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地方本科院校农科专业办学的困境与策略

时间:2024-12-26 14:44:20 来源:作文网 作者:管理员

摘要:一九五八年正值我国各行各业大跃进的年代,我国的高等教育也在各地掀起了大干快上的热潮。在这种时代背景下,赣西大地、秀江河畔兴办起了一所农业院校――宜春农学院。后来受制于形势及国家政策的改变,宜春农学院在培养了四届毕业生后就被迫停办了,并在以后的年代中,转办成了宜春地区“五・七”干校、宜春地区农业干部学校、宜春农业高等专科学校以及宜春学院农学院等。但不管形势如何变化,也不管转办成了什么性质、什么层次的学校,其致力于扎根基层、面向农业、面向地方经济建设培养应用型、地方型人才的目标与宗旨始终没有改变,并在高等教育的改革与发展中,与时俱进,不断发展壮大。

关键词:地方本刊院校;农科专业;办学困境

一、地方本科院校农科专业办学的困境与挑战

宜春学院成立之初,正赶上了我国高校扩招的浪潮,这股浪潮几乎使所有高校都实现了办学规模的所谓“跨越式”发展、“超常规”发展。这些年来,许多农业院校哪怕是老牌农业院校办学规模的大发展,实际上靠的并不是自己原有的具有优势地位的农科专业支撑起来的,相反,农科类专业在校生规模比例在这些院校事实上是不升反降的。许多农业院校从某种意义上讲已不是农业大学而是农科专业学生占很少比例的“综合性大学”了。这种情况在老的农业院校是如此,而对于由♡多所学科专业✔性质完全不同的学校合并组建成的综合性本科院校来讲,合并进去的农科类专业及其专业学院(教学院),在办学上更加处于一个不利的困难境地,这些专业既要面对学校外部同类专业的挑战,又要面临学校内部其他专业的压力与挑战。

一是在招生上。由于我国民众的传统观念及社会的文化价值取向,决定了考生及家长对农科类专业都不怎么看好。尽管随着我国农业科技及经济的发展,农科类专业的就业前景非常光明和广阔,但这种观念至今没有多大改变。因此,考生哪怕♪考入的是农科专业实力很强的农业院校,不少人还是宁愿选择非农专业就读;而在综合性院校里面,农科类专业的招生就更加“悲惨”了,因为进入这类院校的考生他有更多的专业选择,对大多数考生来讲,不是万般无奈的情况下一般不会在这种学校选择农科类专业就读。

二是在学科专业建设上。如果合并时农科类专业相对非农专业并不处于强势地位,在合并后的综合性院校中则比较难获得再发展的机会,其发展空间也容易被其他专业所挤压。因为农科类专业的建设在综合性院校中,是属于比较花钱而效益又不好的专业之一,加上招生比较困难,在对那些面临着生源竞争,扩大规模与生存压力的地方院校来说,是不大可能花太多的钱投入到对农科类专业的扶持与建设当中去的。何况农科类专业的收费普遍较低,即使能扩大规模也不会为学校带来多少经济效益。

三是在师资队伍建设上。基于前面两个方面的因素,在综合性院校中,农科类专业的师资队伍建设也就不太容易被重视。实际上,即使学校重视,农科专业所在教学院恐怕也不敢轻易的“发展壮大”自己的教师队伍。这其中的原因第一是怕养不起,因为办学规模的限制,人多了就无事可干,加上定编、定岗、定酬,教学院是养不起“闲人”的;第二是怕留不住,高校教师多是高学历人才,没事干,得不到发展,就会走人而另谋高就了。但是,这样一来又使r科专业教学院在师资队伍建设上走入一个怪圈:一个专业如果没有一定数量的师资做保证,不但无法保证人才培养质量,也无法建立起相应的教学团队与科研团队,每一位教师无论是教学还是科研都成了“单兵作战”。

二、地方本科院校农科专业办学的发展

地方本科院校农科类专业的办学,如何才能在困境中求得生存,在压力与挑战面前获得发展,这对不同层次、不同办学历史,甚至地理区位不同的院校来说,其采取的策略与方法途径、走过的道路都会大不一样。

一是在办学定位上,作为地方性本科院校,其定位首先就应该是地方型,而不应去纠结于教学型、研究型、教学研究型,还是研究教学型。因为作为地方本科院校如果不体现并定位于地方型,她的建设与发展就会成为无源之水,各项工作就会不接地气;就会成为“上不靠天、下不着地”或者“高不成、低不就”而没有了自我的一类院校。宜春学院农学院在升本之初,就始终秉承了当年创办宜春农学院的建校宗旨:办学面向地方、面向农业;人才培养服务地方、服务农业。

二是在人才培养上,坚持培养应用型人才。作为地方性本科院校所培养的应用型人才,☢应该是高素质的人才,不是一般的技能或技术型人才。这样的人才不仅能够解决农业生产中的各种实际问题,而且还能够发现并研究问题。应用型人才应该且必须具备进行科学研究的能力,只不过其研究主要以应用研究及如何把理论成果转化应用于生产实践为主。

三是服务地方经济建设上,坚持在不断的服务中,提升教师服务的能力与水平。我们始终认为,服务的过程也是学习的过程和自我提升的过程。作为地方性本科院校服务地方经济建设是ข其己任,也是其价值的体现。宜春学院农学院始终把教师是否能够为地方经济服务,是否能帮助地方或企业解决生产实际问题,作为其能力的评价之一,也是作为师资队伍培养与建设的一个重要途径与手段。

四是在科学研究上,作为地方性本科院校的教师,在培养应用型人才过程中,不仅需要较高水平的教学与技术技能的指导传授能力,同样需要具备进行科学研究的能力,否则教师在服务地方经济建设中,分析实际问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就无从得来。所以我们把搞好科学研究,提升科研水平,作为我们提升办学水平和服务地方经济建设能力的落脚点,作为培养和建设高素质师资队伍的重要手段,使我们的教师既懂“阳春白雪”又懂“下里巴人”。

五是在师资队伍建设上,作为地方性本科院校,要培养出合格的应用型人才,首先就要建设一支合格的“双师型”师资队伍。要培养“双师型”师资队伍,并非派教师尤其是年轻教师下到地方或企业锻炼个一年半载就可以解决问题的。“双师型”教师应既是教学能手,又应是解决生产实际问题的高手。所以我们一方面要鼓励和派遣教师进行深造,以提高他们的教学与学术水平,另一方面也要安排下企业、下基层进行锻炼,让他们了解行业企业的生产与管理工作,了解和学会新技术、新成果、新品种在生产实际中的应用与推广,鼓励教师个人或有组织的安排教师开展技术服务工作,与地方及企业开展对接活动。

六是在学科专业建设上,要挖掘农科类专业的潜力与特色优势,打造平台,形成品牌。农科类专业都是应用性很强的专业,这些专业与地方经济建设密切相关,在应用型人才培养上具有先天优势,在培养“双师型”队伍上具有有利条件,在科学研究及成果的应用上得天独厚,能够较好较快的显现经济与社会效益。正因如此,通过自身的努力,宜春学院农学院几乎所有农科类专业在宜春学院率先获得国家特色专业、国家及江西省卓越农林人才培养计划专业、国家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等,并在全校仅有的4个省级重点学科中,拥有一个省级重点学科。

参考文献:

[1]郑忠梅,韦海梅,曹贤中.地方普通院校教育技术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思考[J].电化教育研究.2008(12)

[2]王其冰.教育技术专业本科生人才培养的困惑与出路[J].软件导刊(教育技术).2008(04)

[3]陈琳.中国教育技术本科教育的问题与对策[J].现代教育技术.2007(06)


热门排行: 教你如何写建议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