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论如何提高农村初中生的写作水平
"
【论文摘要】作文写作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语文水平和素质的综合体现,农村初中生由于受地理、经济、人文诸多因素的影响,生活圈子狭小,对身边人事物缺乏敏锐的观察和独到的思考,因而写作水平普遍比城市中学较低。如何提高农村初中生的写作水平呢?
一、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改学生被迫作文为自觉作文;
二、引导学生观察积累,以备写作之需;
三、加强学生写作训练,在实践中提高写作水平。
【论文关键词】提高;农村;初中生;写作水平
作文写作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语文水平和素质的综合体现。随着基础教育改革的全面推进,农村的教育也开始受到重视,但是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发现,农村初中生由于受地理、经济、人文诸多因素的影响,生活圈子狭小,对身边人事物缺乏敏☃锐的观察和独到的思考,写作水平普遍比城市中学较低。怎样才能提高农村初中生的写作能力呢?本文根据初中语文教学的特点,结合笔者在多年教学中的一些尝试与实践,旨在探讨如何提高农村初中生的写作水平。
1. 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改学生被迫作文为自觉作文
学生最苦于被迫写作,每次布置学生写作训练时总会听到学生哀声叹气,显出一副苦瓜脸。作业要交,怎么办?无奈,只有咬紧笔头,东拼西凑,胡编乱造一通。勉强交上来的作文不是干瘪无味就是篇幅过短。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新课标要求注重学生的情感态度,让学生对写作产生写作兴趣,乐于书面表达,变被迫作文为自觉作文。
首先,写熟悉的内容,让学生有内容可写。对于农村学生来说,课外阅读量少,知识面狭窄,写作的确是苦事一桩。如果让学生写一些离他们生活很遥远的题材,学生真还是“耗子啃老南瓜——不知从何下手”,作文能力非但不能实质性提高,反而会越写越空洞,缺乏真情实感。教师激发学生写作兴趣,必须根据学生个性、年龄、心理特征,在作文命题方面应开放,在内容方面鼓励学生多写农村孩子所熟悉的生活,了解家乡的风土人情,融乡土资源于作文中;提倡“一题多写”,放开学生的手脚,禁忌对所设置的题目做过多的限定,让学生有选择的余地,以激发学生的习作兴趣,使学生有想表达的愿望,有把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表达出来的冲动,真正做到“以我手写我心”。
其次,用鼓励性的评价给予学生自信心。苏霍姆林斯基曾提出:“只有在学习上获得成功而产生鼓舞的地方,才会出现学习的兴趣。”在作文评析中,我尽量挖掘学生作文中的闪光点,进行鼓励性的评价,经常将写得好的作文拿到班上作为范文宣读或者打印出来贴到后面的黑板或学习园地上,组织大家学习观摩,同时推荐好的作品参加征文比赛,这让全班学生写作激情高涨,甚至有些平时苦于写作的“犯困生❥”也主动把自己反复斟酌的作文交到我手里,让我帮忙指点迷津。
2. 引导学生观察积累,以备写作之需
首先,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善于从生活中汲取写作素材。写作素材来源于生活,农村学生生活圈子窄,社会阅历浅,写作仅囿于收割、吵架、母猪下崽等农村生活,偶有反应学校生活的,也只是对食堂伙食、一天学习如流水账般记下来,毫无时代气息。一言蔽之:学生少于对生活素材的积累。契诃夫说:“作家务必♥要把自己锻炼成一个目光敏锐、永不罢休的观察家,要把自己锻炼到让观察简直成为习惯”。生活是写作素材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宝库,教师应引导学生,走进生活,深入社会,融入自然;指导他们对生活、社会、自然进行多角度观察、审视,把握时代脉博,写出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想、所感,真正让学生理解和体验“作文即生活、作文即做人;作文来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正如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所说:“生活如源泉,文章如溪水,泉源丰富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不停”。从事语文教学九年来,我坚持鼓励学生多观察,多思考,做生活的有心人,坚持每周写观察日记,记下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大大丰富了写作素材,学生写作水平有了普遍提高。
其次,培养学生独到敏锐,凸显时代性的思想、观点的积累。能够从生活中汲取写作素材,但如果不能从生活实践中获得体验,领悟出独到的感受和哲理来,作文就如一潭死水失去了生命的活力。因此,作为教师,还需培养学生对独到敏锐,凸显时代性的思想、观点的积累。农村初中生接触报刊杂志、网络媒体等现代化信息工具较少,他们的思想,观点更多地局限于上课课本,自★己对生活的一知半解或者是上辈传统,缺乏对生活、自然、社会敏锐的洞察力,不能高屋建瓴的提炼出一些独到的见解与感受,这反应到写作上来,影响到了作文写作的深度。思想、观点的积累主要来源于三个方面。第一,来源于书本。教师在阅读教学中要指导学生分析、吸收教材中的哲理。记叙文、散文中往往蕴含着做人的道理,对生活、人生的一些独到的领悟;议论文中常饱含辩证分析的力量。对此,教师在分析课文之前,需引导学生对单元学习要求的把握;分析课文时提❤醒学生领悟感受,并积累下来以备写作之需。第二,来源于课外读物。新课标要求:初中阶段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260万字。阅读是学生写好作文的基础,教师要对学生课外阅读加以指导,引导学生随时摘录,除了摘录精美的词句、段落,还要把文章中新颖独到的感悟、哲理,与时俱进、具有时代气息的思想观点摘录下来,并分类整理,作为今后写作之需。第三,来源于生活。教师要培养学生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生活,用心去感受生活,只有训练出敏锐而具有穿透力的眼光,才能捕捉到生活的真、善、美,从而概括出本质和规律性的东西。积之愈厚,发之愈佳,及时记下偶尔闪现在脑海中的灵感,往往成为日后写作的“酵母”。
3. 加强学生写作训练,在实践中提高写作水平
(一)在课文中找题材,在模仿中进步
模仿写作是把间接经验化为直接经验的重要手段,“仿”不是机械的模仿,而是要 “仿中求新”,对于教学资源比较缺乏,生活阅历简单,见识面比较狭窄的农村初中生来说,教师可按不同的写作目的和要求,对学生进行有计划的仿写训练。如在开头和结尾写景方面,鲁迅《故乡》的开头和结尾都写景,又首尾照应且情真意切,在深化主题方面起了很大作用。朱自清的《春》能够抓住春的季节特征,分别从春草、春花、春风、春雨以及春雨中人物的活动入手,是写景散文的名篇,不妨找这些名篇文章来练练。
另外,老师对典型文章的分析讲解也可诱发学生的写作情绪。学生从范文中的人物形象会想到现实生活中的熟人;从范文的事与理会想到生活中的情与趣;从范文的精妙构思,从而设计自己文章的框架……从多方面受到启发,学生便会情不自禁地拿起笔将自己的感受倾之于笔端。
(二)由片断到整篇写作的训练。
片段作文是作文的起步阶段,写好片段作文是今后写好一篇完整文章的前提和基础,目的是让学生掌握基本的写作方法,可单就人、事、景、物的某方面或某个情节做单一性的写作训练,如专门描写人的外貌、某个特定场景、某一季节的特定的景和物等。而整篇写作就必须注重文章的谋篇布局、主题与材料的紧密结合、语言风格的和谐等等,就要求教师引导学生如何选择最佳角度立意,紧紧围绕中心选材,注重材料详略,灵活运用语言等方面进行长时间训练。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写得一手好文章,也绝非一日之功。作文教学尽管有法,亦无定法,但在遵循语文教学规律的同时, 教师善于教,学生乐于学;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勤练多思,稳中求新,农村初中作文教学不再是个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