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高职院校就业指导课程建设

时间:2024-12-26 03:11:35 来源:作文网 作者:管理员

[摘要]文章旨在探讨高职院校就业指导课程体系建设,包括改革高职就业指导课程模式,创新高职就业指导课的授课方法,倡行“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办学理念,努力提升高职毕业生的就业力。研究突出实践性和可操作性,最终落实到高职毕业生就业力的提升及就业质量的提高上。

[关键词]高职院校 就业指导 课程建设 改革与创新

[课题项目]本文系浙江省2008年度教育规划课题的阶段性成果。

随着我国高校毕业生就业制度改革的逐步深入,市场导向、政府调控、学校推荐、毕业生与用人单位实行“双向选择”从而自主择业,已成为高职毕业生就业的主要形式。这种就业形式强化了高职毕业生在就业中的主体作用和选择权利,但与此同时,“双向选择”的方式也对高职毕业生提出了更高的素质要求。为了使高职毕业生更好地就业,在高职院校中开设ณ就业指导课,提高毕业生的就业力,已经成为高职院校教育、教学整体工作的重要环节。教育部《关于以就业为导向,深化高等职业教育改革的若干意见》(教高[2004]1号文件)明确指出:高等职业教育应“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研结合的发展道路”;对高职院校办学要坚持“三个适度挂钩”,即将毕业生就业工作与院校的事业发展、专业设置、评估结论相挂钩,推动高职院校以就业为导向,促进高等职业教育的改革和发展。教育部《关于进一步深化教育改革,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若干意见》(教字[2003]6号文件)也要求:加强毕业生就业指导,将就业指导课作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并纳入日常教学工作。近两年来,各级领导曾经多次在有关会议上重申上述要求,以适应日益严峻的毕业生就业形势。为此,亟须完善和规范高职院校就业指导课的课程大纲、教学计划和教学内容等,建立高职院校就业指导课的课程体系。

一、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指导课程的现状与不足

今天,由于高职毕业生已经成为社会新增就业岗位的主要竞争者,各高职院校对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日益重视。然而,由于社会总体就业形势严峻、高职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起步较晚等原因,许多高职院校的就业指导工作还比较薄弱,特别是在就业指导课的开设与课程体系建设方面。目前,大多数高职院校的就业指导课仍然偏重于理论教学,忽视实践教学,在课程开发上也存在误区。这严重影响了高职毕业生及时、充分地就业,造成人力资源的浪费、就业质量的下降。主要表现在:

1.高职就业指导课缺乏系统性。目前,许多高职院校开设的就业指导课,其出发点是应付上级主管部门的要求及提升本校的毕业生就业率。因此,就业指导课的“功利性”较强,往往导致课程内容缺乏系统性。许多高职院校的就业指导课只针对毕业班或毕业生,课程体系没有做到全程化;课程内容偏重于单一的择业技巧,把就业指导课变成了应试指导课。这种过分强调择业技巧的做法,会误导高职学生过于看重应聘面试、求职包装,甚至为达目的而采用虚假的手段,从而忽视了在校期间对职业素质的学习、培养。有的高职院校在学生毕业之前集中开设就业指导课,试图通过填鸭式的教学,在朝夕之间解决所有问题,这在根本上忽略了高职学生的职业预备是一个渐进而漫长的过程的事实。等到临近毕业才开始就业指导,面对社会已非常明确地提供的就业岗位,高职学生只能根据现有的条件,在少数几项社会需求中做出选择,常常被弄得手忙脚乱,无所适从。

2.高职就业指导课的课程开发存在误区。目前,许多高职院校就业指导课的课程内容仅限于方针政策讲解、就业信息发布、择业方法、技巧指导等,且多采用报告会、讲座等形式进行。即使有教材,也基本是“照本宣科”的理论式讲解,与社会实际需求脱节甚远。其就业指导课的课程开发大多存在着两个误区:(1)教材陈旧且理论色彩普遍太强,不适合当代经济社会发展对高职毕业生求职和职业生涯发展的要求。(2)盲目照搬国外或国内研究型(本科)高校的就业指导模式,未考虑到高职毕业生的特点,不适合高职毕业生的实践需求,尤其是他们在求职时的个性化需求。因此,开发和建立适合高职毕业生需求的就业指导课程是当务之急,也是高职院校在毕业生就业指导过程中必须解决的“瓶颈”问题。

3.高职就业指导课的内容陈旧,教学方法单一。我们常听到一些高职毕业生反映:“上不上就业指导课没啥两样”“就业指导课没意思”“那些东西网上和报纸都有,自己看就可以了”。出现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是目前大部分高职院校的就业指导课内容陈旧、方法单一。高职就业指导课绝不仅是指导毕业生如何找工作,而是在指导高职学生进行职业选择的同时,帮助他们发现自我潜能、重视自我发展;它不是简单的政策答疑、技巧传授和一般性的思想教育,而是要通过全方位、全过程的职业生涯规划和未来人生指导,提高毕业生的职业素质,使毕业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同时,就业指导的课程也不应该采用单一的课堂教学模式,而要增加实践环节,更多地融合其他的教学方法。

从整体上分析,目前,许多高职院校在进行就业指导时实行混合建制,在教学上没有形成统一的体系。就业指导通常由就业部门来实施,而各类人才培养方案(计划)的制订,则往往是由各相关专业负责人协调专业教师来完成。因为就业指导部门未能参与人才培养方案的制订,故在该方案中,根本无法反映社会需求的职业岗位信息,更无从反映高职学生个性化发展的需要。这就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培养和需求的脱节。制订人才培养方案的部门在方案制订的过程中,也不可能深入研究其毕业生的就业问题,以至于培养目标指向过于单一。加上高职就业指导课程缺乏系统性,内容与方法过于单调,从而导致高职就业指导的实际效果不明显,不能给高职毕业生以应有的帮助和指导。

二、高职院校构建全程化、模块式就业指导课的课程体系设想

高职院校现有的就业指导课不能适应时代的发展及高职学生的需要,必须进行改革,建立新的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和满足高职学生个性化需求的全程化、模块式就业指导课的课程体系。

1.更新高职就业指导课程教学大纲(或教学要求)。要建立全程化的高职就业指导课程体系,必须更新教学大纲(或教学要求),丰富教学内容。高职院校的就业指导课,不能只是简单地对高职毕业生讲讲求职技巧,对相关就业政策进行宣传,也不能是一个简单的求职、择业过程,绝不能停留在“临毕业再指导”的老观念上,应该将之贯穿于高职学生整个学习过程,建立分阶段设置的模块式就业指导课程。因此,高职就业指导课程教学大纲(或教学要求)的更新十分必要,不应仅仅针对高职毕业生的就业,而应该考虑高职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和可持续发展问题。

笔者认为,高职院校全程化、模块式就业指导的主要内容应包括:入유学专业(职业)教育,职业认识与调查研究,职业生涯规划与指导,创业教育,模拟招聘教育,校友和企业报告会,就业政策讲座,就业形势分析,择业技巧讲解,等等。其主要内容的安排,在不同专业和不同地域可以有所不同,要根据不同时期高职学生的特点和需求,合理地穿插在高职学生的整个学习过程中,以取得更好的效果。只有灵活地根据不同年级高职学生的特点,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因人制宜,有机地将模块内容安排在高职学生的整个学习过程中,才能使高职就业指导课真正做到开放性、灵活性、整体性三者的统一。

2.建设高职就业指导课程的配套教材。教材是教学大纲的具体化,建设新的全程化、模块式就业指导课程大纲(或教学要求),必须要有相应的教材与之配套。

教材建设要考虑高职就业指导的实践性与针对性。高职就业指导不能完全流于说教,不能脱离实际,不能偏离作为指导对象的高职毕业生的文化特点、个性特征和专业背景。教材建设必须从高职学生的思想实际、个性特征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趋势出发,构建合理的理论课与实践课体系,引导高职毕业生掌握理论、勤于实践,理论联系实际地规划职业,正确择业、顺利就业、成功创业。绝不能盲目照搬照抄国外或国内研究型(本科)高校的就业指导理论,而应该针对本地区甚至是本校的高职学生特点,选(编)定合适的教材。根据实践经验,最合适的高职就业指导教材是校本教材。因此,建设区本教材、校本教材是创新就业指导课程体系的一项重要任务。

要保证教材中就业指导理论与实践体系的系统性。高职的就业指导课绝不能只对高职毕业生讲讲求职技巧、就业政策。它不是一个简单的求职、择业过程,也不应仅仅停留在高职学生“毕业”这一环节,而应该贯穿于高职学生完整的学习生涯。为此,必须提倡全过程的高职就业指导课课程设置。特别是对高职学生创业能力的教育和培养,这是目前我国高职学生特别缺乏的,在高职就业指导中应该有系统的创业教育内容。因此,高职就业指导教材的建设,必须注重理论与实践体系的系统性。要根据高职就业指导课教学大纲(或教学要求)的模块划分,建设完整、闭合的就业指导课教材。

3.创新就业指导课程的教学方法与手段。高职就业指导课还应该创新教学方法,要将高职学生从“要我学”引导到“我要学”,从“传授加灌输”模式转变到“培养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模式中来。要运用各种教学方法和现代化教学手段,激发高职学生学习就业指导课的兴趣,引导他们积极参与到就业指导课的教学活动中来。

在教学实践中,可以根据不同的内容,采用多种形式的方法,提高高职就业指导课的教学效果。例如可采用主动参与法教学。因为就业指导课中涉及就业形势、就业政策、法规等方面的内容,高职学生学起来比较枯燥乏味,也没有兴趣。为使高职学生更好地了解有关知识,可以将任务分解后交给高职学生,让他们去查阅报纸杂志,上互联网,特别是收集本地就业部门发布的信息,加以整理后在课堂上发布。然后一起探讨本专业(工种)在本地区的就业形势及求职择业的成功概率与首岗薪资水平,从而增加高职学生的参与程度,锻炼他们收集信息的能力,便于其了解就业政策法规和就业形势。也可采用情景模拟法教学,模拟现场真实情景进行就业指导教学。高职就业指导课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像择业方法和面试技巧等内容的教学,如果能采用模拟招聘现场的教学方法进行,可以使高职学生在招聘、面试各方面的技能得到训练和提高,真正学以致用,取得一般课堂教学所不能比拟的效果。此外,案例法教学、体验法教学等,都可以在高职就业指导课程中发挥作用。还应提倡采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为高职就业指导课服务,例如利用视频、多媒体、网络等,都能对高职就业指导课的教学产生积极效果。

4.重视对高职就业指导课程的检查和评估。在高职就业指导课的教学中,应该建立并完善相应的检查和评估机制,这是高职就业指导课课程体系建设的重要环节。有关部门要对课程设置、师资队伍、教学质量等情况进行检查和评估,把检查结果作为就业指导课课程体系评价和高职办学评估的重要依据。

应重视对高职毕业生进行就业后的跟踪调查。调查对象既可以是高职毕业生个人,也可以是用人单位。开设就业指导课程的最终目的是帮助高职学生找准职业定位,培养职业能力,谋求职业发展,最终追求人职匹配的理想目标。因此,高职就业指导课程开设得是否成功,关键要看高职毕业生的职业发展状况。对高职毕业生就业后的跟踪调查,是对高职就业指导课课程质量评估的关键,也是高职院校教育、教学工作的重要环节。

通过高职就业指导课课程的建设和改革,建立更适应高职学生需要的模块式就业指导课程体系,改善高职就业指导课教学效果,切实增强高职毕业生的就业力,使其能够在今后的职业生涯中健康成长,已经成为高职院校ท必须面对的一项刻不容缓的教育、教学任务。

三、高职院校全程化、模块式就业指导课程的实施建议

高职就业指导课因其时代性、广泛性、变化性等特点,使它不同于“高等数学”“英语”“机械原理”等传统经典课程,这些课程主要通过课堂讲授 ☹使学生受益。而就业指导课要通过大量隐性知识的熏陶,使学生获得知识和信息、转变就业观念,从而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因此,高职就业指导课仅有课堂讲授的形式是远远不够的,应该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采取切实有效的多样化教学形式,打破单一课堂教学的传统模式。

笔者认为,大一年级的就业指导课程,应主要包括专业介绍及前景展望,人生观、价值观与人生目标教育,职业认识调查研究,创业教育等内容。以课堂教学结合模拟测试、参观调查等方法为主。大二年级的就业指导课程应主要包括就业意จ识、职业生涯规划、创业教育、职业道德教育、职业与岗位咨询、校友和企业家报告会、就业政策等内容。以课堂教学结合活动教学为主。大三年级的就业指导课程应主要包括就业信息、就业形势与就业政策、相关法律讲座及咨询、择业原则与面试技巧、模拟招聘教育等内容,以实践教学结合课堂教学为主。

通过对高职就业指导课课程建设的研究和创新,建立更适于培养高职毕业生就业力的就业指导课课程体系,有利于使广大高职毕业生顺利就业,做到“首岗适应、多岗顺延,可持续发展”。高职院校只有紧紧抓住毕业生就业指导课这块主阵地,加大建设和改革的力度,加强对毕业生的就业指导与教育,才能真正贯彻高职教育的就业导向,确保高职人才的培养质量,实现“以育人为根本”的高职教育战略目标。

[参考文献]

[1]董仁忠,等.促进高职毕业生就业问题解决的制度选择[J].教育与职业,2008(2).

[2]曹殊.高校毕业生成为社会就业岗位的主要竞争者[J].中国大学生就业,2007(18).

[3]张伟强,等.新形势下高职院校就业指导课程建设初探[J].科技咨询导报,2007(17).

[4]冯晓星.浅谈当代大学生就业指导及就业策略[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6(20).

[5]孙江丽,等.高校就业指导模式改革的创新[J].高教与经济,2006(1).

[6]天津职业大学课题组.就业导向力促高职教育强势发展[J].中国高等教育,2005(13,14).


热门排行: 教你如何写建议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