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辅导员职业倦怠的成因及对策分析

时间:2024-12-27 00:35:25 来源:作文网 作者:管理员

【摘 要】关注高校辅导员的职业倦怠,对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建设、辅导员队伍的稳定以及学生的健康成长具有重大意义。文章分析了高校辅导员职业倦怠产生的原因,并提出了改善此现状的对策。

【关键词】辅导员;职业倦怠;成因;对策

“辅导员是高等学校教师队伍和管理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是高校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工作的组织者、实施者和指导者。”然而,近年来随着高等教育改革的推进和高招规模的扩大,高校辅导员所要承担的任务和责任越来越重,他们职业倦怠的状况日渐突出,这对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成效以及学生的教育成长和辅导员的发展极为不利。因此,分析高校辅导员职业倦怠产生的根源以及探讨缓解此状态的对策有着重要意义。

一、辅导员职业倦怠产生的原因

(一)职业原因

1. 辅导员职业有其特殊性

首先,从工作内容来看,辅导员是“多面手”,不仅要负责思想政治教育和日常管理工作,还要负责组织活动、党团建设、心理疏导、催缴学费、就业指导等,事无巨细,十分繁琐。这些工作没有明显的界限,并且要跟多个部门、各色人等打交道,与普通教师相比工作更加琐碎,并且不容易得到成就感和满足感,容易产生厌倦情绪。

其次,从工作时间来看,辅导员一天24小时手机要保持开机的状态,随时待命,要第一时间亲临现场处理学生的各种突发事件。心理学研究表明,一个人长期处于应激状态,易引发人体生物化学保护机制的溃退,从而导致身心的疲惫和心理疾病的产生。辅导员的工作可以说是“两眼一睁,忙到熄灯,两眼一闭,提高警惕”。这样繁重、应激的工作任务使部分辅导员产生巨大的心理压力,工作热情减退,产生倦怠情绪,有的甚至出现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

再者,从工作特征来看,辅导员的工作是周期性的,从迎接新生、教育管理在校生、送走毕业生,年年如此,三到四年一个循环,周而复始的工作容易使辅导员对工作产生厌倦,身心疲惫,按部就班,缺乏积极进取和创新精神。

2. 辅导员角色扮演冲突

一是定位角色与现实角色的冲突。 辅导员的工作重心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然而在实际工作中,由于繁琐的事务性工作太多,他们从学生的思想导师变成了生活保姆。这与国家政策要求的并不相符,使得部分辅导员对这个工作的角色定位产生了怀疑。

二是员工角色与辅导✫员角色的冲突。辅导员既要做学校的忠实员工,又要做学生的良师益友。当学生和学校的利益产生冲突时,往往难以权衡利弊,进退两难。这使得部分辅导员产生矛盾情绪,加剧了角色扮演冲突。

(二)学校原因

1. 学校安排的辅导员与学生的比例不合理

2. 学校相关规定不完善

所有的高校都十分重视学生的安全,尤其是人身安全。辅导员是学生安全的直接负责人。很多学校都有规定,一旦学生发生安全事故,如死亡,不管是何种原因,辅导员“一票否决”,即被开除。即使平时干得再出色,也不能网开一面。这导致一部分辅导员提心吊胆,成天担心学生出事,产生焦虑情绪,精神长期紧绷易敏感、脆弱;另¿一部分辅导员则祈求老天保佑,只要学生不出事,其他事情无所谓,不思进取,不求有功,但求无过。

3. 学校对辅导员不够重视

高校历来以教学为主,从事教学科研的老师更受到学校和学生的重视,辅导员被“边缘化”,与从事教学科研的老师相比低人一等。缺乏尊重的现象导致辅导员心理不平衡,工作热情减退。另外,部分高校给辅导员的工资待遇较低,这更加导致辅导员职业荣誉感和自我成就感降低,事业心和信心不足,“钱多多干,钱少少干”的雇佣思想比较严重,工作得过且过。

(三)个人原因

1. 职业规划受挫

近年来,高校的就业门槛提高,专职教师的学历要求大多是专业的硕士、博士和具有高级职称的学科带头人。不少毕业生为了能进高校工作,先“委曲求全”地选择了辅导员这个门槛较低的职业,工作了一段时间后,方知实现由辅导员晋升教师的个人职业设计并非易事,理想与现实的落差使他们感到彷徨迷茫,产生职业错位和倦怠心理。

2. 能力和心理素质欠缺

辅导员的个人能力和心理素质有差异,导致部分辅导员易产生职业倦怠。有的相关专业知识和技能欠缺,不能很好的驾驭辅导员的工作,易产生焦虑和自卑的心理状态;有的情绪控制能力较差,一到工作头绪多、任务重的时候就容易着急上火、牢骚满腹;有的对自己的期望值过高,一旦与无情的现实不相符时就容易产生怨天尤人、自暴自弃的心理等等。

二、缓解辅导员职业倦怠的对策

(一)为辅导员职业发展创造必要的前提条件

1. 营造尊重辅导员的良好社会氛围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高校是培育人才的高等学府,辅导员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工作的直接实施者,其工作是高校教育工作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全社会要站在有利于高教事业发展、有利于大学生成长成才的高度,进一步深化对辅导员工作重要性的认识,提升辅导员良好的职业形象,从而使辅导员增加职业信心和职业幸福感,以饱满的工作热情投入到高校教育事业当中去。

2. 明确辅导员的角色定位和岗位职责

辅导员的工作应该以思想政治教育为重心,要尽量避免被各种琐事缠身,消耗精力,以至于抽不出时间跟学生进行思想教育。要避免分工不明确、角色定位模糊。为辅导员合理减负,应该发挥团委、学生会、社团等组织的作用,发挥学生干部的作用,为辅导员分担一些事务性的工作。另外,美国在高校设置咨询顾问(school counselor),为学生提供学业、心理、交往、就业等方面的咨询、辅导与指导的做法值得我们借鉴。同时,要认真落实教育部的相关规定,一个辅导员的带班人数不得超过200人,以减少辅导员因学生人数多、工作疲于应付的压力ฝ。

(二)完善高校对辅导员实施的政策和制度

1. 提高待遇,建立绩效工资考核评估机制

高校可以采取合理的考核评估机制,拿出一部分✡工资作为绩效工资,根据辅导员的工作态度和工作效果进行客观公正的评估,业绩好的多发工资,业绩差的少发工资,这样可以鼓励和鞭策辅导员,提高他们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

2. 组织科学系统的培训

高校要对辅导员要进行科学系统的培训。从角色定位、任务职责、素质要求等各方面对辅导员进行指导,提高辅导员的理论水平、业务水平和实践能力。积极调整高校辅导员的培训体系,做到日常培训和专题培训、具体事务☮操作培训与工作理念培训、全员培训与骨干培训、校内培训与校外培训、岗前培训与岗中培训相互结合,增加交流学习机会。对辅导员进行培训,使辅导员加深认识,熟悉业务,提高能力,增加自信。

3. 关注辅导员心理健康

近年来,心理健康教育受到各高校的极大重视,许多学校都聘请了专业的心理教师,成立了专业的心理健康咨询室,但是基本上都是针对学生。其实,辅导员的心理健康也尤为重要。高校心理咨询中心应该有计划地对辅导员开展心理测验与调查,针对辅导员工作的特殊性以及心理问题,对辅导员进行心理疏导,开展各种心理辅导游戏和活动、缓解他们的工作压力,消除紧张、焦虑等情绪。

(三)辅导员职场心路的自我矫正

1. 增强职业荣誉感,爱岗敬业

“德者,才之帅也。”辅导员肩负着对学生思想品德的教育、引导和熏陶,肩负着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综合性人才的首要任务。辅导员应正确认识这个工作的意义,要认识到培养人的事业是光荣而高尚的,它能体现出自己存在的意义和价值,体验到乐趣和幸福。既然选择了辅导员这个工作,就应该全身心热爱它,全力以赴干好它。

2. 制定适合的工作目标,勤奋学习

辅导员应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制定适合自己的工作目标,不能好高骛远,也不可妄自菲薄,要一步一个脚印、踏踏实实地完成各阶段的工作任务。工作之余要不断学习,提升自己。多看教育学、心理学、管理学等方面的书籍,多了解教育和管理学生的方法,还要多向有经验的老辅导员请教和学习,完善自己的工作方法,改善自己的工作态度。

3. 学会自我调节

辅导员要学会对自我的心理进行调节,学会适应环境。要认识到压力并不是个人的弱点,而是正常的心理现象,关键是自己要怎么去排解压力。要对自己采取积极的心理暗示,告诉自己有压力并不可怕。要善于发现事情有利的一面,看到希望,充满信心,积极进取。美国成功学学者拿破仑・希尔在谈及心态的意义时说过这样一段话:“人与人之间只有很小的差异,但是这种很小的差异却造成了巨大的差异!很小的差异就是所具备的心态是积极的还是消极的,巨大的差异就是成功与失败。”这就告诉我们,在审视自我和面对周围环境的时候,要保持一份积极的心态,从容不迫,最终才更有可能取得成功。

4. 合理宣泄压力

辅导员应该合理的宣泄压力。多进行体育锻炼,使身体和心理都得到放松;建立良好的人际交往圈,多与人交谈,使内心的消极情绪得到宣泄;压力大时可以找一些极其幽默的笑话、小品、书籍、影片等来看,并从内心开怀大笑。人在笑时,体内心肺等内脏器官得到了短暂的运动锻炼,一方面增强了有机体的免疫力;另一方面刺激大脑产生出一种叫做儿茶酚胺的激素,这种激素是人体内的一种天然麻醉剂,它的作用就是帮助人们减轻疼痛和不舒服感,消除厌烦、忧郁和紧张的心理状态。这样才能改善心态,聚精会神地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热门排行: 教你如何写建议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