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农村金融体系发展研究
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在促进农村金融发展过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下面是小编搜集整理的一篇探究中国农村金融体系的论文范文,欢迎阅读参考。
摘要:三农问题一直是困扰中国发展的重要难题,农村金融体系的建设关系到我国经济的发展,本文主要论述了当前我国农村金融体系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一些发展农村金融体系的建议,希望为农村金融体系的建设提供一些思考。
关键词:农村;金融体系;经济
中国是发展中的农业大国,农村金融的战略意义尤为突出。如何解决占人口2/3的农民因农村要素市场难以流转、普遍缺乏抵质押条件、信息不对称等原因而导致的农村金融服务不足问题,是当前破解三农难题、助推农民致富的一个重要命题。
一、中国农村金融体系存在的问题
1.农村金融服务的需求与供给矛盾
在严厉的金融管制和半封闭的金融环境下,政府作为金融制度的供给者,其所有的措施体现金融供给者对农村金融市场的制度安排,表现为满足制度生产者和制度供给者本身的需求,而不适应金融需求者的需求,使农村金融的供给严重滞后于需求。农村金融的供给主体是由正规金融组织与非正规金融组织组成的。由于农业的弱质性,以农业银行为代表的商业性✞金融机构在农字面前望而却步;农业发展银行在经营中还不能实现资金的良性循环,政策性金融支农弱化;改革中的农村信用合作社也步履维艰;非正规金融目前发展较快,但因其利率较高,监管不善也存在诸多问题,农村金融需求的主体是农户和农村企业。但是,农户经营规模小,周期长,自身又难以提供有效的抵押,获贷机率很小;而农村中小企业由于发育成长的环境较差,加之农村企业散、小、差的状况,以及堆积如山的问题贷款。这降低了农村企业的获贷可能性。
2.农村金融体系外部环境的不适宜
首先,政策性约束问题。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我国农村金融体制改革不仅没有促进农村金融体系的完善,反而严重削弱了农村金融的实力。例如,在农村信用合作社与农业银行脱钩过程中,进行资产剥离时,一部分高风险的贷款强制地划☿转给了信用社,并有一批优秀的经营管理人才从信用社流出,农村信用合作社的竞争能力受到削弱。其次,政策扶持力度不够。以农村信用合作社为例,一是没有税率优惠,二是保值贴息的政策性支出没有补贴,三是转存利率倒挂。
3.农村合作金融机构发展不协调
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在促进农村金融发展过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国外的经验也表明,许多金融机构在农村地区经营都是采取合作社的形式。政府通过出台一些优惠政策来支持合作金融机构和农村经济的发展。合作金融机构在农村金融体系中仍然发挥了重要作用。信✌用社的发展通常与合作经济组织的发展是一致的。如果只有信用社,但是没有合作经济组织,就不可能实现农村地区更好的发展成果。如今,中国农村金融体系发展面之所以面临困境,就是因为其在农村地区缺乏经济合作。事实上,现在中国已经没有实际的合作经济了。50年代初,由于当时已经取消了农民对财产的权利和自由身份,所以农业的合作运动在本质上其实是集体运动。随着家庭联产责任承包制的建立,集体经济也逐渐消失了,这就失去了农村合作经济的发展的向导。截至目前,中国已经没有了实际的农村合作经济。
二、发展农村金融体系的策略
1.建立和完善农村金融发展的政策
当前,要在稳定和延长现有政策期限的基础上,综合采取一系列扶持政策,引导、激励农村金融机构进一步强化对三农和县域经济的服务与支持。一是继续实施财税扶持政策,支持农村ฑ金融机构发展。二是建立农业风险补偿和化解互动机制。三是进一步出台扶持政策,帮助化解农村金融机构计划经济时期支农形成的不良贷款包袱,尤其是要帮助化解乡村两级集体拖欠农村金融机构的债务。
2.建立和完善促进农村金融发展的文化环境
加快农村社会征信制度建设,改善农村信用环境。各级政府要积极支持配合农村金融机构深入开展创建文明信用农户、诚信社区等建设活动。要建立正向激励和逆向惩戒机制,对信用户、信用村、信用镇、信用企业等在资金上给予重点倾斜,并实行优先、优惠政策支持和服务;对金融信用等级度差的,在信贷支持上实行疏远政策,并通过媒体公开曝光,实施停止贷款、停止开户、停止结算等措施予以制裁。
3.建立和完善保障农村金融发展的法治环境
要加快农村合作金融的立法步伐;建立完善农村资金回流机制,取消对农村金融机构的存款歧视政策;优化农村金融外部法律环境。健全社会信用维护机制和协ล作机制,加快建立工商、税务、司法、金融等部门共享的公共信息平台,加大司法执行力度,提高案件执行率,联手控制各种形式逃废金融债务的行为。
4.政策性金融功能的强化
国外成功的农村金融模式表明,政策性金融组织、商业性金融组织、合作性金融组织必须相互配合、相互补充才能很好的发挥农村金融体系的作用。政府下一步的工作不仅要在法律制度上对政策性金融进行保障,而且要从农村金融体系的全局出发,合理布局政策性金融组织。同时,政府补贴机制的完善 ,商业银行撤离农村市场、农信社走商业化道路原因在于常规的商业银行运营模式无法克服与农户进行交易时过高的交易费用,另一方面国家对利率实行管制,上下浮动的幅度是一定的。商业银行在既定的价格下要么无法弥补成本,要么利润太低,于是纷纷撤离农村金融市场。尽管现在民营资本进入农村金融市场的门槛低了,但是资本进入农村金融市场的决定力量是利润。农村金融机构的创新还有赖于利率形成机制的进一步市场化和自由化,即农村金融机构可以按照自定的价格供给金融产品。但是短期内我国实行利率市场化的可能性不大,如果没有补贴政策的支持,民营资本将很难在农村扎根。
农村金融体系的发展和完善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为了使农村金融体系更好的服务于农村经济发展,必须加大农村金融体系的建设。
参考文献:
[1]洪银兴.城乡差距和缩小城乡差距的优先次序[J]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008.
[2]张宁,刘磊.中国农村金融的症结与出路[J]经济问题探索,2008.
[3]张国强.农村资金外流与农村经济发展:体制困境与求解路径[J]农业经济,2006.
[4]吴晓灵.重构农村金融体系支持县域经济发展[J].中国金融,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