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校教师激励机制的多样性

时间:2024-12-26 14:38:22 来源:作文网 作者:管理员
"

论文关键词:高校教师 激励机制 教师管理

论文摘要:高校教师是高校办学的主体,是实现教育目标的主导力量。如何调动广大教师的积极性,最大限度地发挥潜能,是高校人力资源管理中的重要问题。因此,高校必须建立多样的激励机制,激活整个教师的队伍,为高校发展提供坚实基础。

一、高校教师激励制度的意义

1.有利于教师队伍稳定

高校教师的需要是多种多样的,有职称、住房、科研经费、进修和国内外学术交流等;教师的需要义具有一定的层次性和相对性。因此人事管理部门要把实施激励和教师的多层次需求结合起来,以此调动广大教师的积极性,确保稳定高水平的教师队伍形成。

2.能强化教师的角色意识和角色行为

在高校教师管理中对教师进行激励,一方面可以使表现突出的教师进一步得到认可、强化他们的角色意识和角色行为,增强他们作为知识经济时代教师的历史责任感和紧迫感;另一方面,也可以使其他教师找出差距,从而修正和调节自己错误的角色意识和角色行为,提高自身素质,自觉履行岗位职责。以此,有效的激励有利于创造一个相互学习、取长补短的教师队伍氛围。

3.能激发教师的创造性和主观能动性

有效的激励有利于营造一个不断进取创新的群体氛围。在这种氛围下,能够激发教师的创造性,使创造潜力得到全面发展。

二、建立多样的高校教师激励机制

1.目标激励机制

从人力资源管理的角度看,对高校教师实施各种激励措施,就是要调动教师在某些方面的积极性,以实现组织在这些方面的奋斗目标,使组织获得竞争优势。在运用目标激励策略时要注意让教师参与制定目标,使学校的工作目标与教师个人的发展目标融合在一起,使教师充分认识到学校目标的实现与事业的追求和个人的前途息息相关。要将学校的总体目标转化成具有激励性的教师个人目标,由他们个人去努力实现这些目标,并赋予他们相当的自主权。学校的总目标要起到应有的激励作用,其目标设置要明确、具体、有层次,将学校总目标化之为阶段性的目标,分解为各级管理层次、管理部门、教师个人的具体目标,并且要把目标落实到组织、部门和教师身上,使目标和责任联系起来。

2.自主灵活的工资激励制度

工资制度是目前现代社会的主要分配方式:我国高校教师工资分配制度权下放,由各高校根据实际情况制定本校的工资制度。

根据高校性质的不同,采用不同的工资分配方式:部属大学教师的工资主要由政府拨款支付,各级职称教师的工资级别、工资标准和工资总额由教育部批准,但在工资总额的范围内,校长依据已有的工资级别,参考全国及本地区与本校相似学校的工资标准提出具体建议,学校可根据本校情况及教师工作能力和表现,来决定教师的实际工资;民办大学可由校长依据本校的财政状况,提出建议,由校董事会决定教师的工资级别和工资标准,决定年度性自动增资的幅度决定奖励性增资的发放标准和发放办法。"

为有效发挥工资激励制度,高校还可试行年薪制。每一两年都要增加一次工资,增加工资通常可分为自动增加和奖励性增加两种。自动增加人人有份;奖励性增加是对教师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获得突出的学术成绩等以加薪的方式所给予的鼓励。

3.多渠道☿、多形式的评价激励机制

评价ณ涉及对一个教师工作的总体衡量。因此,要通过不同渠道,从不同方面对教师进行全面评价。一是规范工作量。限定教师在本科和研究生教育中的最高工作量,以保证教学的有效性;把教学、科研、服务指定为大学教师的专业职责,明确规定其权利和义务。二是任期评价与定期评价。对于有一定任期的教师,届满前的评价是严格的、关键的,因为这决定了其是否继续聘任、能否转为终身职位的大问题。所以任期评价对有一定任期的教师压力较大,激励作用也较大,他们在任期中要好好表现,以期获得好的评价。对于已有终身职位的教师,多数学校采取定期考核评价的办法,以决定是否给其奖励加薪或授予“突出贡献”荣誉称号。工作突出者,工资增加得多,增加得快。这种“职后评审制度”越来越受到广泛重视。三是学生的评价。我国大学普遍实行学分制,由学生自己选课。任课教师的讲课效果、学识水平及其在学生心目中的形象是学生选课时考虑的重要因素,也自然而然地形成了学生选教师的买方市场。如果选课学生少于规定的开课人数,或所开课程长期无人选,都会影响教师开、任课。每门课程结束后,学校要发给听课学生一份调查表,就任课教师的工作态度、教学质量、教学效果等以无记名的方式提出评价意见。学校收集整理后作为教师的评价依据,并将评价结果通知教师本人。四是学术评价。学术评价是高级形态的教师激励,影响着教师的价值取向和工作重点,影响着专业水平的提高和科学技术的发展,影响着学术的繁荣。学术评价的内涵非常丰富,无论是对教学质量的评价,还是对科研论文、著作的学术水平评价,要求同行评价其工作。学术评价由校学术委员会分学科每年举行一次,根据教师教学、科研、服务等情况进行分级评价。

4.情感管理激励机制

麦格雷戈关于人的假设理论中指出,激励人的最好办法是满足他们的成就感、自尊感和自我实现感等高层次需求。☪弗洛依德认为,情感是最基本的动力系统,情感与内驱力相比是更强有力的驱动因素,人完全可以离开内驱力的信号而使各种情感激动起来,足以激起人去行动。情感管理激励机制强调民主管理,强调人情昧和情感投资,强Σ调感应性。该模式避免了行政干预过多带来的压抑感,满足教师的情感及精神需要,调动他们的积极性,规范其行为,并使之乐于自觉遵守,进而实现质量管理目标;同时,对教师情感的激发和交融,可以营造一种学术气息浓厚的教学气氛及文化组织氛围,创造“人和”的大环境。满足教师精神上高层次的需要与追求,可以减轻工作负担,消除环境中压力的因素,唤起教师的主体意识,乐于付出全身心的努力,并积极主动地、自觉地发挥出巨大的内在潜力。

要重视精神力量的激励和凝聚作用,致力于为师生创造最佳的教学环境。社会心理学表明,社会群体成员都有归属心理,而教师的归属心理和自尊自重的心理更为强烈。维护其自尊心可以使教师获得精神上的满足。因此关怀激励,重视教师素质的全面开发与提高,关心人的教育与培养,就一定要重视教师的心理体验,用真挚的感情去感化,影响教师。

综上所述,提高教育质量是高等学校永恒的主题,是学校生存发展的生命线。教师是教学的主体,对其进行行之有效的激励,是提高教育质量的重要环节。因此,高校管理者应根据学校和教师的实际特点,尽可能少地用强制性手段,尽可能多地采用目标激励、情感疏导,满足教师的心理需要,形✈成和谐融洽的心理气氛,使教师忘我的工作。教师主动地、自觉自愿提高自身素质,成为出类拔萃的人才,这不仅是学校生存与发展的根本,有利于实现学校的教育目标,并且会产生出向周围社会环境辐射的功能,有效提高学校的知名度。


热门排行: 教你如何写建议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