程,大力加强师德师风教育。提倡教师把“要教学”转变为“想教学”,从而改变教书不유只是谋生的手段而是发展的事业,发自内心地热爱教书育人。提高所有教职员工管理育人、教书育人、服务育人的意识,形成全员齐抓共管的育人氛围。其次,应从制度上促进教师重视自我修养和自我约束,加强师德师风教育。
3.强化“以人为本”的素质教育理念,做到切实关爱学生。学校应强化“以人为本”的素质教ต育理念,教师要树立以学生为中心、为学生服务的观念,尊重、关爱、信任学生,应充分认识培养学生成才的重要性。教育是人们在活动中所形成的一种独特的精神影响力量,发出精神影响力的一方是教育者,接受精神影响力的一方是受教育者。由此可见,在学校中,教师与学生的关系不应该是绝对的主被动关系,应是互为教育者与受教育者,教师与学生之间的精神影响是彼此都具备的,两者的关系应该是平等的、民主的。
参考文献: [2]王淑敏,张江丽.论当代大学师生和谐关系的构建[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7
:22-23.
[3]余国政.高校师生关系和谐论[J].黄石理工学院学报,2007
:63-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