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小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
语文教学的任务之一是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阅读是小学生获取科学文化知识的源泉,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环节。有效的阅读手段和方法,将大大提高小学生的知识储量和质量。阅读教学的宗旨是培养学生综合性的语文素养,也就是培养学生语文诸方面的能力和素养。吕叔湘先生ก说:“语文教学的首要任务就是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语感能力。”此外,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阅读习惯。语文综合素养包括;情感、态度、价值观及实践能力和创造精神。阅读能力是综合性很强的能力,认清阅读能力的结构,对于认识阅读教学的目的、途径、方法都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从阅读过程来看,构成阅读能力的要素应当是认读能力、理解能力、鉴赏能力、评价能力和运用能力。它们之间相互联系互为补充,认读☁能力是理解能力的出发点和前提条件,与此同时,只有理解、鉴赏透彻全面深入,评价才能深刻、犀利有针对性。
关于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问题,小学语文教育工作者已探索和研究了几十年,但至今学生的阅读能力并没有质的飞跃。20世纪70年代提出的语文教学“少、慢、差、重”的现象还是没能得以改观。面对这样的困境,我们不得不认真反思对阅读教学和培养阅读能力的认识。那么,如何提高小学生的阅读能力呢?我觉得应做到以下几点:
明确阅读目的,提高主动自读能力
目的明确是学生阅读的动力和前进方向,也是学生主动参与阅读的前提条件。“自读”是学生感知、理解课文的一种实践形式,是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一种训练方式,通过“自读”课可以培养学生以下几种具体能力:认读能力――辨识生字、学习新词的能力;理解能力――审题、辨体以及探究文章的能力;质疑能力――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鉴赏能力――分析、评价文章的能力。语文教材中每单元前都有单元内容简介和阅读指导方向,是我们“行动”的指南和主攻方向。人教版中年级的实验教材,每组都有一至两篇略读课文,这样编排旨在加强学生自读训练,是为了把在精读课文中学到的基本功,运用到略读课文中。充分利用各种教育教学资源,充分调动学生主动阅读的积极性,发展他们的自读能力。
循序渐进――激趣读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习的原始动力,只有让学生产生阅读的内部动力,才能开发心智,主动去了解、研究,在了解和研究的过程中,渐渐培养学习的持久性,提高自学能力。因此在语文阅读课教学中,积极创设情境激อ发学生兴趣,与学生一起探索阅读课文。把握课文的主要脉络,初步知道课文的大概内容。因此学生在借助拼音初步读通课文后,就让学生当上“小编辑”,根据自己的理解给课文的内容来个剪辑梳理,然后与小组的同学交流自己都读懂了些什么。
放开手脚――个性读当前
我们提倡学生“自主学习”,就是强调教学活动中要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就要鼓励学生发挥“个性化”阅读。个性化的阅读首先要还学生以真正的“读者”地位,让学生与文本直接对话,给学生以自主阅读和直接阅读文本的时间和空间,学生在与文本直接对话的同时,初步了解内容,提出了有价值的问题,发展了思维。学生的阅读是个性化行为,学生在进行自主学习的过程中,教师要在学生自读自悟的基础上,让学生充分地发表带有个人认识和个人情感的理解、体会和独到见解,学生带着强烈的阅读主体的个性特征,针对喜好,选择性阅读,阅读时融进了自己的独特情感、理解和体验。在学习文章时,教师应鼓励学生对自己喜欢的语句、段落进行反复阅读,从中进行体会和感受。带着个性去读可以使儿童的心灵得到滋润,学生的智慧受到激发。
全面领悟――探究读
苏霍姆林斯基指出,“学生的一个突出特点,就是他们对学习的对象采取研究的态度”。布鲁纳认为,教学过程就是在教师引导下学生发现的过程,要求学生主动地进行学习,强调要自我思考和探究事物,而不应该消极地接受知识。新的语文课程标准提出,在课文教学中,要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这一理念不仅强调了学习方式的变化,而且强调了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是学生,学生在课程与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得到重新的确认。被动、封闭、接受性的学习方式不可能培育出创新精神、实践能力、人文素养、人文精神。探究性学习方式,可以使学生在更高的层面上进行学习。当然,重视探究性学习,并不意味着记忆、理解等层面的学习就没有必要了。恰恰相反,接受性学习是探究性、创造性学习的前提。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比回答一个问题更有价值。”探究就是让学生凭借教材,联系社会生活,动脑思考,逐渐学会处理信息、认识矛盾、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自主学习过程。有实效的探究可以帮助学生深刻理解课文,激起师生情感共鸣,引导学生抱着探究的心理读书,咀嚼语言文字,发掘深刻内涵。
语文课堂教学,是阅读教学的主阵地,小学生的朗读水平是其语文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语文教师我们都深刻地体会到朗读在语文教学中举足轻重的作用。在阅读教学过程中,注重课堂教学以读为主,提高语文阅读教学的实效性,才能发展学生思维,全面提高语文素质。阅读能力的提高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它不仅要求教师讲清基本概念,多作知识迁移训练;还要求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想方法、价值观念,同时掌握答题技巧、不断拓宽知识面,提高综合素质和能力。当然,提高阅读效率的可效性还有许多种方法。但不可否认,明确阅读目的,提高阅读兴趣、拓宽丰富知识,提高自读能力、培养阅读的概括力和思维品质、阅读技能的训练、养成良好的课外阅读习惯,能有效地促进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更有效地实现教♂学目标的完成。
参考文献: ฌ
[1]王荣生.《新课标与“语文教学内容”》.广西教育出版社M 2004;6
[2]刘云生.《广泛开展研究性阅读》.《中国小学语文教学论坛》,2001
[3]邓志伟.《个性化教学论》.上海教育出版社,2000
[4]《陶行知全集》,第三卷,长沙,湖南出版社
[5]傅道春.《新课程中中教师行为的变化》.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