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以生为本”视角下的高中德育工作管理
高中的德育工作综合性比较强,其中不但包括了心理教育、道德教育,而且包括思想政治教育等,对于树立学生们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以及价值观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可以给学生提供心理帮助以及心理指导。
一、点亮学生以及关注学生的发展
在当今的教育教学体系中,教育教学工作的主体应当是学生,其原因在于培养人才始终是教育教学工作的主要目标,重视每个学生优势的发挥是人才培养工作中不可忽视的关键。帮助学生的群体,促进学生成长,为学生提供上升阶梯是教师的职责。然而,在以往的教育模式中,人们将教师比作蜡烛,燃烧自己去照亮别人,然而,在如今时代不断发展的新形势下,盲目的付出行为并不一定能更好地促进德育教育工作的发展,毋庸置疑,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面向未来的教育工作,教师应当可以从中获得较好的发展,将牺牲自己照亮学生的行为转化为主动发展自己,持续点亮学生行动更加适应当今教育发展的趋势,教育工作中,想要着照亮学生前进的道路,教师必须要将坚持提升自己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盲目地牺牲教师利益来帮助学生成长,已经不是未来德育教育工作发展的主要方向,而是要在工作中促进教师和学生共同成长与发展。正是基于这样的目标,教师需要在教学思想中构建德育发动机,将学生的发展作为教学工作的根本方向,通过不断提升个人素质加强个人修养的方式,促进自身知识技能的吸收转化,达到激励自身进步同时推动学生发展的理想效果。
二、重视学生发展,尊重学生心理
新时代的德育教育工作必须要重视培养学生的四个能力即培养学生找准人生方向确定人生理想的能力;培养学生主动制定计划按规律办事的能力;培养学生关注心灵成长促进身心合一的能力;培养学生勇于承担敢于负责的能力。培养上述四个能力的前提是尊重学生心理,将学生的发展作为根本目标。高中时期的学生,其身体和心理均处于发展的关键阶段,此時的德育教育工作,对培养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促进学生日后进步成长有 ッ着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因此,对于处在高中时期的学生,想要达到良好的教育效果,在教育活动中,教师要做到针对性地开展教育工作,要做到对学生心理的尊重也就是对客观事实的尊重。以往正是因为对学生心理的尊重概念缺失,才使得在传统的教育改革发展中,师生之间存在着激烈的对立矛盾,最终导致学生自卑甚至厌学的现象产生,这些与学校和教师的教学初衷是相违背的。类似问题的产生和普遍化也使得尊重学生心理更加不可忽视,矛盾的出现不可避免,但解决问题的关键是双方要处于一个平等的位置进行沟通,找出矛盾根源,和平友好地共同解决问题。
三、建立管理制度 保障学生发展
日常的德育教育工作,不能仅仅依赖教师的管理和监督,而是要有科学的教学监督管理制度与之配合,对于处于高中成长关键时期的学生,与先进教育思想相匹配的教育教学制度是学生成长的保障。针对学生在校期间的各种行为,学校相关部门应当在充分的研究调查和借鉴的基础上建立科学完整的校园制度,通过合理的奖罚方式对在校学生的相关行为进行约♂束和管理,同时注重教师对学校制度的讲解和宣传,帮助学生在校园学习和生活中理解并认同学校制度,以促进制度的推行和深化,最终促进学生的发展。同时更应当注意到德育教育工作的时间和地点,由于课堂时间固定,教师不웃能仅仅ส在课堂上开展德育工作而更应该将德育工作日常化,即在学生平时的言行学习生活表现上及时发现问题并针对性地做好德育工作,教务管理平台是学校制度的集中反映,更是规范学生行☭为,帮助教师进行德育工作,提升学生思想道德修养的重要基础,面对来自社会种种不良风气的蔓延侵蚀,处于思想敏感时期的高中生的德育工作显得尤为紧迫和重要,因此,约束学生言行,重视德育教育,加强学校相关制度建设是促进学生加强道德修养和健康发展的基石。
四、重视人格教育,提升教师修养
受教师潜移默化的影响,学生会不自觉地模仿老师说话、思考和处事的方式,这无疑会影响学生自身的行为方式,因此,教师在做好教育工作的同时更要注重自身素质的提高,做好学生模范工作。课上课下言行一致,用自己内在的人格魅力达到对学生无形教育的目的是一个高素质教师应具有的能力,这种能力使得学生会自觉按照教师的要求进行校园活动而不是仅仅依靠教师批评和学校制度,这种实用的人格性教育是每位教育工作者应当努力的方向。除此之外,做好德育教育工作还要引导和激励学生,使学生感受到教师的素质与人格魅力,从而达到以师德服人的目的。
结语:
综上所述,高中的德育工作之中,德育教育的地位比较高,在以后的德育工作中应当以学生为中心,转变教育模式、提升自身素质以及尊重学生的心理特点等,这样才能促使德育的工作可以落实到位,进而促进学生们身心健康发展。